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這情形是不是要跑一般線性模式重複量數, 還是別種方式?

看板Statistics作者 (蓋瑞)時間13年前 (2011/05/24 20:26),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小弟遇到問題, 有翻了王保進與邱皓政的書, 也稍微爬了一下文與google了相關的 教學文, 但仍有一處不明~希望能請版上各位前輩指導~ (先詳述我論文要做的東西) 我要探討三種教學方式(代號為IE, CF 及 PI) 對於學生使用過去式寫英文句子的 助益 (增加使用過去式的正確率)我有三個班級的學生, 常態分班, 人數相同, 所 以按班級分組, 一班為一個組, 一個組使用一種教學方式 流程為:   前測(3組各寫一篇作文), 教學 (1組IE, 1組CF, 1組PI), 後測(3組各另寫一 篇作文), delayed後測(3組各再寫一篇作文)每篇作文我都計算了正確使用率, 即 (有寫對的過去式數目/該要寫對的過去式數目)%, 在SPSS裡我輸入的狀況大致如下 (簡略版): (GP: 1=IE, 2=CF, 3=PI, No.是學生座號, 三個test是正確使用過去式的百分比, 數據有簡化過) GP No. Pretest Posttest Delayed 1 1 85 76 67 1 2 74 57 59 1 3 90 90 31 . .. .. .. .. 1 42 80 62 83 2 1 92 100 84 2 2 95 96 92 2 3 84 42 78 . . .. .. .. 2 42 78 68 78 3 1 87 92 92 3 2 58 72 59 3 3 53 100 73 . . .. .. .. 3 42 84 93 97 我所提的研究問題為 (括號裡是我初步的想法) 1. 這三種教學法是否能有效地提升正確率 (看三組posttest有沒有顯著優 於pretest) 2. 這三種教學法有沒有哪一個比較好 (Ex. PI>CF>IE, 看三組posttest成績彼此之 間有無顯著不同) 3. 效果(若有) 能否延續? (比較各組的delayed與pretest間有無顯著差異~) 我使用一般線性模式重複量數, 不過, 四處看操作實例, 都似乎僅侷限在單一受試者 的橫向比較 (即pre, post, delayed三個分數比較) 這樣應該可以回答到第1與第3題~ 但問題是~~ 第二題需要縱向的比較, 使用SPSS要如何操作呢? 是仍然使用一般線性模式重複量數, 或是要換成"比較平均數法"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還是其他方式? 整篇很冗長, 希望各位先進能給小弟指點迷津~ 由衷感謝~ 如果是跟統計軟體有關請重發文章 如果跟論文有關也煩請您重發文章 文章類別是為了幫助大家搜尋資料與解答,造成不便之處請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2.56.206

05/24 21:24, , 1F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混合模式(獨立x重覆)
05/24 21:24, 1F

05/25 08:30, , 2F
謝謝coldwind,我現在一邊查詢書的解釋,越能理解了,謝謝您~:)
05/25 08:30, 2F
文章代碼(AID): #1DswFZEo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