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從 PChome、M17 看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問

看板Stock作者 (菜包)時間6年前 (2018/06/15 15:40), 6年前編輯推噓9(1127)
留言20則, 18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1.原文連結: https://goo.gl/F5fuzr 2.原文內容: 本文作者為立法委員余宛如,發表於專頁 ,INSIDE 獲授權轉載。 日前網家 PChome 旗下商店街從台股下市轉赴海外 IPO,而 M17 Entertainment 也遠 赴美國 IPO 儘管匆匆喊停,這都顯示台灣資本市場跟不上「數位新經濟」的腳步,從新 創業者心態、台股結構體質到籌資的能力經驗,仍與國際市場脫節,存在一段不小的差距 ,台灣必須急起直追。 網家 PChome 商店街與 M17 Entertainment 都是數位新經濟領域(以下簡稱新經濟) 的新創業者,從台灣起步、放眼國際市場,但都苦嚐敗績。前者遭遇蝦皮購物( Shopee )補貼戰攻勢,資金後援不足,只好棄守台灣資本市場,成為電商類股首個下市案例;後 者因不熟悉美國 IPO市場,戲劇化喊停引起金融圈議論。 從上述兩個案例來看,試問「台灣的資本市場,養不起新經濟新創業者嗎?」,答案恐怕 是如此,台灣必須真實面對。 新經濟的特性,是一種 C2B 的商業模式,由消費者主導企業開發出符合需求的產品,強 調的是「用戶體驗」,消費者對於產品的黏著度、停留周期很淺碟,新鮮感第一。 因此,企業必須抱持的創業思維,就是縮短產品的壽命週期,快速的推陳出新,但又要有 獨家的商業模式與數位技術,才能滿足消費市場。 另一方面,企業必須在短時間內養出足夠的用戶數量,才能取得市場位置,導致創業初期 一定會虧損,但卻能成功衝出市占率。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新經濟消費市場,不僅是一種「時間戰」,更是一種國際盤的商戰市 場。新經濟的創業家們,需要以更快速的方式取得資金或發債,不只企業的成員要國際化 ,金主的組成結構必須國際化,以不斷電的方式提供後援,才能打得起這種商戰。 然而,台灣的資本市場結構還是老派的製造業經濟思維,習慣 B2C線性的硬體製造,與新 經濟的軟體服務大相逕庭,且上市櫃的企業規模以中小企業為主,產業分類對新經濟的著 墨不多。 投資方無論是法人或一般散戶,偏愛眼見為憑的成熟性產業,習慣入袋為安,在台灣自家 自給自足,對風險性投資的承受力有限。台股的資金規模也不夠大,一家新創企業若要在 一個月內募得新台幣 30億元,恐怕會排擠到其他企業的資金需求。 這一如我今年 4月曾經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過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台股有嚴重的「三 缺」老化問題:缺乏知名企業在台掛牌,缺乏新創公司,缺乏軟體服務、 AI 等新經濟。 若思考 PChome 的「蝦皮之役」、 M17「美國 IPO之恥」為台灣上了一堂甚麼寶貴的課 ?從新創業者心態、台股結構體質到籌資的能力與經驗,仍與國際市場脫節。 對台灣新創業者來說,不管是透過 IPO 或私募,首要之務是能夠圈住國際性資金,藉由 他們登高望遠,借力使力打入國際市場。所以,想打國際盃的新創業者必須重視與國際資 本市場的溝通。 但這類國際級投資人多屬於法人機構,欣賞「膽大心細」的企業 CEO(有創意、有遠見但 沉穩謹慎),偏愛有中長期投資潛力的新企業,希望聽到一個好故事(商業模式),對法 遵的要求也一絲不苟,不能便宜行事。 若要幫助新創業者圈住國際性資金,台灣的資本市場一定要國際化。但現在國外資金不願 意進來台灣,也使得整個金融業都不夠國際化。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讓金融人才流失, 也讓發展新經濟的重要金融支柱跛腳。 對於台灣的資本市場,政府若有決心要發展新經濟,必須改變資本市場封閉、台股的老化 問題,鬆綁法規,打造一個歡迎獨角獸企業的籌資環境,包括開放「同股不同權」、即使 沒有獲利也可以掛牌等,給新創企業更大的自由度。 再者,因為資本市場的封閉,台股老化,台灣多年沒有吸引國際資金的好標地,政府不妨 思考繼續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就像當年中華電信一樣,吸引國際資金,同時扮演母雞帶 小雞的角色,結合新創來佈局東南亞國家。 另外,過去政府用租稅各方面的優惠,造就了許多成功的半導體產業,即使到現在,台灣 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市佔率仍有至少四分之一強。這些產業的獲利者或是經營者,能不能提 供資金佈局下個世代的產業、來支持台灣的新創企業?都是國際化新經濟的重要力量。 3.心得/評論: 必須説台灣市場對於新創公司的確是極不友善 因為法規的限制 這幾年不要說有什麼國際公司來台投資 就連台灣本土IPO的件數都屢創新低 各種產業陸續出走是一定的 創立法規維持市場機制穩定是美意 但如果法規不與時俱進,反而是扼殺整體市場的活躍度 記得很久前看過訪問港交所的一篇報導 他們為了吸引各國企業到港投資 在不違反大原則之下,可以替外來資金量身訂做法規 務必讓頂尖企業或資金流入 而不是像台灣這樣制定一堆奇怪法令"你們都不要來最好" 台灣各項規定若真的再不改善 一灘死水就要變成一灘臭水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32.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29048425.A.6B0.html

06/15 15:40, 6年前 , 1F
標題不見了
06/15 15:40, 1F
※ 編輯: Larith (223.140.32.92), 06/15/2018 15:41:08

06/15 15:48, 6年前 , 2F
台灣只能代工業,就這樣,極限了
06/15 15:48, 2F

06/15 15:52, 6年前 , 3F
很多新公司坑殺散戶也是原因吧?
06/15 15:52, 3F

06/15 15:54, 6年前 , 4F
可以去看看對岸的新創產業 也搞出一堆泡沫
06/15 15:54, 4F

06/15 15:54, 6年前 , 5F
想要搞新創就要有能力承擔它帶來的壞處
06/15 15:54, 5F

06/15 15:57, 6年前 , 6F
IPO一堆垃圾到時只是坑殺投資人
06/15 15:57, 6F

06/15 15:59, 6年前 , 7F
新創公司很多都畫大餅 炒短線 要投資人怎麼相信
06/15 15:59, 7F
這也是像文章說的,台灣投資人對風險性投資的承受力有限,但是投資行為本就有一定風 險,尤其投資新創高風險高報酬,相對血本無歸機率也超級大,但是身為一個成熟的投資 人,投資前做好功課並有相當的風險承擔能力也是應該的。不過KYC通常都是經辦帶著填 的就是了XD

06/15 16:01, 6年前 , 8F
看pchome的本業,你還期待它的新創公司?
06/15 16:01, 8F

06/15 16:26, 6年前 , 9F
等等 商店街憑什麼歸類到新創啊 在台灣電商都要叫老前輩了
06/15 16:26, 9F

06/15 16:46, 6年前 , 10F
Pchome一定是年輕人抗壓不足
06/15 16:46, 10F

06/15 16:49, 6年前 , 11F
到時候新創倒了又怪政府坑殺股民
06/15 16:49, 11F

06/15 17:15, 6年前 , 12F
PChome算新創??
06/15 17:15, 12F

06/15 18:00, 6年前 , 13F
創新? 在台灣當然是炒房炒地比較賺
06/15 18:00, 13F

06/15 18:02, 6年前 , 14F
美國的新創存活率也是很低啊....
06/15 18:02, 14F
※ 編輯: Larith (223.140.32.92), 06/15/2018 18:21:01

06/15 18:22, 6年前 , 15F
新創是用商店街的名義啦
06/15 18:22, 15F

06/15 18:34, 6年前 , 16F
網家新經濟? 當我沒讀書喔
06/15 18:34, 16F

06/15 21:28, 6年前 , 17F
之前買pchome退貨 兩天後宅配就來收退貨了
06/15 21:28, 17F

06/15 21:29, 6年前 , 18F
蝦皮退貨 說是我交易訂單有問題 搞了兩個禮拜才搞定
06/15 21:29, 18F

06/15 22:45, 6年前 , 19F
台灣炒股就好 不用創新啊 XD
06/15 22:45, 19F

06/15 23:29, 6年前 , 20F
市場和資金都很需要不斷注入活水
06/15 23:29, 20F
文章代碼(AID): #1R8srfQm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