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論》假使陳舜臣留在台灣

看板TSU作者 (有FANS感謝天)時間17年前 (2006/10/16 00:00), 編輯推噓0(004)
留言4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politics 看板] 作者: basicnet (有FANS感謝天) 看板: politics 標題: 《星期專論》假使陳舜臣留在台灣 時間: Mon Oct 16 00:00:30 2006 《星期專論》假使陳舜臣留在台灣 李敏勇 著名的台商日本作家,八十三之齡的陳舜臣又風塵僕僕回到台灣了。多年來,都有台灣之 旅的陳舜臣,只低調地會晤相同世代的朋友,一如他緘默的個性。一個特殊的安排,我在 歡迎他的餐會見了陳先生,並且以文化為課題參加了對話。在餐會前進行的對話,對照這 時際台北街頭的民主轉型不適應症候群現象,讓人對台灣的特殊歷史際遇和發展情境,感 觸良多。 六十一年前的這時際,也就是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到十月二十五日期間。八月十五日, 日本既宣布了結束對台灣、朝鮮的殖民地統治,但台灣並沒有獨立、光復,一直等到十月 二十五日,才在掛了美英等同盟國旗幟的台北公會堂(現中山堂),在象徵聯軍受降的儀 式中,由陳儀代表國民黨中國政府接收台灣。兩個多月的無政府、有秩序的台灣,成為台 灣國度轉換的特殊日子。但隨著所謂的光復,被稱為「悲劇性的台灣」歷史開啟了。先是 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再來就是國民黨中國流亡到接佔地台灣的五○年代白色恐怖統 治。先是台灣人知識份子、文化人被大量屠殺;然後許許多多被疑涉共份子的台灣人、中 國人被殺害。 不像二十一世紀開始的幾年,台灣在歡欣著寧靜革命的民主化成果,慶幸於政黨輪替的民 主轉型。這時際的台灣,尤其是台北,一股標榜「反貪腐」,其實是「倒扁」的紅文革氛 圍瀰漫著。這讓我和陳舜臣對話的時候,想到「假使陳舜臣留在台灣」這樣的命題。這個 命題是不存在的,但這樣的想像卻不斷地觸動我的心。 投身文學志業 東瀛放光芒 一九二四年在日本神戶出生的陳舜臣,祖籍台灣台北。畢業於日本大阪外國語學校印度語 科的他,戰後曾回台灣,在台北縣新莊的中學教過英文。但他選擇又去了日本,並因緣際 會地在一九五七年,三十三歲時,在照顧孩子病情看書消遣之餘,以自己寫的書或許更精 采好看而開始寫作,並在四年後出版第一部著作《枯草之根》,且獲得第七屆「江戶川亂 步賞」,而在日本文壇嶄露頭角。對照他同世代的台灣人,有許多在日治時期追尋文學志 業,二戰結束後的國度轉換,在政治與文化的雙重困阨中經歷文學之路即為不幸之路的人 生。因偶然走上文學之路,陳舜臣寫作不輟,他的榮光也持續不衰;而他同世代的台灣人 ,有志文學者都在戰後台灣面臨重重困阨。國家與社會相對於人的際遇和情境,何等密切 ! 幾乎不斷在日本獲得文學獎賞的陳舜臣,得獎的事歷包括:一九六九年《青玉獅子香爐》 六十屆直木賞;一九七○《再見玉嶺》、《孔雀之道》四十五年度推理作家協會賞;一九 七一《實錄.鴉片戰爭》每日新聞出版文化賞;一九七四「神戶市文化賞」;一九七六, 第三屆大佛次郎賞;一九八三《叛旗,小說李自成》二十屆翻譯文化賞;一九八五《絲路 》電視節目,第三十六屆放送文化賞;一九八九《茶事遍路》第四十屆讀賣文學賞;一九 九二《諸葛孔明》第二十六屆吉川英治文學賞;一九九三朝日賞;一九九六日本藝術院賞 ;一九九六第三屆井上靖文化賞…,光彩的獎賞紀錄襯托出遍歷推理小說、歷史小說、現 代小說、遊記與隨筆寫作,百種書冊風景,也襯托出日本的文化風景。 陳舜臣曾經在寫給台灣朋友的信裡說,「身為台灣人,我很清楚自己歸屬的場所」。以台 商日本人身分活躍於日本,他的場所論與在台灣經歷過戰後國民黨中國統治的他同輩台灣 人是不同的。台灣熟悉的李登輝場所論「生為台灣人的悲哀」,比起歸屬的感覺更進一步 地在歸屬中體驗到現實的悲哀,這應該是陳舜臣同世代台灣人與陳舜臣不同的歷史際遇與 人生情境。在日本,陳舜臣以文化人,以作家的身分經歷他的人生,他同世代的台灣朋友 ,大多選擇了在財經產業領域或醫療領域發展。他們的世代是像李登輝、彭明敏的世代, 而李、彭的經歷相對而言是異質性的。陳舜臣怎麼看他們的世代?怎麼看他們世代的台灣 人和日本人?而他又怎麼看戰後的時代:日本或者台灣。這是經歷過日本殖民統治和國民 黨中國類殖民統治的台灣人應該要有興味而且深思的課題。 從陳舜臣的經歷,再看他的同世代台灣朋友,看看戰前和戰後台灣與日本的文化土壤以及 孕育的人間像與社會像。司馬遼太郎提及他最尊敬陳舜臣的是他總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值得 一提的那種內歛含蓄。面對具有緘默個性的陳舜臣,戰後世代的我在與他對話時,有著一 種面對父親那一輩台灣人的特殊感覺。這樣的感覺與看到的台北街頭景象是截然不同的。 也許那就是教養吧!教養,當然是文化教養。台灣人的教養性在戰後的中國化也被改變。 戰後台灣與日本的社會像畢竟存在著政治變遷的差距,台灣從日本化而中國化,但台灣更 應該執著經歷不同殖民統治的台灣自己,把殖民傷痕轉換成自己的進步性榮光,尋找走出 歷史悲情的願景和希望吧!難道這不就是建構有文化內涵的新社會、新國家嗎?一種自覺 的脫殖民的努力,一種比政黨輪替更深刻的重建論、改造論。 台灣政經走向 從文化省思 為什麼政黨輪替後並沒有開啟新社會、新國家的願景?這樣的問題意識既要放在政治,也 要放在經濟,更要放在文化的視野去探察。為什麼泛中國國民黨不放棄殖民體制和中國意 理?而為什麼民進黨取代中國國民黨的執政無法結構性地改變國家與社會條件、召喚更多 生活在台灣的人們加入重建與改造的行列?這無疑牽涉到更深層的文化課題,值得省思! 這麼想著,一個不存在的命題出現在我腦海:「假使陳舜臣留在台灣?」假使陳舜臣留在 台灣,那麼就沒有「陳舜臣」了﹛]作者李敏勇為詩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22.4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22.45

10/23 14:56, , 1F
這家伙專刪推文大家一起嘲笑他吧
10/23 14:56, 1F

10/24 18:44, , 2F
哀阿 刪文的心虛者 刪得了文 刪不了天理昭彰 可悲 可歎 可笑
10/24 18:44, 2F

10/25 11:23, , 3F
刪文王 你就慢慢刪吧 刪心虛的啊
10/25 11:23, 3F

10/25 19:11, , 4F
刪文刪不了人言 也刪不了你的心虛
10/25 19:11, 4F
文章代碼(AID): #15CbiiNE (T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