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三重、信義區通勤路線

看板SuperBike作者 (Chris)時間4年前 (2019/07/13 06:28), 4年前編輯推噓12(12015)
留言27則, 1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 《bluewave2000 (低調,低調....)》 之銘言: : 標題: [問題] 三重、信義區通勤路線 : 時間: Sat Jul 13 01:56:49 2019 :   :   : 我通勤的路線和時間如下: : 三重區二重國小至信義區101大樓 : 出門時間早上7:40,下班時間17:40 :   : 之前開車路線就是直接中華路上中山橋,然後走市民高架,最後從光復南路左轉信義路, : 下班就走永吉出口慢慢塞回三重, :   : 後來騎車發現上班時間從中興橋轉台北環快等紅燈可以鑽,再從環快上市民高架,可以省 : 很多時間, : 只要不塞車都比原本開車快, :   : 但下班就真的無解,沒有其他比較快的替代路線(就是等紅燈也有孔隙能鑽到前面的的), : 目前就是改從光復匝道上市高,也只省5分鐘不到,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其他替代路線可以推薦? : 目前我是想嘗試走忠孝東路或仁愛路,畢竟黃牌可以直接走北車, : 但又怕會一路都在等紅燈,反而更慢, :   : 不知道有沒有板友也走這條路線可以給我一點建議, : 先說聲感謝了~~ 推文發現打太多乾脆直接回一篇……… 我也住三重,之前工作在台北東區光復仁愛路口附近,還沒結婚前也常載現在的老婆來回新 莊,分享一些我的經驗: 下班時間建議是先看個路況,我後來演變出的策略是沒有很塞的話(Google地圖路況大約是 亮紅色還沒到深紅色的程度)從光復上,越過常常塞的復興南路微風廣場那段然後直接下建 國鑽平面再從金山上,越過市民最可怕的京站那段到重慶下,然後走平面到西寧左轉接忠孝 橋,就是市民高架都只走一個交流道這樣。 之所以選光復上是因為上去之後是獨立車道不會縮減直接到下一個出口,所以大部分車會往 其他車道切,比較不會塞住不動,只走一個交流道是因為平面比較好鑽。 實際測試過幾次在上面時速常態性低於40的時候,是有機會比上面快的,不過前提是你夠快 到沒被紅燈擋住2次以上。 當然上面如果塞到時速低於20的時候(通常路況會是深紅色 我都叫他中風色XD)就不建議走 高架上面了,這種狀況通常會出現在禮拜五的下班時間,或是下雨天。這時候通常我會直接 一路走忠孝,據自己跟同事朋友的經驗指出忠孝的紅綠燈可能有特別調整過,而且全線能左 轉的路口相當少,比起其他東西向的主要道路來得順。 以下列出幾個比較容易塞的路段和對策: 統一時代百貨前(松仁-基隆路口): 此路段往西通常在過了加油站後就會大塞,因為要走基隆路往北的車實在太多,而此路口的 行人號誌跟車輛同時綠燈,行人流量也非常大路口,所以車流常常被車子卡住或者是等待行 人通過,如果不得已經過此處的建議對策是盡量待在內側車道以免卡在右轉車流中動彈不得 。另外從松高路接逸仙路再轉進忠孝東路也是一個比較舒服的替代路線。 東區明耀百貨前(延吉-敦化路口): 此路段混雜大量隨時靠站的公車、計程車、違停與右轉敦化南路的車流,原則上建議行進時 靠內側車道,過敦化之後車流會稍微少一些,不過因為仍然在乘車需求相當大的東區,在通 過復興路口之前還是建議保持內側。 建國高架前: 通過復興南路口後車流速度會稍微提高,不過通常到接近建國高架前又會開始塞了。此路口 有右轉早開號誌時相,常常會有機車騎士趁右轉車流行進時偷吃步硬擠到前面,個人是不建 議…這段就是紅燈時憑自己本事鑽了…好在只有一小段,過了建國後車流速度通常在4~50左 右還可以接受,此後到林森之前算是可以跑得最愉快的一段。 台北車站前(中山-中華路口): 這段算是最讓人頭痛的一段,因為幾乎半個台北的公車都會經過這,還有一大堆不知羞恥的 小黃跟汽車駕駛老是想在跟公車搶離火車站最近的位置上下客……… 這段嚴格說起來是內側最不容易受影響,畢竟上下客都在外側,而且會有一些公車右轉往北 平西路接重慶或是承德,還有一些公車是要停靠館前-重慶之間的公車站,所以公車會大量 集中在外側車道。不過正因為先前提到的許多不要臉的汽車駕駛們會去跟公車硬擠,所以有 時候會出現機車一定過得去的空間…就自己衡量到前面會被右轉車卡住的機率看著辦……… 大致上在過了館前路後車流會稍微順一些,不過緊接著中華路口前內側兩個車道全部都規劃 為左轉專用,車流量常常大到回堵到重慶南路口左右,而且還常常影響到第三車道(全部也 不過就四車道),所以通常在過了館前路後我就會先切到外二車道(最外側是公車專用),過 重慶之後再切到最外側直到過中華路。 忠孝橋: 終於來到最後一段了…通常從台北東區到這邊大概會花20分鐘左右,而在一上忠孝橋後差不 多右側機車道結束的位置會開始縮減右側車道以因應市民與環快引道匯入,這個位置同樣會 有不少車從外側硬切,緊接著又是市民跟環快的匯入車流,建議盡量先切到最內側比較不容 易被影響,之後就是看狀況切車道了。 以上大概是我牽黃牌快3年來在新莊、三重與北市東區之間來往的經驗,另外切記在切車道 之前透過後照鏡和頻繁的擺頭再三確認旁邊車輛的距離,說騎車不鑽車絕對是騙人的,不然 就不會騎車了,但鑽車絕對要放滿速度不能勉強,尤其在面對大量車流時,不然絕對會付出 慘痛的代價。 不過呢下班時間我通常是會到別的地方晃晃避一下就是了…畢竟下班時間的交通加上無所不 在的三寶實在是很難不影響心情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0.18.5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uperBike/M.1562970485.A.591.html ※ 編輯: chris780509 (59.120.18.54 臺灣), 07/13/2019 06:36:41

07/13 09:21, 4年前 , 1F
推認真回
07/13 09:21, 1F

07/13 11:01, 4年前 , 2F
推你為市民大道小王子。
07/13 11:01, 2F

07/13 12:14, 4年前 , 3F
下班時間上市民就可以看到一大堆重機跑路肩了
07/13 12:14, 3F

07/13 12:15, 4年前 , 4F
不過依照某些人的邏輯都是汽車不靠邊給重機「道路
07/13 12:15, 4F

07/13 12:15, 4年前 , 5F
分割」
07/13 12:15, 5F

07/13 14:59, 4年前 , 6F
一大堆是還好啦,每天下班大概就遇到
07/13 14:59, 6F

07/13 14:59, 4年前 , 7F
2-5台走路肩的重機,我是東寧-環河段
07/13 14:59, 7F

07/13 15:19, 4年前 , 8F
優文
07/13 15:19, 8F

07/13 17:47, 4年前 , 9F
市民高就不夠寬 分割沒有64/61好 但是紅盾又不能分
07/13 17:47, 9F

07/13 17:47, 4年前 , 10F
割 唉
07/13 17:47, 10F

07/13 19:40, 4年前 , 11F
市民高架超多人騎路肩的..
07/13 19:40, 11F

07/13 20:33, 4年前 , 12F
一張900賭沒人檢舉 64也一堆人鑽
07/13 20:33, 12F

07/14 11:19, 4年前 , 13F
市民大道系?
07/14 11:19, 13F

07/15 08:39, 4年前 , 14F
封你為台北老司機!
07/15 08:39, 14F

07/15 14:25, 4年前 , 15F
所以我上班時間才選10到19,完全避開交通問題
07/15 14:25, 15F

07/15 14:56, 4年前 , 16F
感謝認真回覆,認真查了google map的紅、橘線時段,加
07/15 14:56, 16F

07/15 14:56, 4年前 , 17F
上之前開車的經驗,今天決定先走仁愛路看看車流如何,
07/15 14:56, 17F

07/15 14:56, 4年前 , 18F
感覺如果沒有紅綠燈攪局也許車流會比忠孝東路好一點
07/15 14:56, 18F

07/15 14:57, 4年前 , 19F
最後到中華路再左轉忠孝橋,暫時先放棄市民高架通勤
07/15 14:57, 19F

07/15 14:58, 4年前 , 20F
仁愛路中線車道大部分時間車流量都還是比忠孝東路少
07/15 14:58, 20F

07/15 23:56, 4年前 , 21F
今天試走仁愛路,然後走中華路回去感覺很不錯,半小
07/15 23:56, 21F

07/15 23:56, 4年前 , 22F
時不到就到家了,而且應該可以再更快,原因是前半段
07/15 23:56, 22F

07/15 23:56, 4年前 , 23F
都走中線車道,其實應該走外側才能變換車道切,好像
07/15 23:56, 23F

07/15 23:56, 4年前 , 24F
過了新生南中線會變成兩線速度就快了,再來到了凱道
07/15 23:56, 24F

07/15 23:56, 4年前 , 25F
應該提早左轉走貴陽街,今天到總統府才轉多等了幾個
07/15 23:56, 25F

07/15 23:56, 4年前 , 26F
紅綠燈,明天再來試試看
07/15 23:56, 26F

07/22 15:12, 4年前 , 27F
U質文章
07/22 15:12, 27F
文章代碼(AID): #1TAGbrMH (SuperBike)
文章代碼(AID): #1TAGbrMH (SuperB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