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棒球來討論老巴和老卡的守備面(上)

看板SoftbankHawk作者 (阿立N￾N￾ ￾ N)時間19年前 (2005/03/03 03:07),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一直以來, 看棒球的人總以為美國職棒粗獷故重視攻擊, 而日本職棒細膩故重視防守, 其實這是很大的錯誤觀念。 事實上大聯盟的選手因為有了較強的力量、速度, 所以他們在防守上往往有較大的先天優勢; 而日本的選手因為力量、速度甚至彈性上的不足, 必須加強勤練基本動作以作為彌補。 會來到日本的洋將, 很多都是因為守備面上的不足而失去了大聯盟的位置, 被迫必須來日本尋找他們的第二春, 這也造成了洋將=守備不佳的錯覺。 然而, 今年福岡鷹隊找來的兩個洋將, Tony Batista(原博覽會隊),以下簡稱老巴 Jolbert Cabrera(原水手隊),以下簡稱老卡 到去年為止都還是大聯盟的現役球員, 那麼他們的防守功力究竟如何? 跟以前的球員是否不同呢? 在進入正題之前, 我們先來討論棒球統計對於防守的研究。 首先我們要知道, 在美國, 棒球統計是一門學問(Sabermetrics), 主要將棒球統計分成進攻、投球跟防守三部分來加以探討。 進攻和防守兩方面比較沒有問題, 這些年來就連許多大聯盟球隊的監督, 都開始接受以新的棒球統計流派觀點來評估自己的球員; 然而一直有爭議的, 就是守備這一環。 為什麼守備的統計方面會出現問題呢? 其實問題很簡單, 因為我們對於守備的「好」「壞」標準很難界定。 今天有甲乙丙三個內野守備者, 其中甲的守備範圍大, 動作樸實而準確, 但是偶有失誤; 乙則是守備範圍狹小, 但靠著天分以及拼勁, 屢屢撲下險球, 不過也因為如此造成失誤偏多; 丙的守備範圍最小, 也因此造成許多穿越安打, 但是他很小心, 所以失誤最少、守備率最高。 試問各位, 甲乙丙三位哪一個的守備最好? 很難界定,是吧。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 傳統的守備率是很難表現出正確的防守價值評斷, 有的人失誤多是因為守備範圍大, 許多應該是安打的球卻被判成是失誤。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不同的專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統計方式以作為守備能力的探討。 首先是最常拿來討論的Range Factor(簡稱RF)和Zone Rating(簡稱ZR)。 我暫且引用ESPN裡的解釋: Range Factor:(PO + A) divided by innings Zone rating:The percentage of balls fielded by a player in his typical defensive "zone," as measured by STATS, Inc 簡單的解釋就是: RF=(造成出局數+助殺次數)*9/守備局數 ZR=在規定的守備範圍內守下球的比率,必須由官方統一計算 事實上這兩個數據還是有問題的, 首先, RF受到助殺佔出局數之中的比率的影響相當大(感謝Ayukawayen), 反而跟守備能力不是很有關係; 仔細想想就可以知道, 助殺多就代表守備好嗎? 其實不一定, 這跟投手的類型甚至配球還比較有相關, 就算一朗站在右外野, 球要是都被打到左半邊去, 他的助殺也是多不起來的。 其次, ZR雖然由ESPN找人統一計算, 但事實上美國每個場地的大小、形狀都不一樣, 要怎麼去分割守備球員的「責任範圍」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更何況在同一範圍內的球, 其速度、威力、守備難度其實都是不一樣的, 因此ZR雖然相對上比RF準確, 但仍然不是判斷守備能力最好的方法。 Sabermetrics的領航者Baseball Prospectus網站則是另外採用了兩組數據: FRAA以及FRAR。 照例我先引用Baseball Prospectus網站的註釋: FRAA:Fielding Runs Above Average FRAR:Fielding Runs Above Replaceme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average player and a replacement player is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of plays that position is called on to make. That makes the value at each position variable over time. In the all-time adjustments, an average catcher is set to 39 runs above replacement per 162 games, first base to 10, second to 29, third to 22, short to 33, center field to 24, left and right to 14. 看起來很複雜, 簡單地說:就是一整個球季下來, FRAA=比起同守備位置的聯盟平均水準,該球員多守下了幾分 FRAR=比起一般「替換」水準的同守備位置球員,多守下了幾分 (所謂「替換」水準,就是指對於球隊沒有正面助益也沒有反面傷害的球員, 舉福岡鷹的例子來說,本間這一類的球員應該就在「替換」水準附近) 一般說來, 聯盟平均水準會比替換水準高上不止一個等級, 所以FRAR會>FRAA; 所謂平均水準或是替換水準是會隨著時間而變動的, 截至目前為止, Baseball Prospectus網站對於全部大聯盟歷史的統計是, 在每年162場比賽的前提下, 一個平均水準的球員其FRAR(比「替換」水準多守下的分數)是: 捕手39 一壘手10 二壘手29 三壘手22 游擊手33 中堅手24 左右外野手都是14 所以其計算方式應該是先算出該球員的FRAR, 再根據該年度或是All-time的平均水準分數, 去估算出該球員應有的FRAA。 一般說來, FRAR/FRAA是目前公認最公正的棒球守備能力統計數字, 但是它還是被認為有很多的盲點存在。 例如球場的影響、投手的影響, 甚至是如何去估計「守下一分」等, 這些都還是問題, 也是目前尚待努力的方向。 解釋完公式了, 我下一篇再來討論老巴和老卡的守備能力, 在大聯盟裡面到底程度在哪裡。 -- 歡迎各位來到我----暗黑大陸之王Dasl‧Rack的宮殿。 這裡沒有希望、光明, 只有恐懼、死亡和黑暗。 http://plog.gogobaseball.idv.tw/23 只要您付出一點靈魂的代價, 潘朵拉之箱將馬上為您開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43.74 ※ 編輯: calsdark 來自: 61.224.43.74 (03/03 03:10)

61.229.202.47 03/06, , 1F
我終於知道FRAA跟FRAR的定義了 感謝
61.229.202.47 03/06, 1F
文章代碼(AID): #129WxM2Z (SoftbankHa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