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 不為繁華易素心──說說我的高老師

看板THU_Talk作者 (B.W.)時間11年前 (2013/05/17 15:20),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聯合報╱鄭志成】 2013.05.17 04:23 am 那真是段令人懷念的日子,知識的吸引和著年少的熱情,在爭辯與笑語中,埋下的種子在 小小的書房、暖暖的研究室裡發芽、長大……我對於我的學生們心裡一直有著感激。其實 在這條摸索的路上,本來注定是要寂寞的,然而在與他們一起熱情的討論裡,這一切都變 得那麼的生動!──高承恕〈春天的雨〉,1986 http://udn.com/NEWS/MEDIA/7902598-3068806.jpg?sn=1368657751903 (圖) 學者黃金麟(左起)、鄭志成、高承恕、黃崇憲於2011年「金融、技術與社會研討會」合 影。 (圖/陳續升攝影) 我與高老師結緣於三十年前,當時正念著大學。他來東吳演講,講題以及講些什麼內容早 已不復記憶,但作為「高老師」的個人魅力以及與人親近的隨興就印記了下來,那是一個 不會忘懷的印象。在腦海裡,印象深刻;在心底,揮之不去。彼時的我,未必多愁,但總 是善感。經常陷落在一股不確定感之中,特別是對知識的想像:學海如此浩瀚,一旦投入 其中,航向何方的迷惘,依傍何岸的猶疑,使得我猶如楊朱泣歧路、阮籍哭窮途般地頭緒 全無。面對如是看似尋常的疑惑,我從不曾怯懦畏懼,並且坦然誠懇地請教周遭的師長親 友,也從中獲得相當的慰藉與鼓舞,但終究遲遲無能安頓心中的不確定性。此刻回首,就 我去了大半生的生命歷程中,那的確是一個安身立命的大哉問。是緣分吧!在那個網路還 沒見影的時代,我大膽地筆墨修書,直接去函就教於遠在中台灣東海的高老師。也許吧! 正因為是「高老師」,所以我這個遠在台北,完全不相識的陌生後輩竟獲得了引頸期盼, 卻非理所當然的覆函。也從此將「高老師」牽入到我的生命中來,成了「我的」高老師。 在斷續的求教中,記憶最為深刻的遭遇是,有一回高老師藉著到中央研究院開會之便,與 我就近一敘。我始終記得,他提到,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十年、二十年,都得走下去。 我當時也傻也單純,自忖一、二十年的時間我總是有的。就這樣,一路走來,直到今日, 我將「耐得住寂寞」視為治學心法。紛擾心緒的不確定感也逐漸消散。愈是孤獨,愈是篤 定。即便或許終我一生也達不到目的,卻也不悔。畢業後,遠赴德國,我也謹記著「耐得 住寂寞」,一待就是十五個寒暑。這期間沒有再向高老師問候致意。但他當年語重心長地 告訴我:「志成哪!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十年、二十年,都得走下去。」這句話,成了 我面對汪洋學海的平安符,並且就此定靜下來。回台灣,到東海,我繼續守著「耐得住寂 寞」的治學心法,默默地待在東海社會學系,做著我認為該做的工作。 以「耐得住寂寞」作為一個學者的典型,除了表明孤獨治學的全神投入之外,更深沉的註 解則是,心志既非世俗之人可以理解,亦非世俗社會可以置評,是一種超脫世俗的獨立不 羈,心境孤獨,心性和寡,也呼應了錢鍾書的體悟:「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 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 「耐得住寂寞」,這樣的心法,在眼前這個躁動不安、蠅營狗苟的時代顯然極為不合時宜 ,更是非常政治不正確。因為評鑑制度是不甘寂寞的,必須時時與他人計較評比,以證明 卓越;因為管理主義是缺乏耐心的,總是短視近利地要求績效成果。我在台北成長,但自 德返台即到東海。來之前,沒有多想,來之後,也沒有動搖,就安心地待在東海,繼續我 的「耐得住寂寞」。如果說,我會來東海任教是因為仰慕高老師的丰采,顯然矯情;但如 果東海沒有高老師,那麼,東海社會系大概也沒有什麼能夠吸引我的吧!「耐得住寂寞」 不止伴我度過旅德十五年的漫漫長夜,回台後,也成為我面對短視如井蛙、不時干擾的評 鑑與如影隨形的績效管理主義的校園氛圍中,勇敢而無奈地支撐下去的信念。 ● 高老師的溫暖不止傳遞於師生同事的人際互動交往中,也體現在對於生活以及工作的用心 上。三年前,我邀請高老師到我構思籌辦的「親近人文」系列演講座談活動中主講「品味 」,我認為他是闡述這個議題的絕佳人選。邀約時,他像哥們般地講義氣,想也沒想就一 口答應了下來。演講時,只見高老師隨手一冊袁子才的《隨園食單》作為品味開場的引子 ,竟然還親自從自家廚房攜來大大小小的鍋碗瓢盆,一應俱全。更讓在場所有人驚奇的是 ,高老師扮起主廚,親自示範煨麵的做法。從蔥切長段、蝦米爆香、高湯大火、下麵吸收 湯汁等,每一道步驟都將何以若此的背景與理由說得頭頭是道。麵煮好後,分與所有在場 聽眾每人一碗,真正地體驗什麼是「品」味。我們品嘗了淮揚佳肴,更享受了烹調文化。 在煮麵的過程中,高老師打趣說道,希望不會因此不務正業而丟掉飯碗。我在一旁不好亂 了他的料理程序,沒有答腔,但心裡想著,豈止不會飯碗不保,還可到食科系擔任講座呢 !我一直的印象,對知識,高老師充滿了真熱情;對人,則充滿了真性情。作為大學教師 的高老師,他不止具備了理性稟賦,也深具人文氣度。高老師不止用知識引領學生們的視 野,更用生活灌溉了學生們的心靈。 一位好老師溫暖了學生們的心靈,這才是知識生生不息,創意源源不絕的驅動力。作為大 學教師的高老師,他的獻身投入並不在皓首窮經的等身著作,而是對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 敏銳洞視、不拘流俗見解的啟迪。高老師所在意的是一種從純粹知識出,復歸生活慾的關 照。不為繁華易素心,一如蔥段煨麵的品味,不求生命昇華的永恆不朽,但求生活底蘊的 深刻滿足! ●高承恕教授榮退演講暨「西方社會理論的多元探索與東亞資本主義的經驗研究」研討會 ,5月18日(星期六)將於東海大學人文大樓茂榜廳舉行。 全文網址: 不為繁華易素心──說說我的高老師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 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902598.shtml#ixzz2TX2gG6UM Power By udn.com ------ http://soc.thu.edu.tw/20130518Kao/index.htm (研討會網址) 鄭志成老師上課有提到他這篇文章被刪減過, 比方他罵學校的部份就被刪了......XD (聽說在他的臉書可以看到原文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8.194.65 brutalworld:轉錄至看板 Sociology 05/17 15:21

05/17 20:30, , 1F
這篇是刪減版.. (教授後來有在貼完整版
05/17 20:30, 1F

05/17 20:36, , 2F
都是好老師!!!!!
05/17 20:36, 2F

05/17 20:50, , 3F
推兩個都是好老師 可惜是沒機會上高老師的課
05/17 20:50, 3F

05/17 23:24, , 4F
超棒的老師。
05/17 23:24, 4F
文章代碼(AID): #1HbTebY3 (THU_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