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的七部半

看板TSAIMingLian作者 (好想吃雞排)時間20年前 (2003/12/16 12: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Ourmovies 看板] 作者: degennes (好想吃雞排) 看板: Ourmovies 標題: 蔡明亮的七部半 時間: Tue Dec 16 12:08:19 2003 大部分的導演,都沒有太明顯的個人風格,要不然就是你可以很明顯 的看出他的風格是承繼自某人。但是,有少數的人,他們在消化了龐 大的前人作品之後,終於找到自己想要的姿態,展現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蔡明亮,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有人認為蔡明亮只會拍自以為式的悶電影,其實那是錯誤的刻板印象。 早在進入電影業之前,蔡明亮也拍(或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電視劇。 其中收視長紅的連續劇『不了情』就是他寫的劇本。也由於這個小小的 成功,讓他有機會執導電視劇。在那段時期裡面,蔡明亮留下了許多感人 且深刻的作品,『海角天涯』和『小孩』是最為人知的兩部。他也策劃 過一系列題為『小市民的天空』的單元劇,自己也導了其中的四部, 但是水準不一,不過,最差的至少也算差強人意吧。電視時期的蔡明亮 很會說故事,也有很多的對白,當然也有配樂。除了其中對於社會問題 的精準刻畫,和人物表現出來的無奈感之外,其實很難和他的電影聯想 在一起。 徐立功就是在看完『小孩』之後,決定找他來拍電影。進入電影之後 的蔡明亮,終於在『愛情萬歲』確立了自己的風格,同時也一舉成名。 簡單說來,蔡明亮真的將電影這種藝術的特性掌握得很好,而且好的 有點可怕。對白少,其實不是刻意的,而是因為沒有必要。如果你想要 說某個東西很好吃,你可以找一群人來仔細說到底好吃在哪,還是直接 拍一個人吃的不逸樂呼的樣子來的簡單直接呢?再者,蔡明亮劇本中的 人物,本來就是和人沒有什麼接觸,硬要說些話,感覺反而突兀。由於 早年在劇場的歷練,他的劇本舞台感十足,只有少少的幾個人,也只有 少少的幾個場景。人物和人物之間的聯繫,往往是經由某些荒謬的原因 ,例如擁有一個房間的鑰匙,一個洞,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或是更高 明的擁有同一個時間。而通常這個荒謬性,就會導致很多的幽默,他的 另外一個高明之處,就是常常運用剪接來公布之前問題的答案,例如: 陳昭榮所謂的進出口貿易其實是擺地攤,或是當母親無奈的看著A片時 ,你才知道她借了什麼『棒』給小康,這種手法其實是很難掌握得很好 的,拿捏的不準,就變成了冷笑話,但是蔡明亮總是知道訣竅所在。所 以沒有對白和音樂,並不必然代表他的電影很無聊。純以技術面來說, 他高明的以最少的鏡頭,說了最多的故事,在幽默的背後,刻畫了人物 真實的空虛和寂寞,這樣原創獨特的敘事手法,將電影語言的可能性也 大大的向前推進了一步。 蔡明亮絕不是屬於寫實主義的信徒,但是一個優秀的藝術家,總是能敏 銳精確的感受到當下的時代氣味。除了這個寫實的捕捉,苦澀甚至有點 超現實的幽默,高明的劇本,再加上對都市人寂寞的呈現,似乎就變成 了他電影的註冊商標了。更了不起的是,通常他電影的結尾,總是可以 為電影中似乎沒有焦點零星片段,以一種高明的手法,劃下句點的同時 ,也將之前所有累積的情緒,不做作的一舉釋放出來。而且,往往這個 時候,蔡明亮會容許一點溫暖的存在,也就是這樣的反差和簡潔,他的 結尾常常力量異常強大。 看電影本來就是很個人的事情,拍電影更是導演私密的告白,基本上我 們要知道,是導演『選擇』了這樣的拍法,而不是為了讓大家覺得他的電 影很『藝術』才這樣拍的。畢竟,藝術的標準不是在比悶,或許有些電 影乍看之下很無趣,但是如果你能耐心的咀嚼,情感的回饋是很大的。 我也很喜歡看一些輕輕鬆鬆娛樂十足的好萊塢電影,因為人生總是不能 一直板著一張嚴肅的臉嘛,但是,我真的很感謝這世界上有蔡明亮這一 類的導演存在,讓我們對藝術更知道心存感激。 金馬四十讓我很感慨,也讓蔡明亮很感慨,甚至不想再拍電影了,如果 這樣,那他也是留下七部半的電影(加上天邊一朵雲和天橋不見了算半 部),就和塔可夫斯基一樣。 不過,這樣對我們這些影迷來說:『阿,好寂寞阿』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degenn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197.40.2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197.40.213
文章代碼(AID): #_teLWty (TSAIMing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