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轉錄] 評林宗弘的「一個圖搞懂資本論」

看板Sociology作者時間11年前 (2012/10/16 22:25), 編輯推噓4(404)
留言8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arxism 看板 #1GTbAKyJ ] 作者: blas (《剩餘價值理論》) 看板: Marxism 標題: [轉錄] 評林宗弘的「一個圖搞懂資本論」 時間: Thu Oct 11 13:00:57 2012 評林宗弘的「一個圖搞懂資本論」 台灣《資本論》研究會  俞清 出處 http://ppt.cc/FSTB 在YouTube網站上,一個標題為「一個圖搞懂資本論:真實烏托邦讀書會」的影片[1]可 以供人觀看與下載,且還附有一張影片相關的圖說圖檔[2]可觀看與下載。該影片是林 宗弘在某讀書會的場合講解馬克思《資本論》,圖說圖檔則是林宗弘手繪的講解圖式綱 要(這是林宗弘在講解時寫在白板上的圖式綱要,講解的內容是圍繞這個圖式綱要)。 或許是有不少讀者跟我一樣被「一個圖搞懂資本論」的標題所吸引,已有數百人觀看此 影片。 想用一個圖說來搞懂《資本論》,那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若能歸納出幾個重點,指引 認識與學習《資本論》的正確方向,亦是功德一件,然而林宗弘的「一個圖搞懂資本論 」影片的《資本論》講解與手繪的講解圖式綱要圖說,雖然有正確介紹《資本論》的部 份,亦有一些不妥當的部份,恐怕會誤導讀者認識與學習《資本論》,本文擬針對不妥 當部份來評論,提供讀者參考。 質疑1:對《資本論》三卷主題的圖說不妥當 林宗弘手繪的講解圖式,關於《資本論》三卷的主題: 『資本生產的過程 勞動──>商品』(《資本論》第一卷) 『資本流通的過程 商品──>貨幣』(《資本論》第二卷) 『資本的總循環 貨幣──>勞動過程』(《資本論》第三卷) 這是錯誤的說法,以《資本論》第二卷來說,其標題為「資本的流通過程」,其第一篇 為「資本形態變化及其循環」,是在探討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等三個不同資 本形態的循環,其公式包括: 1.貨幣資本循環公式:G-W…P…W’ -G’ 2.生產資本循環公式:P…W’ -G’-W…P 3.商品資本循環公式:W’ -G’-W…P…W’ (註:符號G是貨幣,符號G’是貨幣資本,符號W是商品,符號W’是商品資本,符號P 是生產資本,符號 - 是流通過程,符號 … 是生產過程) 資本流通的過程是要從不同資本形態的循環去分析,不是林宗弘的『商品──>貨幣』 所能涵蓋的,更關鍵的是,《資本論》資本流通過程分析的是貨幣資本G’、商品資本 W’、生產資本P的循環,不是商品、貨幣的流通。即使採用《資本論》最簡單、最初 階段所分析的資本在流通領域的總公式:[3] G-W-G’ 除了有G-W(貨幣──>商品,仿自林宗弘的圖式)階段外(此階段被林宗弘的圖式忽 略不提),還有W-G’階段,是從商品變化為增殖的貨幣,即資本,這個資本是不同於 貨幣,這個資本流通的總公式關鍵是增殖的貨幣,而林宗弘的圖說完全沒有提及增殖的 貨幣。因此,林宗弘對《資本論》第二卷資本流通的過程的講解是很不恰當的。至於林 宗弘手繪的講解圖式,關於《資本論》第一卷資本生產的過程與《資本論》第三卷資本 的總循環亦是很不恰當的,在此省略不提。 質疑2:資本的生產過程不是「勞動過程」 關於資本的生產過程,也就是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林宗弘的圖說標明『勞動過程』, 這亦是不妥當的,資本的生產過程有二重性,這是從商品二重性、勞動二重性發展出來 的,二重性即對立統一的矛盾,是理解《資本論》的關鍵。資本生產過程的二重性,是 「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的對立統一,且「價值增殖過程」是佔統治地位,即 資本的生產,其動機與目的是為了價值增殖,因此,資本的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 「價值增殖過程」的對立統一,是缺一不可,彼此相互依賴與排斥,如果需抓重點來簡 要圖說,不得不有所取捨,那麼是要取「價值增殖過程」,然而林宗弘的圖說卻是取「 勞動過程」,捨掉「價值增殖過程」,用「勞動過程」來表示資本的生產過程,這是不 妥當。 林宗弘對二重性與剩餘價值生產的認知有含混不清部份,在影片的講解中亦流露出來。 林宗弘說剩餘價值來自於(或是由於)勞動力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分離,勞動力的 交換價值是在勞動力市場,勞動力的使用價值是在勞動過程。 質疑3:勞動力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不會分離,剩餘價值更不是來自於(或是由於) 勞動力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分離 商品二重性,是指商品既是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只有使用價值而沒有交換價值 ,這不是商品,例如空氣;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不具有使用價值,對別 人沒有用處,別人也就不會跟你買賣交換,就不會有交換價值,就不是商品。所以商品 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不會分離,不存在只有使用價值的商品,亦不存在只有交換價值 的商品,這是二重性、對立統一的意義。使用價值是有用物,是物質屬性,我們消費商 品是消費商品的使用價值,交換價值是社會屬性,由於社會分工與私有制,勞動產品需 以商品形式來交換,在商品交換時以交換價值為依據來交換,但是之所以可以交換,其 前提是具有使用價值。 資本主義社會的特徵是勞動力成為商品,勞動力是商品,就具有商品二重性,勞動者在 勞動力市場出賣勞動力商品,其前提是要對買者(即貨幣所有者、資本家)具有使用價 值,才可能賣得出去,也就是出現在勞動力市場的勞動力商品,既是使用價值同時又是 交換價值;而且資本家之所以可以消費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即剝削剩餘價值,其前提是 勞動力商品具有交換價值,資本家才可以用貨幣購買勞動力商品,並消費之,說什麼勞 動力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分離是對商品二重性認知有誤,這個分離的論點林宗弘亦 在圖說標明出來。 質疑4:利潤的來源不是壓低工資 林宗弘提到「商品市場上的利潤是壓低工資(勞動力的交換價值)來實現的」,這個說 法正是《資本論》所要批判的──利潤(剩餘價值)是來自於對工資的壓低(即資本與 勞動力不等價交換),《資本論》剩餘價值生產的論證是以等價交換為前提的,在資本 與勞動力等價交換的條件下,即資本家完全給付勞動力的交換價值的條件下,由於工人 的勞動可以創造價值,資本還是可以獲得利潤(剩餘價值)。《資本論》的剩餘價值理 論是立基於勞動價值理論,是遵守價值規律,即等價交換規律,這是《資本論》的核心 內容。 質疑5:經濟危機不能用毀滅性競爭來說明 林宗弘以「商品市場上的利潤是壓低工資(勞動力的交換價值)來實現的」論點,來說 明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由於工人的工資被壓低,因此工人的消費能力受限制,會引發 商品市場上消費不足與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林宗弘引用了美國學院左派Wright的觀點 ,在商品市場上是毀滅性競爭,會造成經濟危機,在林宗弘的圖說標明『Wright:毀滅 性競爭』 《資本論》的危機理論,是以勞動價值理論、剩餘價值理論與價值規律為基礎所發展出 來的,是資本過度積累的經濟危機,消費不足與生產過剩只是片面的現象,不是經濟危 機的本質。在《資本論》第三卷第50章的標題是「競爭的假象」,論證不能從市場競爭 去說明與解釋任何問題,馬克思批評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是庸俗的理論,就在於庸俗政 治經濟學只是在表面的聯係內兜圈子,用市場競爭來解釋價格、利潤等問題,要科學解 釋經濟危機是必須要洞穿市場競爭、深究本質,是要立基於勞動價值理論、剩餘價值理 論。 林宗弘引用的 美國學院左派Wright的經濟危機觀點是庸俗的理論,不是《資本論》的 觀點。 質疑6:三位一體的圖說不妥當 林宗弘手繪的圖說關於三位一體: 『金融市場──>利息』 『土地市場──>地租』 『勞動力市場──>利潤』 事實上,《資本論》所批判的三位一體公式指得是: 資本──利潤(或利息) 土地──地租 勞動──工資 位於式子的左邊:資本、土地、勞動,是生產要素。 位於式子的右邊:利潤、地租、工資,是資本家、地主、工人三大階級的收入。 資本主義社會表面顛倒的假象──三位一體公式是將三大階級的收入等同於收入來源, 即資本生產利潤、土地生產地租、勞動生產工資,資本家的利潤是來自於資本自身,不 是對工人勞動的剝削,這是顛倒的假象,以及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資本 論》的副標題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即是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三位一體 澈底批判,《資本論》的論證: 勞動──利潤(或利息) 勞動──地租 勞動──工資 也就是利潤、地租、工資都是勞動生產的,資本家的利潤是來自於對工人勞動的剝削, 這是勞動價值理論、剩餘價值理論的論證。所以對三位一體的分析與批判,是《資本論 》的主軸,然而林宗弘對三位一體的講解與《資本論》的觀點是有誤差的。 質疑7:《資本論》沒有階級分析理論? 林宗弘提到《資本論》三卷數千頁之多,只在《資本論》第三卷最後一章標題「階級」 的章節在階級分析,僅有短短數頁而已,且未完成,因此《資本論》欠缺階級分析的理 論,然而這個說法有待商確。 事實上,《資本論》就是階級分析的理論,《資本論》第一卷序言:「我決不用玫瑰色 描繪資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過這裡涉及到的人,只是經濟範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 級關係和利益的承擔者。」 「資本」這個經濟範疇,在《資本論》是對立的生產關係,就是階級關係,《資本論》 三卷的標題為「資本的生產過程」、「資本的流通過程」、「資本主義的總生產過程」 ,都是圍繞在「資本」這個階級關係,所以三卷《資本論》從頭到尾都是階級理論!然 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庸俗理論,以為「資本」這個經濟範疇,僅是一筆貨幣、生 產工貝,是物質的東西,「資本」不是階級關係,林宗弘影片的講解有提到,原始資本 積累指得是第一桶金,這個說法是認為「資本」是一筆貨幣,那麼就會誤以為《資本論 》欠缺階級分析的理論。《資本論》原始資本積累的觀點很明確是指生產者和生產資料 分離的歷史過程,是僱用工人形成的過程,即創造「資本」關係的過程。 了解「資本」這個核心概念是階級關係,是理解《資本論》的關鍵,而《資本論》的階 級理論是科學的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的理論基礎,事實上,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的理論 已有多部經典著作問世,且都是立基於《資本論》的階級理論所發展出來的科學理論。 質疑8:《資本論》的勞動價值理論破產? 林宗弘提及Wright、分析馬克思主義學派等美國學院左派的看法,《資本論》的勞動價 值理論破產,Wright等學者早已否定放棄之。事實上,Wright等人美國學院左派對《資 本論》的詮釋與研究的理論水平備受質疑,對《資本論》的批評很多都不是科學的觀點 。大致上,美國學院左派的理論水平不高,對《資本論》的理解很多是錯誤的,雖然號 稱是馬克思主義學者,但是形左實右,是屬資產階級庸俗理論的陣營,這與美國工人階 級運動薄弱息息相關。台灣學術圈偏愛Wright等人的著作,介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常用 Wright等人的著作來代表,例如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的理論,Wright的著作常常被引用 ,這是因為Wright否定勞動價值理論,其著作是迎合資產階級的庸俗理論,且台灣學術 圈絕大多數對《資本論》是無知與歪曲的詮釋,不僅沒有能力辨識Wright的庸俗理論, 反而是氣味相投。 要批判《資本論》首先要正確理解《資本論》,對《資本論》無知、歪曲,只是在批判 稻草人而已。誠如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序言所說的:「任何的科學批評的意見我 都是歡迎的。而對於我從來就不讓步的所謂輿論的偏見,我仍然遵守偉大的佛羅倫斯詩 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罷!」對《資本論》任何的科學批評的意見我們都歡 迎,但是像Wright等人美國學院庸俗馬克思主義者與台灣學術圈主流的看法,我們是“ 不讓步的所謂輿論的偏見”。 寫到此,評論了一些林宗弘講解與圖說的不妥當部份,筆者對《資本論》的認知與林宗 弘是有一些的差別。筆者不揣自陋試著用「一個圖搞懂資本論」的圖說,來歸納出幾個 重點,希有助於指引認識與學習《資本論》的正確方向: 1.《資本論》批判主流經濟學,亦是階級理論,「資本」這個概念是對立的生產關係, 是階級關係 2.《資本論》批判三位一體: 資本──利潤(或利息) 土地──地租 勞動──工資 3.資本主義社會實質: 勞動──利潤(或利息) 勞動──地租 勞動──工資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B7i1W7xkS8&feature=relmfu
,該影片分3集,存 放在3個影片檔,片長約25分鐘。 [2] http://www.goo.gl/XXIHZ [3]資本在流通領域的總公式出現在《資本論》第一卷第四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0.214.111

10/15 16:03, , 1F
推!
10/15 16:03, 1F

10/16 17:13, , 2F
最有名但最(ㄇㄟ)受(一ㄡ)誤(ㄖㄣ)解(ㄎㄢ)的書
10/16 17:13, 2F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smartken (111.243.90.239), 時間: 10/16/2012 22:25:07

10/17 03:40, , 3F
質疑8是什麼?為什麼對Wright的批評繞來繞去只有「庸
10/17 03:40, 3F

10/17 03:40, , 4F
俗」兩個字?
10/17 03:40, 4F

10/17 10:49, , 5F
「庸俗」兩字是借用馬克思在書裡的說法
10/17 10:49, 5F

10/17 10:50, , 6F
意思是那套骨子裡還是充滿了資產階級意識型態
10/17 10:50, 6F

10/17 10:51, , 7F
又,這篇寫得是真的不錯 可否借轉?
10/17 10:51, 7F

10/17 13:08, , 8F
這也是轉的 隨意囉
10/17 13:08, 8F

10/18 00:09, , 9F
那就拜領了,多謝~~
10/18 00:09, 9F

01/24 18:33, , 10F
推~
01/24 18:33, 10F
文章代碼(AID): #1GVMv4pP (Soc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