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英文寫作結構差異

看板TOEFL_iBT作者 (悠悠)時間8年前 (2015/09/18 19:59), 8年前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各位好,這是首次在 TOEFL 板分享文章,給一同正在努力的大家,一些實用的寫作心得。 個人還沒有正式考過 TOEFL-iBT 的經驗,但其他研究所考試,寫作方面分數在平均以上。 以下要分享的是中英文的寫作的結構差異,以及很多人平時不會發現的盲點。 首先來看看這張圖:http://imgur.com/sZ59jw2
一般來說,中文寫作和英文寫作都是「起、承、轉、合」 可是中文和英文的思維完全相反,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起承轉合架構 自古至今的中國文學家,寫文章的時候,都是繞著圈圈說話的,再繞到核心主題中 Ex1:古文-歐陽脩的醉翁亭記,開頭是以「剝筍法」漸漸帶入主題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 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 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Ex2:現代-言叔夏.白馬走過天亮 「好繁華的街一整條燈如流水,好勇敢的燈已經撐起一匹黑夜,好遼闊的夜又淹過來 整條的街,每一間餐館都人聲鼎沸。我往下行走,譬若夜遊,宛如沿途賣夢。」 -- 中英文結構的差異,小至不僅僅是文法上的差異,大至整個架構是完全不同的。 中文: 起-破題(引用古今中外名言佳句破題能夠令人讚賞,而非自己的立場) 承-解題(引用古今中外各家學說「解釋題目」較具說服力,而非自己立場) 反轉-舉反例(引用反對題目的名人立場舉反例,而非自己立場) 正轉-舉正例(引用支持題目的名人立場舉正例,而非自己立場) 合-結論(結合正反立場,提出自己立場,作總結) 【雖然中文並沒有一定的高分架構,但"普遍"而言,能整篇化用典故及名人句子的文章 通常分數比較高。】 有此結構的主要原因是從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當中,我們得到的資訊是古時候要考科舉時, 一個小小讀書人作為考生時,要怎麼說服當朝宰相或主考官? 通常不是拿自己的論點。 而是左引右證古今中外所有「主考官」也一定聽過的名人立場、觀點,而非僅僅引用典故 如此才能高分 (例如蘇軾、賈誼、蘇洵、蘇轍評論秦國的文章,四種文章完全不同) 雖然古時名人立場各有不同,但是他們能流傳至今的好文章大抵上架構不變 不過因為我們台灣學生從以前就沒有時間真正的讀書,大多時間多花在考試上面 導致我們寫中文作文的時,處處窒礙難行,想不到能夠說服評審給予高分的名人典故。 ---------------------------------------------------------------------------- 英文:(以四段為例)            第一句空2/4個字母                         ↓ __________                          |Topic       | 起-                      _| Central ideas |              |  (正/反 或 1. 2.)| I. Topic Sentence:直接破題           |__________| II. Central Ideas(Key points) (即正/反)    |    |--1. 或 正    |    |--2. 或 反   (1) 條列式 (Listing) → 即 1. 2.    (Ex:主題是電腦(Computer),喜歡的原因 1. 資訊發達 2. 聯絡方便)   (2) 對比式 (Contrast) → 即 正/反    (Ex:主題是電腦(Computer),1. 正:優點 2. 反:缺點) (將第二段和第三段大概要說些什麼, 先用兩句話寫出來,也就是所謂的 Outline)                              __________ 承/轉- (即正/反段 或 兩點1. 2. 段)          |1. Statement   |                            _| 正(舉例/推論)| I. Statement (一句話敘述此段想法) (核心!) -- |          |    ↑    |                |  | Supporting Evidence|     |支持 ∟即 Central Ideas 再說一次 | |       |     |                    |  |          |     |                    |  |__________| II. Supporting Evidences:     | (1) 舉例 (Example)          Listing | (2) 推論 (Reasoning;利用因果關係)    或 |     |    Contrast |    __________      |-Ex1:(如果) If...           |   |2. Statement   |     |-Ex2:(因-果) Because...        |  _| 反(舉例/推論)|                          |---|          |      (想不到例子時,推論很好用)           |Supporting Evidence |                            |          |                                |          |       |__________|   (3) 盡量使用專業字 (Terminology) →目的:讓自己感覺像內行人         但臨場考試時想不到的話就算了 (Ex:fMRI、Leukemia>Blood Cancer)   (4) 對比 (Contrast) →這是一種強調的技巧,用不用沒有太大的關係 (5) 數據 (Figure) →提出令人信服的官方數據,比如台灣離婚率幾% 【口訣:REC-Reasoning、Example、Contrast】                            __________ 結-                       |結        |                         _|   3 S     | 《方法一》以不同句構、同義字將第一段再說一次  |          |          (Syntax) (Synonym)         |__________|            此為「重複 (Repetition)」的技巧 《方法二》若不想再重複之前的話      也可以給予建議 (Suggestion)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見      注意建議放在結論段最適合 【口訣:3S-Syntax、Synonym、Suggestion】 另外,英文在寫作時,每一句的修飾語最多放兩個就好,拉太長的話評審不見得很快看出 每一句的句型結構都要做變化,盡量不要從頭到尾用相同句型 單字也是,盡量多背多查同義字,遇到再次寫到同一個字時,以同義字帶過 考試緊張時,盡量避免使用倒裝句,多使用分詞構句 以上大概是些微心得,相信能好好練個三篇然後把自己文章背下來,即可形成自己的模板 不需要再背別人提供的模板,因為自己內化後的「模板」在考試時才能使用的最順手 希望能幫到目前對於寫作,尚未有架構概念的人 另外,在閱讀時,很多老師都會強調每一段的第一句是該段的段旨 寫作也是一樣的,這就是英文作者在寫文章時的相同邏輯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5.65.1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OEFL_iBT/M.1442577568.A.51C.html

09/18 20:23, , 1F
相見恨晚,明天就要上戰場了,淚推
09/18 20:23, 1F

09/18 20:45, , 2F
明天上場+1 感謝!!
09/18 20:45, 2F

09/18 22:13, , 3F
明天+1好緊張阿!
09/18 22:13, 3F
※ 編輯: C91F92CJ (114.44.100.130), 09/18/2015 22:35:47
文章代碼(AID): #1L-_oWKS (TOEFL_i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