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兩岸定期航班協商 航約比照國際模式

看板TSU作者 (旺財)時間15年前 (2009/03/21 21:5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udn.com/NEWS/MAINLAND/BREAKINGNEWS4/4802108.shtml 第三次「江陳會談」議題包括兩岸定期航班,依據國際慣例,當實施定期航班時,必須簽訂航約,交通部民航局目前的規劃是兩岸航約比照國際航約模式。 兩岸去年6月13日簽署「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雙方各自指定航空公司,從去年7月4日開始實施兩岸每週36班週末包機,臺灣開放8個點,大陸開放5個航點;去年11月4日,兩岸再簽訂「海峽兩岸空運協議」,將週末包機擴大為平日包機,航班數增加到每週108 班,臺灣開放的點不變,大陸增加到21個點。 去年簽署空運協議時,雙方就達成6個月內實現兩岸定期航班的共識,一般預測應在今年下半年實施。 民航局已完成協商準備,不過,協商前相當低調。民航局內部規劃,將比照國際航約模式,也就是會按飛機機型、座位數做為計算容量依據,航約會規範各航點的機型,使得雙方在載客量可以對等,不致差距太大;其次,也會針對特定航點指定航空公司家數,有關貨運部分,也會一併以對等方式規範在航約內。 民眾比較關心的是航班究竟能增加多少?民航局根據業者的需求,估算一週約要340班;不過,民航局長李龍文坦承,在雙方都未協商前,航班數字沒有意義,他確定雙方都需要增加航班,但數量各有盤算,一定要上了談判桌才會有結果。 至於目前大陸開放的21個航點,不太可能都成為定期班機航點,主要是目前部分航點客源不足,甚至有一個航點還沒有航空公司開航過,民航局也不排除部分航點飛定期航班,部仍維持包機型態。 除了航約外,交通部運研所認為,當兩岸航班愈來愈多時,兩岸互相認證飛機維修廠、維修人員及建立飛安事件通報處理機制也刻不容緩,但這些都涉及公權力的行使,未來該如何談判,不是交通部可以掌控。 【2009/03/21 中央社】@ http://udn.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133.196.2
文章代碼(AID): #19nF45uE (T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