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韓國新創投資2021年達200兆韓元

看板Stock作者 (zxcvxx)時間2年前 (2021/12/15 11:18), 編輯推噓16(16019)
留言35則, 18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原文標題: 韓國新創投資2021年達200兆韓元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 https://bit.ly/3yrwtVE (請善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 2021年12月15日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 基於規避地緣政治緊張及美中貿易戰風險,促使許多外國投資公司紛紛將投資標的轉向韓 國、日本和東南亞的新創公司,以取代對中國新創的投資。 韓國創業聯盟(Startup Alliance Korea)於12月9日表示,韓國2021年國內新創投資預 期將超過200兆韓元(1699億美元)。據該聯盟稱,外國投資公司在韓國的新創投資2020 年約為1兆韓元(8.45億美元),2021年估計將接近6兆韓元(50億美元)。 2021年外國創投對新創公司投資數量從128家成長到150多家,並補充說明,大約150家新 創公司包括16家至少吸引了1,000億韓元(8450萬美元)的資金,這16家新創公司包括 Riiid(AI個人化學習)、Yanolja(線上住宿及旅遊服務平台)、Kurly(電商)、 Terraform(開放原始碼「基礎架構即程式碼」工具)和Toss(電子支付平台)。全球10 大創投公司中的3家DST Global、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和軟銀(SoftBank), 2021年也投資了5家韓國新創公司。 韓國政府推出K-Global Project 韓國政府推動新創產業建構完整生態系。韓國政府成立國家級風險投資公司,資助韓國創 投,成功催生幾百個新創投基金;在全國各大城市由大財團認養當地的育成中心;韓國銀 行協會也集結銀行團出資2,000億美元,資助民間加速器。2015年,韓國政府推出 K-Global Project,集結政府相關部門過於分散的力量與資源,串聯大企業,挑選出具有 進軍海外市場潛力的100家「朝陽企業」,給予更多資源挹注。還有,其他私人營運之網 站-THE VC、Next Unicorn Ventures。 台灣新創投資近五年總計40.52億美元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FINDIT研究團隊近期發布的台灣新創獲投報告顯示,從2015年至2020 年期間,台灣新創總投資件數為1,421件,總投資金額約40.52億美元。從件數來看,單筆 交易小於100萬美元的案件約佔整體投資的五成,2020年為51.61%;100萬至200萬美元則 約12.9%。至於2021年,FINDIT進行了國內早期投資機構的投資信心調查,結果顯示,今 年(2021 年)受訪機構的總投資案件、投資金額、對台灣新創投資件數、投資金額、全 球 VC 投資景氣與台灣 VC 投資景氣等問項的樂觀指數都呈現正面,顯示 2021 年整體國 內創投的投資景氣較去年增溫。 據Deloitte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新創投資交易規模仍低,尚未達到國際水準,且面臨諸多 挑戰,如在與大企業合作面向上,可能有規模不對等之營運模式、募資與外資限制等挑戰 ,目前仍需要政策支持與投資人關注下,穩定成長。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中國科技產業受政治影響不穩定,許多國際創投公司看上韓國新創,總投資金額快速上升 ,政府也在培育整體生態系統的發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45.192.2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39538338.A.4CE.html

12/15 11:20, 2年前 , 1F
新創一百間也比不上一間台積電
12/15 11:20, 1F

12/15 11:25, 2年前 , 2F
新創的力量終究淹沒台雞電
12/15 11:25, 2F

12/15 11:34, 2年前 , 3F
台灣只能靠台積電一家外資工廠也太慘
12/15 11:34, 3F

12/15 11:34, 2年前 , 4F
美國的新創就猛了 一堆妖魔鬼怪
12/15 11:34, 4F

12/15 11:35, 2年前 , 5F
很多嗎 笑鼠
12/15 11:35, 5F

12/15 11:42, 2年前 , 6F
各項經濟數據都被台灣慘電 四小龍老大是誰很清楚惹
12/15 11:42, 6F

12/15 11:53, 2年前 , 7F
反觀
12/15 11:53, 7F

12/15 11:54, 2年前 , 8F
台積電也是新創出來的 總要有新公司
12/15 11:54, 8F

12/15 11:55, 2年前 , 9F
台灣的問題一直都是怕失敗 政府投資失敗人民會罵
12/15 11:55, 9F

12/15 11:55, 2年前 , 10F
公司投資失敗股東會罵 問題是沒有投資怎麼可能成功
12/15 11:55, 10F

12/15 12:14, 2年前 , 11F
反觀
12/15 12:14, 11F

12/15 12:34, 2年前 , 12F
沒新創 20年後台灣還要靠台積一間嗎
12/15 12:34, 12F

12/15 12:56, 2年前 , 13F
台灣掛牌的資格太嚴格 雖然有放寬 但還是嚴格 依照
12/15 12:56, 13F

12/15 12:56, 2年前 , 14F
台灣的標準 美國一堆SaaS公司都沒辦法在台灣上市
12/15 12:56, 14F

12/15 12:56, 2年前 , 15F
比如說SNOW 台灣的立委打著幫護投資人的名義 不願
12/15 12:56, 15F

12/15 12:56, 2年前 , 16F
放寬上市規定 藍綠執政的時候 一直都想放寬 但立院
12/15 12:56, 16F

12/15 12:56, 2年前 , 17F
就是不同意虧損的公司上市
12/15 12:56, 17F

12/15 12:57, 2年前 , 18F
上市就是早期投資人可以出場 限縮上市資格 早期投
12/15 12:57, 18F

12/15 12:57, 2年前 , 19F
資人就保守 連帶影響新創的活絡度
12/15 12:57, 19F

12/15 12:58, 2年前 , 20F
再來一點就是 台灣的股民偏愛製造業 不論是工業製
12/15 12:58, 20F

12/15 12:58, 2年前 , 21F
造還是科技製造 但現代的新創幾乎都是軟體業 台灣
12/15 12:58, 21F

12/15 12:58, 2年前 , 22F
人不愛這種產業
12/15 12:58, 22F

12/15 13:06, 2年前 , 23F
不是台灣人不愛,是台灣就沒軟體業的環境跟生態,軟
12/15 13:06, 23F

12/15 13:06, 2年前 , 24F
體的一堆都跑去博弈
12/15 13:06, 24F

12/15 13:22, 2年前 , 25F
幫軟體QQ
12/15 13:22, 25F

12/15 13:26, 2年前 , 26F
環境就又回到上市資格太嚴格造成投資人保守
12/15 13:26, 26F

12/15 13:37, 2年前 , 27F
以後硬體給人代工,開發軟實力賺錢
12/15 13:37, 27F

12/15 13:38, 2年前 , 28F
台灣就永遠淪為二流代工國家
12/15 13:38, 28F

12/15 13:43, 2年前 , 29F
不跟進世界標準而反萊豬 也是一種退步不前的指標
12/15 13:43, 29F

12/15 13:55, 2年前 , 30F
柵欄又壞了 = =
12/15 13:55, 30F

12/15 14:03, 2年前 , 31F
只是舉個不進反退的例子 不用反應這麼大啦 = =|||
12/15 14:03, 31F

12/15 14:09, 2年前 , 32F
創新總伴隨破壞 用小犧牲換大利益不就是這樣嗎
12/15 14:09, 32F

12/15 14:49, 2年前 , 33F
台灣房地產的投資額應該有超過這個數字吧?
12/15 14:49, 33F

12/15 17:51, 2年前 , 34F
政府應該2兆風電增加到20兆風電,才能解決缺電危機
12/15 17:51, 34F

12/15 17:51, 2年前 , 35F
12/15 17:51, 35F
文章代碼(AID): #1XkLwYJE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