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轉錄] 剖析美國博士後研究員工會成立脈絡

看板Sociology作者時間11年前 (2012/09/28 00:52),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smartken 信箱] 作者: smartken.bbs@ptt2.cc (smartken.bbs@ptt2.cc) 標題: [轉錄] 剖析美國博士後研究員工會成立脈絡 時間: Mon Sep 10 18:15:21 2012 作者: smartken (愛不愛都有人遺憾) 看板: smartken 標題: [轉錄] 剖析美國博士後研究員工會成立脈絡 時間: Mon Sep 10 18:13:11 2012 https://www.cher.ntnu.edu.tw/?p=399 第四十期 剖析美國博士後研究員工會成立脈絡 撰寫者:杭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所研究生)   對於有志朝向學術生涯發展的人來說,博士後研究(postdoctoral researcher)是 令人百感交集的名詞,一方面這個職位提供了學術學習的機會,是未來更高學術生涯的跳 板;另一方面,該名詞可能也是青黃不接的代名詞,因為景氣或就業市場之故,無法順利 獲得正式教職或研究職位的博士,暫就於博士後研究員一職,等待更佳的機會。用有趣的 譬喻來說,博士後研究員們就像在棒球比賽中熱身準備要上場表現的球員一樣,但當處於 學術圈的熱身階段之時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及不合理的要求,又不能高喊「長鋏歸來乎」, 他們該怎麼辦?美國博士後研究員最近的發展,讓我們更加瞭解該國博士後研究員的情況 。 勞動條件缺乏保障,勞動身分模糊不清 既「簞瓢簍空」又「妾身不明」   美國的博士後研究員的待遇在過去以來一直都是未真正受到關注的議題:以史丹佛大 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博士後研究員為例,一名博士後研究員一年所能賺得的薪 水不足美金三萬元 ─ 換算起來每個月不超過三千美元,薪水當中有三分之一得支付房租 ,對於育有子女的人來說,另外三分之一則必須投入子女的照顧費用,而最後所剩不到三 分之一的薪水才是其他家用費。根據美國政府主計處(U.S. Census Bureau)2000-2002 的三年平均薪資收入所得報告指出,史丹佛大學所在的加州平均年所得為四萬八千美元( U.S. Census Bureau, 2002)。很明顯地,對於第一年新進的博士後研究人員來說,一年 僅兩萬六千兩百元左右的薪水在生活開銷不低的加州而言,幾乎產生「簞瓢簍空」的危機 。這樣的薪資也甚至低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所公 佈三萬八千美元的標準薪資。   而更重要的問題不僅在於薪資:史丹佛大學的博士後研究人員在身份上既非屬於教職 員、也不是學生身分,而是以「非學位研究生」(non-matriculated graduate student )的身分存在於校園當中。這樣的身分使得博士後研究員不但無法享有一般教職員在請休 假上的待遇外,還必須額外支付900美元的「學費」。如此「妾身不明」的勞動身份,使 得有43%的博士後研究員不推薦其他人來到史丹佛作研究。博士後研究員們的困境並非僅 在史丹佛大學出現,全美各地其他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也同樣面臨類似的處境(Chris, 2002;Gabriela, 2000)。在無法單獨、個別地改善個人的勞動條件時,以團體方式進行 協商來改善勞動條件與待遇是另一種解決管道:在歷經多次的溫情攻勢(例如寫信)、與校 方行政單位協商會談後,史丹佛的博士後研究員們終於開始享有與教職員同等的請休假規 定。而原先高達900美元的學費也降低至125美元,最重要的薪資也提高到了每年三萬兩千 五百美元,並於2003-2004的學年內,持續提高為三萬六千美元。 美國陸續成立博士後研究員工會 以團體協商爭取合理的勞動條件與薪資待遇   從史丹佛大學的例子當中所獲得重要啟示在於,當學術研究圈內的勞動者面臨勞動條 件不佳、處境困頓的時候,除了透過自發性地組織群眾與學校行政單位協商之外,將協商 組織制度化是一個重要且必須的原則。2009年七月,美國第一個博士後研究的工會在紐澤 西州(New Jersey)的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成立,緊接著在八月,陸續又 有康迺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等大學成立博士後研究的工會,截至目前為止,美國已經有三個博士後研究 的工會成立(Audrey, 2009;Josh, 2009)。未來透過集體協商談判,進行圓桌仲裁的將 不只有勞動階級,一種新興的學術研究圈的勞動階級,也隨著博士後研究員工會的成立而 逐漸產生。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工會的具體運作,可以加州大學的工會為例:事實上加州地區的博 士後研究員早於2006年時便希望可以組成工會以保障學術研究工作的勞動條件(Beryl, 2006;2008),不過根據2006年加州地區的公共雇用與關係局(Public Employment and Relation Board, PERB)指出,當時加州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工會由於無法證明內部支持 組成工會的意見達一定比例,因而無法成立。不過兩年後支持工會的聲浪終於通過PERB的 門檻,加州地區的博士後研究員工會(Postdoctoral Researchers Organize / International Union, United Automobile, Aerospace and Agricultural Implement Workers of America, 簡稱為PRO/UAW)因此順利成立。   PRO/UAW提出了加入工會的身分資格:會員限定為接受大學校內個別教授聘僱、或由 校內各級學術單位所聘任者為限,PRO/UAW並設有協商團隊(bargain team),作為與校 方進行仲裁協商的主要窗口。會員僅需繳納個人薪資所得的1.15%作為會費(Beryl, 2008 )。不過對於2008年的加州地區來說,博士後研究員的勞動條件、薪資所得及勞健保等福 利都較過去幾年更為提升。 國內情形: 待遇與勞動條件已有規定 待遇相對優渥   在我國成為博士後研究員的主要管道是透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經費補助或是接受 學術單位的聘任,擔任博士後研究人員的工作。大致上包括兩類:第一類是中央研究院博 士後研究學者,可以獨立進行研究,不需接受指揮與監督;第二類為一般博士後研究學者 、或國科會補助博士後研究學者。對於博士後研究員的勞動條件與薪給規定,我國便有中 央研究院和國科會等不同版本的規定方案,中央研究院的第一類學者的薪資是採取薪點計 算的方式;而國科會的薪資為55,000元,若與我國平均國民薪資所得作比較,待遇上可以 說相當優渥。對於我國的博士後研究員來說,其身分被定位成研究人員而非學生,不僅享 有應得的勞健保保障,也有員工福利制度。 景氣不佳,優渥待遇不再 博士後研究員薪資開始縮水   雖然相較於美國的例子之下,我國的博士後研究員其實在薪資待遇上相對優渥,但受 到這一波金融海嘯的影響,學術研究工作者的薪資也略為下跌:根據教育部所推出的「大 專院校研究人才延攬方案」中對於博士後研究員薪資的標準規定,從原先國科會規定的薪 資55,000元降為44,000元,每月的減薪額度為11,000元,博士後研究員的待遇明顯地縮水 了(青年勞動九五聯盟,2009)。另一問題是同樣以博士後研究員受僱的博士後研究員, 在不同聘僱方案的規劃之下產生了「不同酬」的問題。   政府的政策及時雨其實是為了協助金融海嘯中的基層學術研究工作者,雖然薪資因經 費限制降低,但立意應受肯定。盼望金融海嘯過後,博士後研究員的薪資也能反彈。另外 關於博士後研究員薪資的彈性也值得討論,是否所有博士後研究員都應同酬?或是應根據 工作內容與工作表現給予差別待遇?這也是有待各界思考的問題。 結語   不佳的薪資水準必然影響優秀人才投入,如果要吸引優秀人才投入研究工作,必先保 障博士後研究員獲得合理的薪資。身為人力市場的一員,博士後研究員的待遇與福利,也 必然會受到博士人力供需的衝擊,博士後研究員為國家高級研究人才,為了學術研究長久 發展,對於這些人員的工作條件,就業市場環境等,政府與學界都必須有更積極的規劃。 ——————————————————————— [1] 此處的加州大學所指的是加州的公立大學系統,包括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洛杉磯分校(UC Los Angles)、戴維斯分校(UC Davis)等10所公立大學。不同 於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系統(Californai State University, CSU,或稱Cal State)、加 州社區大學系統(California Community College System, CCCS),這10所公立大學在高 等教育的分類屬性中是以學術研究為主的研究型大學,聲望也較前述的兩個系統中的學校 來得高。 參考資料: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2009)。反對碩博士「起薪打八折」的「研究人才延攬方案」。取自   http://blog.roodo.com/youthlabor95/archives/9415927.html,2009年12月16日。 Audrey, W, J. (2009). Union of postdoctoral associates and fellows is certified at Rutgers U.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Dec, 5th, 2009, from:   http://chronicle.com/blogPost/Union-of-Postdoctoral-Assoc/7421/ Beryl, L. B.(2006). Postdoc unionization drive reaches a climax in California. Science Careers, Retrieved Dec, 14th, 2009, from: http://sciencecareers.sciencemag.org/career_magazine/previous_issues/articles/2006_09_01/noDOI.11263469350245079283 Beryl, L. B.(200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ostdoc union wins official recognition. Science Careers, Retrieved Dec, 14th, 2009, from: http://sciencecareers.sciencemag.org/career_magazine/previous_issues/articles/2008_08_29/caredit.a0800128 Chris, W. (2002). Postdocs make progress.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Dec, 14th, 2009, from:   http://chronicle.com/article/Postdocs-Make-Progress/46136/ Gabriela, M. (2000). Postdocs push for better treatment.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Dec, 14th, 2009, from:   http://chronicle.com/article/Postdocs-Push-for-Better-Tr/46263/ Josh, K. (2009). Deans advise research uiversities to prepare for postdoc unions.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Dec, 5th , 2009, from:   http://chronicle.com/article/Deans-Advise-Research/49346/ U.S. Census Bureau (2002). Income 2002. Retrieved Dec, 14th, 2009, from:   http://www.census.gov/hhes/www/income/income02/statemhi.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0.69.138.163 smartken: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9/10 18:13 smartken:轉錄至看板 AAAAAAAA 09/10 18:13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smartken (27.105.2.184), 時間: 09/28/2012 00:52:03

09/28 07:26, , 1F
大推~
09/28 07:26, 1F

10/03 04:05, , 2F
這篇真太強了!!!
10/03 04:05, 2F

10/17 11:05, , 3F
10/17 11:05, 3F
文章代碼(AID): #1GP8Grk7 (Soc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