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毒避邪話端午

看板TTU-AMath作者 (颺)時間18年前 (2006/05/21 15:4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鄭榮德中醫師(全昌堂傳統中醫醫院中醫內科/春暉醫星球顧問)  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慶─端午節,又稱天中節。 進入五月以後,天氣漸漸炎熱,蚊蟲蒼蠅孳生,因此傳染病很容易發生, 所以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端午節當天,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 或石榴、胡蒜這些風俗,都具有消毒驅邪的意義。 在古老的習俗裡,通常是將艾草、榕枝、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 然後或插或懸在門上。其中,菖蒲為〝天中五瑞〞之首〈天中五瑞為菖蒲、 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葉片呈劍型,象徵去除不祥的寶劍, 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則引伸為蒲劍, 據傳有斬除千邪的威力。 艾草代表「招百福」,它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 可使身體健康。艾草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 就是用艾草做為主要材料,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由來已久,主要是因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 也有人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以求吉祥。 喝雄黃酒也是端午的一種風俗。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含有三硫化砷成分, 能溶於苛性鉀液及硝酸中,將它調和米酒中,便成了雄黃酒。 據說飲雄黃酒可以消除疫病〈傳染病〉、解百毒,但飲用需適量, 不可多喝;至於兒童無法喝酒,古人則用手沾酒在額頭上寫一「王」字, 同樣可以防止毒物的侵入。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7.10
文章代碼(AID): #14S1cAc1 (TTU-AM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