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請問硬碟科技的現況

看板Storage_Zone作者 (吹笛牧童)時間14年前 (2009/12/31 17:59), 編輯推噓1(1027)
留言28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第一次來到貴板,拜 <(_ _)> 身為一個終端使用者 我所知道的一直都是 Format 指令 它可以幫我格式化一整個硬碟,把資料清空 但其實硬碟內並不是空的 它另有一塊地方放資料是 Format 洗不掉的 原來還有個 Low Level Format 它是更底層格式化一個硬碟 它認定為壞軌的空間就不會供上層使用 所以如果硬碟有損壞了,跑個 Low Level Format 然後再跑 Format 時,整體空間會變小,也不會顯示有壞軌! 不過我倒是有一個疑問: 我們是不是重覆使用常用的位置呢? 比如一個十單位大的硬碟 當我使用七成時,是 1~7 單位的資料灌滿 然後我刪除三單位資料,剩下 4,5,6,7 四個單位還有資料好了 再次寫入兩單位,會是 1,2,4,5,6,7 這些單位有資料 或者是 4,5,6,7,8,9 這些有資料 為什麼我這樣計較呢? 因為我懷疑,不斷重覆使用前端,那後端都根本沒用到啊 前端不會磨損太多嗎? 不過昨天我看了篇文章提及 硬碟不是接觸式的使用,也沒所謂的磨損 主要的損耗還是在磁頭 當真如此,那看來我是白擔心了 但如果我擔心的有意義的話,又不禁會想 好好寫個 BIOS,應該可以平均的使用所有物理儲存單位吧! 另一個問題是資料刪除及還原 以前我們知道,檔案在刪除時並沒有完全刪除,而是把檔名第一個BYTE註記一下 只要還原這個註記就可以 undelete 了 但是 FORMAT 應該就是真的把整個檔案空間都刪除了啊 為什麼美國在銷毀硬碟的標準程序要把硬碟寫滿1又寫滿0,來回個好幾次呢? 難道在已蓋寫的新資料下,舊資料還有物理性的殘磁? 所以不是數位世界能看到的資料殘存,而是物理性的資料殘存? 以上,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1.197.63

12/31 18:10, , 1F
你需要的是一套能即時更新的(作業系統+防火牆和防毒)
12/31 18:10, 1F

12/31 18:11, , 2F
還有良好的使用習慣 ..
12/31 18:11, 2F

12/31 18:12, , 3F
基本上一個普通人是沒辦法直接和新型病毒對抗的 ..
12/31 18:12, 3F

12/31 18:15, , 4F
然後呢 三秒大會說 #19jexWMm
12/31 18:15, 4F

12/31 18:18, , 5F
謝謝,這的確解掉其中一個問題..
12/31 18:18, 5F
> 基本上一個普通人是沒辦法直接和新型病毒對抗 那是軟體面的問題吧..我並沒說病毒造成我什麼困擾.. 看來多寫這段容易失焦.. 把它修文改掉好了;我這篇問的可是很偏硬體,物理性的問題 因為早就看過那篇所謂'硬碟沒所謂的磨損' 所以有這樣的答案並不意外 但是最近在看到 SSD 時想到,這樣的技術不見得永遠用不到 只要儲存媒體技術有什麼變化,很可能這些想法會復活 舉例來說,只能寫入一次的 DVD 是不能刪除資料重寫的 但經過軟體包裝,它能做到刪除,覆寫 事實上就是這種觀念 如果 4G 裏我用掉 2G,想刪除1G,又再寫入1G 那麼我總共是寫入了3G,3G內有1G必需註記刪除(所以沒真的刪掉,而是可查詢歷史記錄) 這種註記只要在資料結構上努力就可以了 而 3G 還是比 4G 小,沒必要為了這麼小的動作就用上兩張 DVD SSD 的壽命短多了,也許平均寫入的技術要拿出來用了

12/31 18:20, , 6F
然後第二個問題更簡單 一般人是沒有那種技術的...
12/31 18:20, 6F

12/31 18:22, , 7F
通常低階過一次 就沒救了
12/31 18:22, 7F

12/31 18:25, , 8F
總之你想花時間的話答案就會不一樣 ...
12/31 18:25, 8F
我不是在害怕有人讀出我的東西,那我用鐵釘就可以解決 我是在奇怪它底下的物理原理..或者資料結構 如果說 format 沒刪除資料,只是把磁區註記刪除, 那也是個容易理解的答案了 不過我猜這就是 quick format, 它之所以快也是這個原因 真正的 format 應該不是註記刪除而已

12/31 22:55, , 9F
low format 是把磁盤全部寫0
12/31 22:55, 9F

12/31 22:55, , 10F
瓷盤裡面的設計跟sdram cell不一樣...
12/31 22:55, 10F

12/31 22:56, , 11F
你寫的這個應該是 韌體方面的...
12/31 22:56, 11F

12/31 22:57, , 12F
這方面硬碟我猜也有JEDOC 你可以去搜尋搜尋
12/31 22:57, 12F

12/31 22:57, , 13F
datasheet 讀寫頭沒有觸碰但是是微型馬達控制
12/31 22:57, 13F

12/31 22:58, , 14F
經由電路板排線..硬碟當然會壞 旋轉時 突然移動
12/31 22:58, 14F

12/31 22:59, , 15F
一定會壞...
12/31 22:59, 15F

12/31 23:00, , 16F
要真正把硬碟的資料銷毀 拿去微坡爐煮一下
12/31 23:00, 16F

12/31 23:00, , 17F
SSD的話有wear levelling
12/31 23:00, 17F

12/31 23:00, , 18F
反正軸片跟軸片之中跟讀寫頭都有油的存在..
12/31 23:00, 18F

12/31 23:01, , 19F
wear levelling 大家來研究一下
12/31 23:01, 19F

12/31 23:02, , 20F
這研究 好像在想把電腦犯罪紀錄永遠消失的樣子
12/31 23:02, 20F

12/31 23:04, , 21F
format給3個連結 http://0rz.tw/smXFz hfrZ8 6exDg
12/31 23:04, 21F
> SSD的話有wear levelling 謝謝,我的確需要關鍵字 http://esslab.tw/wiki/index.php/The_design_and_implementation_of_a_wear-levelin http://tinyurl.com/mxs2uj 找到了 > low format 是把磁盤全部寫0 http://lvchen.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_13.html > 其實 format 這個指令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嚇一跳吧), > 不過呢這個 format 的版本必須要是 Windows ME 或之前的 DOS 版本 看來我並沒有誤解,Format 本來就是完全清除 而且呢,是數位世界的清除 本身我是學過網路協定(沒很精通) 我知道所謂的 0 或 1 有數位意義和物理意義的差別 舉例來說,如果訊號同時代表時脈,連續1很好識別,但是連續0錯不好識別 想像一下 111111111 <= 請告訴我左邊有幾個1,其實你可以數 000000000 <= 其實你也能數出來左邊有幾個 0 但是 <= 如果0是'完全沒訊號',那麼你告訴我,左邊有幾個0呢? 所以有些協定有要求,比如連續五個0要混入一個1,以方便計算時脈 這裏混入的1在解碼時會把它消除;所以數位世界看到的仍然是五個連續 0 但物理實體事實上儲存了五個0,一個1 我一直以為 low level format 在幹這種事 在硬碟上刻劃出實際的物理邊界,也就是 0 與 1 混合 但是數位解碼後把它當連續 0 來看 如果以這個理解, low level format 比 fomat 且全填入 0洗得更乾淨 而這仍然是數位的看法 基本上 物理/數位 我這樣只簡單分成兩層 但網路 ISO/OSI 可以分七層 我是想知道更低階能看到什麼 > format給3個連結 http://0rz.tw/smXFz hfrZ8 6exDg 這裏好像有答案,感謝有心人摸清我的問題(我表達能力算差的) > http://en.wikipedia.org/wiki/Data_recovery#Recovering_overwritten_data >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看來真的是在磁片上,精密的搜尋磁粉變化 真的可以讀到歷史?!! (英文不好,苦K中) 但這樣問題還是很奇怪 為什麼我硬碟還是有完整的空間可以讀資料 如果我買 100G,塞滿再刪除它,然後再塞滿 100G 今天你跟我說你可以讀出歷史上存在的 100G,而我自己可以讀到現存的 100G 那意思就是我的硬碟能有效儲存 200G才對! 如果刪寫七次你還讀得出每一次 那應該說我的硬碟有能力儲存 700G 當然,這樣的設備可能很昂貴 所以我可以理解我擁有物理儲存能力 700G 的硬碟 但實際上我只能用自己便宜的磁頭讀出 100G ; 這並不扺觸 但我的問題是:這些歷史能保存得很完整?不會互相蓋寫破壞? 要知道 RAW DATA 是很難判讀的東西,尤其這世界到處充滿壓縮演算法 如果是未壓縮資料,前面破壞後面還是可以讀出來 被讀到機密的人只要一部份也是跳腳,我懂~ 但如果是壓縮資料,前面破壞只給你後面,那等同資料全都破壞了 任何其有前後相依性的資料都有這種特性 而即使沒有壓縮,硬碟的資料結構本身就是有強烈前後相依性 那麼,只要我把新資料蓋上就破壞舊資料,破壞得很嚴重了 即使讀得到破碎的歷史又如何呢? 還是說那種讀取技術能參考半衰期 很精密的從一堆歷史磁粉變化,挑出我要的資料呢?

12/31 23:43, , 22F
還滿好玩的....更 level
12/31 23:43, 22F

01/01 00:40, , 23F
磁碟是用磁粉極性來代表bit的0或1 極性是可變的so..
01/01 00:40, 23F

01/01 00:44, , 24F
跟光碟的原理不一樣 至於你說的續燒在cd-r板z-6-3和4
01/01 00:44, 24F

01/01 00:47, , 25F
所以還是看一下計概或是google一下吧
01/01 00:47, 25F

01/01 01:13, , 26F
物理性質的話wiki查Gutmann method 應該不難懂
01/01 01:13, 26F

01/01 01:22, , 27F
被覆寫的data有理論可還原但應該是無實做
01/01 01:22, 27F

01/01 01:23, , 28F
:)
01/01 01:23, 28F
果然和我猜想的差不多,簡直像在海床沈積找貝殼.. 摘錄數學部份 Analog signal: +11.1 -8.9 +9.1 -11.1 +10.9 -9.1 <= 精讀最後一次訊號 Ideal Digital signal: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Difference: +1.1 +1.1 -0.9 -1.1 +0.9 +0.9 Previous signal: +11 +11 -9 -11 +9 +9 <= 與理想值相減, 猜測上次訊號 這可以重做一次 Ideal Digital signal: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Difference: +1 +1 +1 -1 -1 -1 Previous signal: +10 +10 -10 -10 +10 +10 <= 猜測上上次訊號 換言之,這是以實際上的類比世界能儲存豐富資訊的原理 去還原出資料來;在數位世界裏的確找不到資料了 如果要我形容,這就好像寫小抄在桌上,寫完擦掉還認得出痕跡 寫了擦,又寫,又擦... 還要跟我說認得出每一次的痕跡 這......我只能說想太多 哪有那麼神.. 理想數位訊號就不一定是 +10.0 & -10.0 了 因為我是使用數位儲存,只要能分辨訊號即可 所以我不會盡力於維持這麼完美的磁頭及寫入 還有,timing 的邊界也未必是重疊的 多次寫入後,那堆磁殘渣一定是亂七八糟啊.. 想得太美好 *_* ※ 編輯: HuangJC 來自: 112.104.69.193 (01/01 01:36)
文章代碼(AID): #1BF7ONZO (Storage_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