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看板TAHR作者 (hcp)時間16年前 (2008/03/06 12:4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student.shu.edu.tw/~m96620002/home.wma ----------------------------------------------------------- 歌詞 張榮隆 曲 黑手那卡西 (以下歌詞只是寫大意,跟歌詞不一定合) 回到家的路怎麼變得那麼遠 住了二十九年的房間門怎麼如此的陌生 阿爸阿母 我知道你們在等 等待你們的孩子,平安回來 回到家的路,怎會變得這麼遠 住了二十九年的房間門 怎會如此的陌生 阿爸阿母 我回來了 但我知道 你們的心在痛 我回來了 回到家裡 我知道 你們已經哭過了 是因為你們的孩子 已經變了 是因為破碎的身軀 失去了自由 ------------------------------------------------------------------------- 是說別的地方也可以找到很多介紹這首歌的文章啦 不過因為我有幸認識歌詞作者,也在工傷協會實習過,還是來盡點實習生的責任好了... 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這首歌寫的是工作傷害受害者的處境。我們知道能出去 工作的一定都是好手好腳身強體健,不然怎麼可能負荷那種高強度的勞動?但是, 在台灣的勞動市場下,每年有相當多的工人因為工作上的意外,輕則受傷重則失去 生命。 你一定聽過人家說「台灣經濟奇蹟」。是的,固然台灣的經濟發展是在全球資 本主義脈絡下正好搭上了一波潮流,而獲得某種程度上的發展。但是,比較微觀的 層面上來看,要進行這種發展,就必須對內部的勞工進行剝削。大家熟悉的理由是 說台灣的工資低,所以國外愛來這裡投資。但是工資低除了指薪水低之外,還包含 相關的保險、福利,甚至工作場所安全措施上的成本削減。簡言之,反正外面有很 多人等著排隊工作,你受傷就回家吃自己、撐不下去就走路、嫌薪水低就去別的地 方。 最初是漢人,然後是原住民,現在則是大批大批的「外勞」。 為什麼馬克思那麼愛講階級關係(勞工對資本家)?就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的運作 邏輯下,這種汰換會不斷地發生。同樣的悲劇不斷地出現在「勞工」的身上,不管 是漢人、原住民,或者「外勞」。 隨著台灣的經濟結構轉變,工作傷害的類型也會不斷改變。從大家不時在新聞上 看到的斷手斷腳,到RCA受害者、現在也有許多服務業特有的工作傷害。以前很明顯斷 手斷腳,現在呢?長時間壓力導致精神上的問題,甚至過勞死,這些要怎麼判斷是因 為工作而導致的?在現行的「科學」之下,他們又要累積多少的統計樣本才能確定A與 B的相關性呢?而在這之前,雇主永遠可以說勞工的問題是別的因素引起,跟他無關。 永不妥協這部電影大家看了很開心。但是,希望我們也運氣很好能遇到這麼嗨的律師 ,並且堅持下去。在台灣,RCA的訴訟還在持續中,我們對上的是全國最大的律師事務 所。 文中所說的,都不是數字,而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 這首歌,是工傷協會的工作人員、工作傷害受害者、受害者家屬、遺屬,用他們 的生命所完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55.226
文章代碼(AID): #17ptUd-V (TA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