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觀察電子報No.76】兩 岸 三 地「英雄」論

看板TFG98juang作者 (LOVERS)時間21年前 (2003/01/19 18: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媒體觀察》========= *作者:張耀文(國立政治大學研究生) *主題:成全「天下」者為「英雄」? 張藝謀導演的《英雄》,終於要在本週上演了。距離 那場選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盛大舉行的全球首映會,遲 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也因為這樣的時差,讓本人「有 幸」早一步在日前旅次香港時,先睹這部影片的「鋒頭 」。 在影片發行商強勢的媒體炒作下,「秦王」、「無名 」、「殘劍」、「飛雪」、「常空」、「如月」等六位 片中的主要角色,相信很快就會進入台灣民眾近期的資 訊印象中。而在影片的內容與製作上,即使張藝謀一再 強調這部影片的創作性格,但是只要對近代電影稍有常 識者都會發現,這部片中的矯飾程度,實在很難令人信 服他的原創性:在武打招式及配樂上模仿李安的《臥虎 藏龍》;形式美術上刻意模仿王家衛的《東邪西毒》; 場面氣勢上有黑澤明《亂》的影子;劇情的敘述安排上 又有《羅生門》的結構。如果扣除以上幾項電影創作的 重要元素後,那麼這部影片唯一可稱得上創作元素的, 恐怕僅剩下劇本內容這一項了。 《英雄》在大陸、香港上映一個月以來,有關的影評 幾乎都在上述的形式、結構上打轉,或者逕將此片與張 藝謀過往的作品相互進行比較、批評一番。再前一步的 思考甚少。極端的一例倒有,一位香港商業電台的主持 人杜汶澤,在一次訪問八卦藝人吳君如時,信口對《英 雄》的評語倒是一針見血:「我讀得書少,不要說讀到 中五,就算是小學六年班,我看小學社會書都有講秦始 皇焚書坑儒是一個暴君,殺那麼多人,怎麼說他護國護 民呢?」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中、港兩地文化界人 士,在本人可及的資訊中,要不是汲汲營營參加該片發 行商的邀約、出席首映會肯定該片的成就外,就是有點 無關痛癢地針對該片的敘事結構、美術形式等進行批評 ,針對劇本核心的實質討論並進行深刻批判者並不多見 。 「笨蛋,重點在劇本的內容意涵!」如果套這句柯林 頓的競選標語,來總結過去一個月可及的影評,雖然有 點刺耳,但應該還不過份。也就是說,本人以為《英雄 》一片最大的詭計、甚至可稱得上陰謀的地方,其實就 在它的劇本內容上。 這部電影的原著劇本,出自李馮、王斌兩位作家,外 加導演張藝謀。其中主要發想由李馮當綱,他是南京大 學中文碩士、擅長以中國的歷史為本進行創作,因此又 被稱為「新歷史主義」的小說家。而王斌則是張藝謀搭 檔多年的劇本班底。 就在這樣「新歷史主義」的寫作背景下,「成全天下 」、共創「世界和平」、「實現大我」等意念,就成為 了《英雄》一片的最高宗旨。而人們所熟知正史中有關 秦王滅六國後自稱始皇帝、統一文字及度量衡制度,乃 至道儒史家所咒罵的焚書坑儒等等瘋狂事件,在影片中 也都藉「成全天下」這最高宗旨,偽裝或掩飾了上述歷 史作為中暴力恫嚇的本質,並且對片中幾位刺客(或現 實中的異議者)進行意識上的說服。 如此粗暴地扭曲歷史,難道就是李馮所謂的「新歷史 」?雖然這是一部商業性質的武俠電影,理應無須面對 如此嚴肅的批判思考。但如果觀察這部影片的幕後運作 ,尤其該片積極參與國際影展、爭取國外放映機會的舉 動來看,若再多事地套上當今中國在國際政經權力的位 置地圖,實在很難不令人有所聯想。 對熟知的中國歷史進行有意或無意的竄改,其實也不 止於《英雄》這一劇本而已。太久遠的事不提,就以小 一點的事如:去年底中國新訂的高中歷史教學大綱中, 認為不能將岳飛、文天祥等歷史人物稱為「民族英雄」 的事件爭議;大一點的事如:掩蓋八九年六四事件的發 生等等就是例證。如果自己的歷史不能坦然面對,或者 當華人一致譴責日本竄改南京大屠殺歷史時,也可否想 過有一天,害死岳飛的秦檜,可能在中國歷史上獲得平 反。 當然,任何人都無權過問他人神聖而自由的創作意志 。但對這部影片或劇本的出現,尤其中國又是嚴格施行 電影出版檢查的國家而言,就顯得特別突兀而非比尋常 了。也就是說,《英雄》其實展現了它政治正確的一面 、甚至可說是非常正確的一面。若非如此,中國軍方何 故動員數千名軍人參與拍攝?難道只是張藝謀的魅力而 已。 而政治正確的面向,約略可以從對外與對內的兩個面 向來談: 對外的部分,選擇秦王朝這樣一個中國歷史上,以武力 手段遂行統一的帝國進行拍攝背景,並在影片中展現出 令人震懾的武裝軍容。就在積極爭取進行全球放映的同 時,其中的電影言語,不正是想透過影片中的「閱兵儀 式」,藉此炫耀、並展示新崛起的中國壯盛的軍容;所 釋放的訊息不也正是警示當今世界各國,請特別注意崛 起的中國,他已然強盛的有如影片中的秦國一般嗎! 另外,對內的部分,張藝謀、李馮藉著劇中人物「殘劍 」,來表達同意或嚮往秦王「為天下(蒼生)、護國護 民」的理念,並在放棄行刺秦王的同時,意圖說服「無 名」、「飛雪」,應在「成全天下」、「完成大我」的 前提下,放下自身所肩負的國仇家恨,玉成秦王一統天 下並施行其「護國護民」的理想。不管張藝謀或李馮心 中是否真的相信秦王「護國護民」的理想,但就正史的 記載看來,荊軻刺秦時天下尚未統一,而劇中的時空背 景也應是如此。那秦王爾後發兵剿滅其他國家,以及統 一後焚書坑儒等行動,難道就是秦王「護國護民」的表 現?如此強言附會,顯然有著極深謀慮在裡面。 這深沈的謀慮究竟是什麼,影片中不曾明說,但意識 卻是赤裸明白,那就是大一統的思想:任何的反對異議 ,都應該在「天下」這個大我的前提下捐棄不計,如果 有必要,甚至應該像「無名」一樣,在影片的最後捐軀 ,成為「英雄」。但歷史中的極權政體,有幾個會在得 到天下後主動地做起真正護國護民的仁德施政?即使有 ,也沒有長久過。正因為如此,也才會有了現今民主多 元政體的出現。而《英雄》一片的出現,究竟是在合理 化極權政體存在的必然性,還是這部影片僅僅是資本主 義社會商業邏輯下無奈的變種異形,就請眼明的看倌自 行評斷。 如果中、港兩地對《英雄》的影評,或因政治體制、 或因文章篇幅、甚至因為香港基本法二十三條的陰影而 有所保留,那在台灣呢?看戲的觀眾們,是不是也能夠 在好奇前往觀影的同時,也對《英雄》迸發出不一樣的 批判思考。面對這樣一部「新法西斯主義」電影,進不 進電影院捧場是每個人的選擇,如果進去了,請務必記 得帶著會思考腦袋進去,並且記住,秦王朝在其「護國 護民」的施政下,僅僅維持十三年的壽命而已。 =======《張藝謀創作年表》========= ˙1984年:《一個和八個》(與蕭風合作攝影),《黃土地》(攝影) ˙1986年:《大閱兵》(攝影) ˙1987年:《老井》(主演),《紅高梁》(導演) ˙1988年:《代號"美洲豹"》(與張風良合作導演) ˙1989年:《古今大戰秦俑情》(演員) ˙1990年:《菊豆》(導演) ˙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導演) ˙1992年:《秋菊打官司》(導演) ˙1994年:《活著》(導演) ˙1995年:《搖啊搖 , 搖到外婆橋》(導演) ˙1997年:《有話好好說》(導演) ˙1998年:《一個都不能少》(導演) ˙2003年:《英雄》(導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28.53.147
文章代碼(AID): #-AeKaSM (TFG98j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