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 「學校」與「學店」 ( 轉自 中央社)

看板THU-P-Softbo作者 (天地麻辣雞)時間14年前 (2010/06/22 18:0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林育瑾 http://famousblog.cna.com.tw/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46&blogId=12 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在6/5的畢業典禮上,針對近來多位台大女學生擔任展場Show Girl一 事直言:「有點可惜!」他期許台大學生應在專業上更加努力,對社會做出積極貢獻。李 校長更進一步指出,擁有最多教育資源的台大學生要「感恩」,更希望台大學生利用內涵 與知識,去解決人類文明會遇到的問題。李校長這番話引起了討論,認同與反對者皆有之 。 而筆者以為,無論是以校長身分,或是以一位長者對青年人的期望而言,李校長這番話在 出發點上自然是良善的,但面對當前台灣社會的「態勢」和整體素質與價值而言,則李校 長對畢業生的期許似乎有些「迂腐」和「封閉」。 因為,如果學校是一種「你付錢,我供貨」的場域,每一種學科、知識與技術都成為可以 放在平台上供人們選擇購買的商品,而整個學校的最終目的只是繳了數年的錢來交換一張 被稱為「畢業證書」的紙。那麼,台大學生頂著台大的光環去選擇嚮往的職業,即便與傳 統上學校的定義背道而馳,也無可厚非。因為,這樣幾近於交易的場域已經不是「學校」 而是「學店」了。 商店的目的在售貨營利,盡可能的吸引顧客上門,並將商品售出,至於顧客購物之後要如 何運用這些商品,自然與店家無關。李嗣涔校長身為一間商店的大老闆,他對成群的顧客 發言,「期許」他們將買來的商品做何種用途,甚至是何種思考,似乎有點「撈過了界」 。無怪乎,許多學生批評李校長「管太多」! 至於什麼是傳統上學校的定義呢?孟子曾說過:「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倫也 。」舉孟子的話來當論證,也許會被許多人諷為陳舊,但孟子這簡單精確的話語,明白指 出學校的本質在明人倫,也就是傳遞文化、文明與學術。更重要的,在陶冶「人生而為人 」的修養與氣質。 再將眼光放在世界名校的校訓上。 哈佛大學的校訓:「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斯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 耶魯大學的校訓:「真理和光明」(Lux et Veritas)。 劍橋大學的校訓:「此地乃啟蒙之所,智識之源」(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 牛津大學的校訓:「主照亮我(Dominus Illuminatio Mea (拉丁文:神是我的亮光)」 。 日本東京大學校訓:「以質取勝、以質取量、培養國家領導人和各階層中堅力量」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願知識之光普照大地(Fiat Lux Let There Be Light)。 台灣大學的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如果我們將世界名校的校訓,作為學校本身的定義和存在的目的,那或許可以體悟李校長 覺得可惜的原因。 試想,上述哈佛、劍橋、耶魯、牛津等大學的學生在享受國家與社會這麼多的資源,受父 母的養育、學校的栽培和人民納稅的期望之後,選擇的不是為國家社會及人類文化與文明 的回饋奉獻,卻是在鎂光燈下搔首弄姿作為人們談論的焦點,的確會覺得可惜與遺憾! 國家設立學校的目的絕對在文化、文明與學術知識的傳承與延續。選擇進入學校也是因為 學校提供的不是光環,而是枯燥但屬於人類極致的文化、文明與學術。然而,當一個國家 與社會存在的是學店而不是學校,那上述各校校訓就可以一笑置之、丟棄不理了,因為真 的很迂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1.246.65
文章代碼(AID): #1C88jCII (THU-P-Soft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