[轉錄]評獨派的歷史論述

看板TW-history作者 (裁作短歌行)時間19年前 (2005/04/25 01:16),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評獨派的歷史論述 林義雄 前言 本來,歷史觀點可以有各色各樣的不同,只要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也就沒什麼好特 別去批判的。但這裡我們要面對的,是一個可能影響台灣未來走向的歷史觀點--「獨 派的歷史論述」,當它漸漸壯大,甚至深入許多人的腦海,以至於有人聲稱要以此為基 礎來塑造台灣的未來時,它便不再只是一個歷史論述,而幾乎成為建立新國家的理念基 礎,因而顯得與我們息息相關了!我們焉能不深究其基本概念? 我覺得:台灣的未來可以統,也可以獨。但我不能接受的是:醜化過去以求「獨」!就 好比我也不認為美化過去就可以得到「統」的結論!人心是活的,政治是現實的,過去 不能決定未來。但硬要扭曲過去而為特定目標所用,則為學史之人斷斷不能坐視者!這 是我不得不為此文的動力!也請各位不吝指教。 評獨派的歷史論述--以許極燉著【台灣近代發展史】(1996.9月初版)為例 許氏之書在前些年的國中教師研習中普遍發放,應有一定的普及性,而許氏乃台灣大學 歷史系畢業,東京大學院博士班結業,現任教於日本,書中雖非引註繁多,然史實之考 定、資料之博求,有其一定水準,用功之程度亦令人敬佩,應足以為獨派台灣史之代表 著作也。然該書若含年表,厚達616頁,固不可能逐頁逐字做評,實亦無此必要。蓋所 欲論者,其論述歷史中所含之「台獨史觀」也。許書的「台獨史觀」至少包含兩個明顯 的概念: 一、 「台灣自古即非中國所有」,明朝放棄以與荷蘭,清朝不愛而割與日本,中華民 國違反國際法而強納台灣於版圖,其實中國對台灣應無管轄之主權! 二、「台灣歷史是一部移民(棄民)被外來政權殖民統治的滄桑血淚史」,壓抑榨取, 命運悲慘。唯有擺脫外來政權,以台灣主體意識建立新國家,才是未來的希望!而「中 華民國消失在台灣」更是必然的結局。 三、結合以上兩點,台灣應該發揚自己本土的語言文化,抗拒外來政權與外來文化,以 之建立獨立的新國家。 以下關於三點分別提出討論,以就正於方家。 一、關於台灣與中國之關係。這一點牽涉到歷史與國際法理的認定。 1. 『明朝「犧牲台灣」,以與荷蘭』違背史實 「台灣自古即非中國所有」,不可否認,這至少在十六世紀以前是絕對正確的,三國時 的「夷州」也好,隋代的「流求」也罷,都不可能因此說台灣與中國有關。那時的台灣 是南島語族原住民的樂土。 然而大航海時代終於來臨,台灣,這顆西太平洋上閃耀的珍珠終將因其美麗與富饒引起 世人的眼光。Formosa是葡萄牙人的驚艷,「高山國」是豐臣秀吉的征服野心,但對中 國來講,她卻只是海盜的逋逃之地。所以當荷蘭人在明軍壓力下退出澎湖時,荷蘭人意 欲染指台灣,明朝對此不表異議!許書對前述史實相當清楚,但在評論中國(明朝)不 反對荷蘭人東進台灣時,竟又說那是「犧牲台灣」!這豈非自相矛盾? 然而這其實也看出中國傳統對外態度可說是保守、又可說是和平的一面--中國除非保 障自己人民的生存空間,並沒有開疆拓土的興趣!所以即使像「鄭和下西洋」那樣大規 模的海上航行活動--其規模遠勝後來西方發現新大陸、新航路的船隊--也並沒有任 何領土侵略的野心,近年有個英國學者一直在炒作鄭和,說他到過澳洲、美洲,其實那 完全沒有歷史意義!因為鄭和就算到過澳洲美洲也沒留下任何顯著的影響,就好比他在 東南亞也只留下許多傳奇故事,只讓許多華人在移民他鄉時多了一些指引,哪裡像「哥 倫布發現新大陸」,那帶來白人的大舉入侵與美洲原住民的大規模滅絕!而新航路的發 現也有類似的影響! 荷蘭統治台灣時期雖然已有不少漢人(亦即中國人)移居台灣,但那時漢人在台灣的地 位只是被統治者、東印度公司的生財工具。台灣和中國有政治聯繫,始自鄭成功。 1661年,鄭成功以武力逐退荷蘭人,「攻略」台灣(許書再三強調是攻取,而非收復, 其實意義不大。),台灣變成鄭氏「反清復明」的基地,才使台灣從一個西方帝國殖民 地,突然捲入中國政治範圍,這是台灣歷史的轉捩點!鄭成功確立了漢人在台灣的主導 地位,也使得台灣的未來和中國結下不解之緣。但台灣的「明鄭王朝」和當時由滿洲人 統治的中國政府(清朝)之間的關係是詭異的:清朝對台灣並沒有太大的佔領企圖,反 而是「明鄭王朝」不斷挑戰清朝在中國的地位,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清朝趁著平定三 藩之亂(鄭經出兵參與)的勝勢,於康熙22年(1683)派施琅攻取澎湖,降服了台灣, 經過一番棄與留的討論,雖然清朝心不甘情不願地把台灣納入版圖,但卻因此讓台灣與 中國結下了二百一十三年的情緣,成為中國的一部份。直到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清朝 在帝國主義壓迫下將台灣割讓日本。 我覺得,清朝統治台灣的二百一十三年最大的影響不在那些顯而易見的大事上,而是在 這個漫長的時期裡,台灣由於移民人數不斷增加,導致台灣高密度漢人社會的確立與日 趨成熟,這使得未來不管台灣由誰統治,來自中國的閩粵移民都將是台灣人口的主流! 台灣的人口由1683年的20萬(一說12萬,因為清領初期許多人遷回原籍),增加到1762 年的60.5萬,之後在放寬渡台禁令(1760)、1784開放鹿港、1792開放八里坌對渡等有 利因素刺激下(可能有一部份也來自中國內地人口膨脹的壓力),1786增加到99萬, 1811(嘉慶16年)更暴增到194萬!這樣的人口暴增不但使得原住民備感壓力,也使得 道光年間(1821~50)閩粵一帶唱起了『渡台悲歌』!大約在此時(十九世紀初)台灣 由一個不斷變動的「移民社會」,漸漸轉型為「定居社會」(在社會性質上有人強調「 本土化」-受原住民影響;也有人強調「內地化」-漸漸像內地的中國社會,我想兩者 的發展應該都有,但在思想、價值觀等方面應仍以後者為主。)而此後的人口增加-從 1811的194萬到1893的254萬-主因也是自然增生,而不是外來人口的移入。台灣在清領 時期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中國移民社會」了!她所具有的中國特色也就不可能因為政 權的更迭而有根本的改變! 2.「清廷輕易出賣台灣」的荒謬 許書對於清朝在台灣的統治雖然並不滿意,卻也承認其統治台灣的事實,但在關於馬關 條約的簽訂上,明明許氏知道清朝割讓台灣是不得已--書中明言日本要「先造成佔領 台灣的事實再叫清國來承認」(條約未簽,已攻下澎湖),卻還是下了「清廷出賣台灣 」、「清廷輕易出賣台灣」的標題。其實清朝在陸軍全敗的情況下,連開國基地遼東半 島都得割讓,又如何在海軍全沒的情況下保有台灣?許氏不撻伐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反 而怪被侵略者狠心?且不論光緒皇帝說的:『台灣割則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為天下主 ?』是否真誠,全國舉人1300餘人聯名上奏的公車上書中首先強烈反對割台灣總是真的 !雖然在那種情況下不可能真如他們的建議去「拒和」、「遷都」、「變法」,但他們 的控訴卻真誠反映了中國知識分子共同的心聲!怎麼能下「清廷輕易出賣台灣」這樣歪 曲事實的標題呢? 而且事實上,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也幾乎敲響了清朝的喪鐘!變法立憲與革命兩股浪潮同 時襲來,而割讓台灣省更暗示了「中國任何地方都可能割讓」,並因此引起了瓜分風潮 !滿洲政權就在外力壓逼與內部改革壓力的交相煎迫下一步步走向滅亡--1911的辛亥 革命成功,中華民國建立,上距1895馬關條約只有16年! 中華民國雖然內憂外患不斷,台灣雖然處在日本統治之下,但海峽兩岸中國人咸認日本 在台灣是帝國主義殖民統治,台灣人民雖然在武裝抗日不成後,改走較溫和的政治社會 運動路線,但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人心中最大的願望還是「回歸祖國」!而中國在 對日艱苦抗戰中提出戰勝日本的最主要要求,就是收回台灣、澎湖!這些都是明顯的歷 史事實!然而,許書重視的反而在中國接收台灣的程序問題。 3.『中華民國違反國際法而強納台灣於版圖』不能成立 許氏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地位是百般不願意承認,花了好大的篇幅來說明二戰結束 前後台灣重歸中國的過程,(書中稱之為「國府踰法將台灣併入版圖」),好像因為並 沒有一個國際條約明白清楚的規定台灣的歸屬--開羅會議、波次坦宣言都不算數,反 而馬關條約是合理的--台灣地位就是未定的,完全無視於她在民國六十年之前還代表 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政權、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而且如果戰後合約不簽 ,一切就不算數,那之前的東德西德乃至現在的德國是否可以要求收回二戰後的失土? 因為戰後的對德合約因為東西德分裂與美蘇冷戰根本並未簽定!(其實對日和約的含糊 也是因為類似的因素!)關於「中華民國」轉進台灣,並成為美國對抗共產勢力的前哨 站,因而使台灣免於共產黨的統治,這樣的歷史大關節,許氏只是輕輕帶過,殊不知那 決定了台灣過去六十年、乃至未來有機會獨立發展的命運!而且也就因為「中華民國」 的名義與蔣氏部隊的兵力(雖然令人懷疑,但至少許書也承認有古寧頭一役!),才讓 美國有充分的理由來干預!不然,以當時毛澤東席捲全中國的氣勢,美國人會來幫忙守 台灣嗎?(其實美國從那時到今日,即使在八二三金門戰役,美國也從未直接加入過台 海戰事!) 更何況一直到今天,中華民國還事實存在於台灣!而且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已經打造成 一個自由民主與充滿活力競爭力的國家!難道可以因為那樣一個程序上的瑕疵,否定這 個國家、這些人民實際存在數十年的事實? 許書在許多史實考證上其實相當詳實,但在論斷上,為了要服務其「最高指導原則」- -醜化、割裂中國與台灣的關係--前述『明朝放棄以與荷蘭,清朝不愛而割日本,中 華民國違反國際法而強納台灣於版圖』的論述嚴重偏離史實! 二、「台灣歷史是一部移民(棄民)被外來政權殖民統治的滄桑血淚史」,壓抑榨取, 命運悲慘--的描述不符台灣史真相,因為如果沒有外來政權,就沒有台灣近現代的發 展!婆娑之洋,美麗之島,台灣,自從海路開通以來,就以Formosa揚名世界;猶如花 香之吸引蜂蝶,台灣終將因其美麗富饒,吸引外人之移入,沒有這些移民,將沒有過去 四百年之台灣發展。蓋貪婪逐利,誠如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所論,實為人類生活改善、國 家經濟發展之最大動力。如果要讓台灣長保青山綠水,放眼盡是梅花鹿,那的確,所有 相對於原住民的外來移民都是貪婪可憎的!然而,歷史的發展卻不容台灣自外於海權時 代的大浪潮,外來的力量終將隨著浪潮拍打、震撼台灣,但這一切,不也是打造台灣今 日繁榮的歷史動力? 荷蘭人將台灣帶入近代世界史的範疇,更厲害的是,他們透過成功的原住民剿撫策略, 幾乎實質統治了全台灣的住民!這是後來的明鄭、清朝所做不到的。 如果拿鄭成功來說,鄭氏攻取台灣實在是台灣歷史(尤其以漢人本位而論)第一大事, 相較於荷蘭時期,鄭成功確立了漢人在這塊土地上的主導地位,如果不是鄭成功,台灣 的發展必然會像呂宋(菲律賓)!明末清初時,因為海上絲路的開通,呂宋的漢人移民 遠遠超過台灣,但因為構成統治者(西班牙)的威脅,經過幾次騷動、大屠殺,新移民 也不再前往,就形成今天菲律賓的住民結構,漢人仍只是被統治的少數!而許氏卻只注 意到鄭成功不是「復台」、鄭氏是一個怎樣的軍事壓榨政權等等,這樣合理嗎?我覺得 這樣至少錯過了對那個時空大環境的理解,見樹而不見林! 而且,我們看歷史人物,應該把他當成一個人,有他的生存的需求、喜怒哀樂與理想、 抱負,更有他那個時空條件下各方面的具體限制,就像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都是有 限的選擇!我們可以來評價他們在歷史上諸多具體的表現,卻不應該站在上帝的角度, 去說某個歷史人物沒有把其他人都照顧好、甚至沒有把台灣當成是目的而竟然只是手段 ,那將使每一個人都顯得不可饒恕!而且,歷史是寫給人看的,我們可以站在原住民、 漢人、日本人、中國人、…或者美國人的角度來看台灣的歷史,但是一個歷史工作者應 該清楚的讓我們知道他是什麼以角度、站在誰的立場講話,而不是像上帝一樣,不斷拿 著崇高的道德標準,控訴人世間的卑劣。換句話講,如果你認同台灣今天漢人居多數的 情況,就應該感謝鄭成功!(原住民應可有不同的看法,但比起荷蘭人,鄭成功不一定 就差。)而不單是只去譴責鄭氏的軍事獨裁。鄭成功本來就是一個以「反清復明」為職 志的軍事領袖,他為什麼要帶領他的部隊遠渡重洋來台灣?「收復」台灣當然是藉口, 擴大「反清復明」基地才是重點!他固然因為要養龐大的軍隊,在台灣實施很重的賦稅 ,但他也促成了台灣進一步的發展啊!(台灣在明鄭治下僅22年,墾地增加近三倍!) 再拿我們遠渡重洋、歷盡艱難來台謀生的列祖列宗來說,他們或者基於「台灣錢淹腳目 」的誘惑,或者希望來台灣能過得好一點,甚或因為在大陸混不下去了,說穿了都是為 了改善生活!有什麼人是為了要「打造美好台灣」而來?他們應該為此受到我們的譴責 嗎?這就好比早期北美十三州的白人移民大量砍伐樹林、殺戮印第安人,或許有許多人 對此提出省思,但今天的美國卻不可能有人去根本否定早期移民的貢獻!但台灣卻有人 因為要建立一個新國家而這麼做! 因此,如果我們整體來看過去幾百年台灣歷史的發展,外來力量的移入應是一個最突出 的現象,而獨派的評論-「台灣歷史是一部移民(棄民)被外來政權殖民統治的滄桑血 淚史,壓抑榨取,命運悲慘」,其實犯了幾個論述上的根本錯誤: 1. 外來移民的移入其實都是在外來政權的庇護下進行的! 我們不可能肯定移民的貢獻 ,卻完全否定外來政權的價值!在荷蘭統治的後期,荷蘭為了確保在這塊土地上的主控 地位,已經開始嚴格控管漢人的移入,因此,到明鄭時期,移入的漢人才首度超越原住 民人數,到清朝,漢人移民的人數激增才使得漢人成為這塊土地上的絕對多數!我們或 許可以譴責清朝在移民上的消極態度,但這又是站在什麼立場?我們總不應該又要嫌移 民太慢、又要嫌原住民生存空間被剝奪、甚至又要嫌移民太多破壞了台灣的環境!這些 論述彼此間是根本悖反的,卻有人要同時拿來要求一個歷史上存在的政權! 2. 關於外來政權的壓抑榨取之描述不盡合史實! 如果說荷蘭統治下的台灣是荷屬東印度公司的金雞母,日本也對台灣進行剝削式的殖民 統治,甚至明鄭因為其抗清活動與軍費壓力而在台灣行重賦,都算是外來的壓榨政權, 那我們也應該來看看對台灣特別冷淡的清朝。清朝在施琅攻取台灣後還上演了棄留論戰 的戲碼,標準的中國傳統的保守心態!但正因為清朝對台灣沒企圖、沒野心,在清朝統 治期間,你可以說他消極、顢頇、腐化,卻怎麼也談不上榨取!一直到台灣建省之時, 台灣每年的行政費用還需福建省來貼補!清朝在台灣徵收的賦稅連養在台官兵都不夠! 這怎麼能算是一個「壓抑榨取」的外來政權?(其實這正是當時「台灣錢淹腳目」的重 要前提!) 而當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播遷來台以後,雖然有「反攻大陸」的口號,實質上並沒有「反 攻大陸」的行動,政府對人民徵收的賦稅也主要用在這塊土地的安全與發展上,有何「 壓抑榨取」可言?我們可以反對批判蔣介石的統治方式,卻不需因為「外來政權」的大 帽子否定「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貢獻!畢竟她(「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發展有一個內 在的、超越政治人物個人利權的大方向是不可抹煞的--追求民族團結、政治民主、經 濟均富。 蔣介石過去了,歷史上的恩恩怨怨應可以合理的檢討、平反,但我們對台灣過去發展的 理解--這是這個社會在理念上的許多共同價值的根源--卻不應該為了一個建國的理 想而去刻意去扭曲抹殺! 三、關於台灣文化的定位與發展方向 許書對台灣歷史文化的看法是:『近百年來,台灣的社會、經濟、教育、文化各方面都 有長足的發展。可是,這些「驚異」的發展,卻是在外來政權的宰制剝削下達成的。台 灣的歷史竟不是台灣人本身做主的歷史,台灣的語言文化亦非用台灣本土的「水土」做 主體所孕育出來的。…歷史發展如果延續而重複以往的軌轍,台灣特性的完全喪失殆可 預料。』(自序),這應該能代表獨派對台灣歷史文化發展的典型意見。但我們要問的 是:什麼是『台灣本土的「水土」做主體所孕育出來的語言文化?』一定要恢復清朝閩 粵漢人移民的社會文化才算嗎?非得全面講閩南語、客家話不可嗎?而且,這樣的敘述 也低估、侮辱了台灣住民在歷史文化發展上的主體性,與歷史事實不合--台灣並未因 為被日本統治而日本化,也並未因為中華民國的統治而喪失自己的特色!我們仍是獨一 無二的!在文化上,我們不是日本,也絕不同於今日的中國大陸!我們的歷史既然註定 要讓這塊土地上有多元的政治經歷與文化發展,為什麼我們要用敵意恨意來面對過去? 台灣有她豐富而曲折的過去,也因此打造了她豐富多元的文化色彩,但在這個全球化浪 潮席捲全球,甚至政府口口聲聲要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的時代,如果我們不去突出我們 自己的文化特色,台灣恐將淹沒在商品化的浪潮終而失去自己的特色!我們應該要發揚 台灣文化,但什麼是台灣文化呢? 我覺得台灣文化的特色剛好跟獨派所強調的台灣史特色相反!他們仇視台灣所有外來政 權,強調要用本土文化與之相抗衡,因而在文化態度上是排外的!而他們所執著的是清 朝閩粵(可能在心態上還是閩南為主)移民與原住民融合的文化!殊不知台灣文化的最 大特色就在其開放性與多元性!台灣是一個外來移民打造的世界,從過去到未來,台灣 的偉大就在於她向世界開放!這打造了一個具有多元文化色彩,融合漢人、原住民、荷 蘭、日本、…乃至當代的美國文化影響的社會!這並不是說台灣文化混雜而無特色,而 是在歷史的發展中,我們自然地吸收到這許多文化的滋養。就主體來講,閩粵移民帶來 的傳統中國社會特色當然還是最明顯的,但那裡面已經有了不少原住民文化的成分,日 本殖民時期培養的法治、敬業精神也是我們社會的寶貴資產,而伴隨中華民國播遷來台 的各省份移民不也帶來了更多元的文化刺激?不說別的,如果說中國菜世界第一,那台 灣菜一定獨步全球,為中國各地所不能及,何也?台灣菜融合了全中國各省區人民的口 味與料理方式,這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只是我們並未認真去發揚光大它罷了!難 道因為蔣介石可惡、因為「中華民國」是他們所說的外來政權,我們就應該堅持吃台灣 小吃、客家小炒?否認其他料理是「台灣菜」?(更詭異的是,台灣小吃、客家小炒亦 或源於大陸原鄉,這點他們就不提了!) 即使就中國傳統社會的人情味而言,台灣因為其特殊的歷史因緣,反而是保存的最完整 、最醇厚的!百年前的台灣因為受到日本統治--日本人的西化是有步驟、漸進的,而 且刻意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在現代化的同時並未像中國的五四帶來對傳統的仇視, 反而在對抗日本統治的心態下刻意維護傳統。後來的蔣介石更以傳統的守護者自居,雖 然他並不配,但至少使得台灣在中國大陸一片鬥爭毀掉傳統人情的同時,保有了較醇厚 的人間情味。這也是台灣今天的偉大資產啊!我曾經在自由時報上看到兩則報導,說有 兩個外國人感覺台灣人情醇厚而甘願長住台灣,這是活的資產,我個人覺得台灣最大的 財富!台灣為什麼能人情醇厚?最大的原因應該來自多元族群的共處,我們不只在文化 觀念上,更從實際相處的經驗上體會了「把一個人當人看!」的人道概念。我們知道, 不管你是閩南人、客家人、大陸各省人、…甚或是外國黑人、白人,都是一個人,都有 真切鮮活的人性需求與人性光輝!所以台灣社會沒有什麼排外性(以我對世界史的認知 ,這幾乎也是全球獨步!),而處處有人情,這並不是一種輕易可得的文化成就,然而 如果我們不去反思感恩,自我發揚,只知道用「外來政權」、「外省人」去進行扣帽子 、仇視、辱罵、分化,從根本上否定台灣新移民的貢獻,台灣的未來恐怕連這個偉大資 產都將不見了! 最後我想說說我個人對傳統歷史文化、對我們在「認識過去」這個活動上的基本看法, 而這些看法也聯繫到我個人基本的人生態度。我覺得,一個人如果要有光明的未來,固 然應該知道自己的缺點,了解自己的缺憾,但最最最重要的,卻是去掌握自己的特色與 優長!以之為基礎,再加上對現在有清楚的認知、對未來有踏實的願景,一定可以有不 斷向上的未來!反之,在腦海中不斷強化過去的不幸與仇恨自己的過去,不但鮮少正面 意義,更是沒有自信、沒有能力跨向未來的表現!一個有自信的人,當他面對過去,他 會試著悅納自我,將過去的挫折轉化為邁向未來成功的養分,他會懂得感謝,而非只是 對生命中的無奈感到悔恨!(因為過去已經無法改變,而現在值得珍惜!) 一個人如此,一個民族也是一樣!一百多年前,日本人正視了嚴重落後於西方的事實, 但他們並未妄自菲薄、仇視過去,他們把幕府時代封建武士的戰鬥精神轉化為追求現代 化的必成決心,他們成功了!相反的,中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不但顛簸,更在新文化運 動中點燃了對自己過去歷史的全面仇恨,在這股仇恨過去的浪潮中,共產黨所塑造的烏 托邦成為打破舊社會的理想典範,於是,共產黨席捲了中國!毛澤東就利用全民對舊社 會的痛恨,不斷發動鬥爭、改造,到最後終於全面對傳統文化宣戰--文化大革命!「 破四舊」、「立四新」!問題是,三十年下來,做成了什麼?一個文化破碎、人情疏離 、經濟落後、政治專制的中國!恨自己、恨過去的下場就是如此! 而我看到,「台灣一股正在壯大中的政治力量,走的卻也正是仇視過去的道路!」他們 善能利用仇恨來爭取政權,我擔心、懷疑的是,他們能用仇恨來給我們一個光明的未來 嗎?這篇對獨派的歷史論述的評論,主要的動力就來自這份憂心。我衷心希望台灣能合 理而正面地看待自己的過去,能在自信、自愛中成長,而不是因為仇恨過去而走向自我 毀滅! 員林高中 林義雄 ---------------------------------------------------------------------------- 剛看的時候蠻震撼的:林義雄先生怎麼會這麼想呢?後來就一直看下去......還蠻中肯 的......原來此林義雄非彼林義雄,是個在清大進修的高中歷史老師~ ---------------------------------------------------------------------------- 個人雖然不能完全同意他的某些細節,不過其立場用心的確是忠於史實、愛台灣的, 所以轉錄過來,以饗板友~ ---------------------------------------------------------------------------- PS.其中我想大推的是“「清廷輕易出賣台灣」的荒謬”一段: 四月十六日自由廣場的最右下角處,有一篇羅榮光牧師的社論文章,引用到清廷割台 史事時,竟然說到:「清朝自己打了敗仗,還要用台灣去代替遼東半島來割讓...」 云云,真是讀書讀到背後去了......羅牧師呀請您好好傳教吧,史實的事就少攪和了~ 史實是:日軍勝利後,搶在和談之前,逕以艦隊南向抵台,欲擴大戰果,將台灣捲入這 場日清(甲午)戰爭,達成逼迫清朝割讓台灣的局面......遼東半島的割讓,才是日本的 主要目的,哪有什麼用台灣抵遼東的事情!後因俄德法三國干涉,遼東才用鉅額賠款贖 回;瞭解台灣史的都知道,彼時李鴻章曾經希望將台灣轉讓給歐美列強當租界,避免割 讓給日本,惜因歐美各國認為台灣的利害遠不如遼東(或言已經逼日本吐回遼東,不想 逼日本太甚,導致列強聯盟間的全面戰爭),所以台灣才被割讓。「不撻伐帝國主義者 的侵略,反而怪被侵略者狠心」,說得很對。 ---------------------------------------------------------------------------- 台灣是一定能邁向獨立建國之路的,只是誠如作者所言,「一味醜化、仇恨過去,就跟 一味美化、歌頌過去,一樣危險」;如果我們非得這樣才能建國成功,那才真是台灣人 的悲哀呀!「我衷心希望台灣能合理而正面地看待自己的過去,能在自信、自愛中成長 ,而不是因為仇恨過去而走向自我毀滅!」大家共勉之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56.23

140.112.250.145 04/25, , 1F
看的我好納悶..噗哧..此義雄非彼義雄
140.112.250.145 04/25, 1F

219.84.102.34 04/25, , 2F
原內容似乎忘了台語歌文化..
219.84.102.34 04/25, 2F

219.84.102.34 04/25, , 3F
看"跳舞時代"就知道台灣歌曲被打壓的多嚴重..
219.84.102.34 04/25, 3F

59.104.239.78 04/25, , 4F
原來不是喔=.=
59.104.239.78 04/25, 4F
文章代碼(AID): #12QzHP5c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