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性別] 兩百三十萬人的權益 @何春蕤

看板TO-LesQu作者 (恆)時間15年前 (2009/07/01 16:19),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gay 看板] 作者: Thomas629 (Lonely or Alone) 看板: gay 標題: [性別] 兩百三十萬人的權益 @何春蕤 時間: Tue Jun 30 14:02:25 2009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2466 2009/06/29 公共論壇 兩百三十萬人的權益 何春蕤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特聘教授 有些研究指出同性戀佔總人口的比例為2-7%,目前世界公認同性戀人口占人口總數的4-6% ,不過這些數據當然都是粗估,在歧視橫行、出櫃困難的情況之下,這些比例必然都是低 估的。再加上我認為「同志」一詞並不侷限於狹義的「同性戀」,而是包括了更多在性/ 別體制之內被視為異類的人,例如目前已經浮現的跨性別、雙性戀、性工作者、天體者、 以及各種飽受無知和污名醜化的性主體,保守一點說,「同志」至少佔人口的10%,就台 灣的人口而言就是兩百三十萬人。所以,今天要談同志權益的問題,絕非小事。 我們今天的座談會消息剛發佈,網路上就有人回應,「歐巴馬的同志政策並不特別進步, 幹嘛什麼都要跟美國比?」這個說法我不同意,至少這份文件對同志人權的肯定和積極論 述就值得我們本地的「閉哥」(bigot)政客們學習。 歐巴馬在正式聲明中一開始就積極肯定LGBT人群的存在和貢獻,還特別挑明了他有任命 LGBT的人入閣,讚揚在政府之內的LGBT公務員表現優異。台灣有哪個政客敢這樣公開積極 大聲的把同志議題往身上拉? 接下來歐巴馬直接把同志人口的範圍拉開,一方面關注青少年同志和老年同志,另方面聲 援同志家庭。換句話說,至少在他的眼界裡,絕不會去「導正」或「矯正」青少年同志, 不會阻止他們實現自己的認同和人生,也不會棄老人同志的困難於不顧,他還聲援同志家 庭在社區中的生活。相較於許多一手排斥、一手矯正同志的學校、師長、父母、社區,歐 巴馬的說法應該令他們汗顏。 我當然理解有些人介意我們在座談中把歐巴馬拿來做參照點,不過我也想安撫這些擔心崇 洋媚外的人,我們絕不會把歐巴馬當成最高指標而為同志權益設限,歐巴馬在聲明倒數第 三段中所承諾的那些積極行動我們都會盯著,看他是否把同志全面平權的革命進行到底。 不過我也想提醒那些聽起來看似批判崇洋媚外的人,我們同樣也會盯著你,看看你是不是 以反對崇洋媚外為名,實際則是阻礙同志議題在本地升高訴求。 我認為檢驗國家領導人的言論和行動是人民的基本權利。歐巴馬聲明的最後兩段在這一點 上意義深遠,讀起來雖然好像有點空泛,有點高調,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他是美國總統, 是國家政策的風向球,他的言行自然會形成標竿,因此這份肯定同志人權的宣示,相較於 小布希總統年代的宗教狂熱風氣,當然會形成尖銳的對比,在美國是會有深刻影響的。反 過來看,我們倒是很想聽到馬英九對性工作除罪化或者同志平權,能不能發出一點積極有 願景的站邊話語,而不要總是用「民意還沒共識」「議題還有爭議」來做擋箭牌。國家領 導人又不是民調公司,總要有點前瞻的眼界、破舊立新的魄力吧!在這一點上,此馬真的 蠻不如彼馬,真需要見賢思齊啊! 我們對馬英九不遺餘力的批判,對同志運動內部當然也有更高的期待。台灣搞了二、三十 年的認同政治了,如果運動和主體的要求都只能止於改變分配原則,止於分大塊一點的餅 ,止於某些優勢的同志和組織踩在其他同志和組織的頭上升天,而不能夠去徹底改變主體 本身的形成,不能透過認識其他差異主體而反省自身的侷限和情結,不能積極聯手消除所 有已經浮現的壓迫關係,不能夠與時並進的追求更廣泛的正義和解放,那麼最後大概就會 像今日台灣的主流婦運一樣,在體制之內越來越呼風喚雨,忙碌於壯大自己的貪婪,卻不 知道自己的自以為義已經為其他更邊緣的主體造了多少孽。 兩百三十萬人的福祉不是小事,我們當然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國家領導人的籃子裡。政 客畢竟是政客。回過頭來,社運團體還是任重道遠啊。二十年來我個人的經驗覺得,改變 社會總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去改變每個人,畢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體制的承擔者,越多 人願意照章辦事,體制就越得以延續。而我們之所以照章辦事,不見得都是因為某些力量 壓迫而來,壓迫是明顯可見的,是可以抵抗的;但是更多時候可能是因為我們「習慣如此 」,或者我們想不到還有別的可能選項,這些習慣或想不到其他道路才是社運應該聚焦努 力改變的方向。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來改變這個世界。你不一定要參加社運組織,但是 你一定要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開創一些對抗常規的東西:新的情感結構,新的語言描述,新 的認知常識,新的互動關係,新的教學內容,新的人生想像,新的養兒育女模式,新的老 年生活方式,這些都是同志意識滲透進入日常生活,形成新的文化傳承的不二法門。而, 這些,每個人都做得到,都需要做,都沒有理由迴避。 權益,或許是運動組織訴求的目標。深化同志的存在,讓它滲透文化的肌理,遠超過裝扮 、消費、文藝的範疇,而徹底改造我們對人生、對人類社會的規劃和想像,這或許才是運 動的終極眼界。 (本文為「此馬非彼馬 同志不驕傲」座談會發言稿)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0.78.172 ※ 編輯: raphal 來自: 219.70.78.172 (07/01 16:19)

07/01 20:13, , 1F
好文值得一推!! 革命是從每個人的心開始的!!
07/01 20:13, 1F

07/02 09:29, , 2F
推推~~但是台灣的社會還沒辦法那麼快~~
07/02 09:29, 2F

07/02 10:18, , 3F
事在人為
07/02 10:18, 3F
文章代碼(AID): #1AInm901 (TO-Les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