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原住民的成功 才是我們的成功

看板Social-Ent作者 (單車霹靂遊俠)時間11年前 (2013/03/16 18:27),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月社企:光原社會企業-原住民的成功 才是我們的成功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257/5/1006 文:呂家睿/圖:光原社會企業 「本月社企」為社企流編輯室其中一個撰寫主題,每個月會介紹一個具有社會創新性、獲 利能力、與永續經營潛力的社會企業,除了分析該企業的社會創新模式外,也會較為深入 地報導其在經營管理上的成功關鍵或面臨挑戰,希望讓讀者全方位認識一個社會企業。 達娜伊谷的白鹿 沿著曾文溪下溯,在嘉義阿里山鄉西南麓有一地名為「達娜伊谷」。在鄒族語中「達娜伊 谷」意為「忘憂之地」,潺潺水聲、氤氳芬芳,山林獨有的靜謐氣息,總讓世代徜徉於此 的鄒族人們忘卻一切憂慮。 鄒族人相信,在靜默神聖的達娜伊谷中,神靈將化身為白鹿,守護著自然萬物的和平共存 。傳說曾有位自負的獵人,想藉由射殺白鹿證明自身的不凡,但在三次未果後,獵人最終 的命運,是被自己手中射出的箭給貫穿。 不論傳說真假,千百年來世居阿里山的鄒族人總信奉著永續、知足的價值與自然共生共存 。但隨著外來資本、文化的強勢入侵,達娜伊谷的靜謐也同時遭到剝奪,往昔這片神聖的 土地,如今遍佈觀光人潮足跡;過去守護著生靈和諧共生的白鹿,恐也早已絕跡;曾經驕 傲的鄒族勇士,今日更得遠走他鄉,到都市間艱難地開拓新的獵場。 達娜伊谷的改變,表徵的其實是全台灣多數原住民所面臨的困境,在被迫加入資本主義體 制後,處於經濟弱勢的他們賺食早已不易,更遑論關注傳統文化存續、生態環境這般遙遠 課題。而穿梭於阿里山間的「光原社會企業」,即是希望以資本主義作為手段,與原住民 們一同光復家園,找回消逝的傳統文化和有機山林。 深耕部落的人們 「光原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陳雅楨長年深耕於社會工作田畝中。大學時期就已立定社工 志向的她,在各領域的非營利工作間,多有所著墨,曾服務於心智障礙、早期療育、老人 關懷、受暴婦女等領域的她在輔仁大學深造期間,結識了長期關懷原住民部落發展的鄭穆 熙神父,與鄭穆熙神父多次的田野考察中,陳雅楨深刻目睹了山地部落所面臨的困境。種 種見聞,觸動了她的社工之心,「想為原住民做些什麼」的念頭,也開始於心中萌芽。 山地部落叢生的教育、婚姻、健康、青年勞動力外流等問題,歸根究柢,原因係為經濟發 展不健全。青年們在家鄉賺不到錢,被迫出外討生活的同時,部落的整體發展也隨之受阻 。中流砥柱的青年世代的缺席,一再使得許多層面的理念推廣、改善延遲再三,問題來不 及解決的同時,極可能又產生了新的問題。 藉由提昇部落經濟活動,以留住青年人口為陳雅楨不斷思索的課題,而在2007年她創立了 「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期望透過非營利組織模式,推廣高經濟價值的有機農業, 吸引部落青年留在家鄉,並改善部落經濟。 「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即為「光原社會企業」觸發者,沒有農業背景知識的陳雅楨 在「瑪納」期間,自行摸索出了堆肥、耕種等諸多專業技術,有機農業也在「瑪納」的推 廣下,逐漸興盛於阿里山間各部落,也吸引更多青年回鄉務農。一籃籃的有機作物,雖體 現著部落青年的努力,但對於「瑪納」而言,卻是另一考驗的開始,而這份考驗,也促成 了「光原」的誕生。 是事業夥伴 更是好友 「讓原住民專心種菜,我們負責賣」,「光原社會企業」另一共同創辦人,王鵬超這般地 解釋他們的創辦理念。「瑪納」礙於非營利組織定位,在銷售這般商業行為上,往往受到 法規重重限制。在2008年陳雅楨與相識多年的王鵬超、李志強兩位好友共同參加了若水國 際所舉辦的社會企業創業競賽,掄元的結果代表三人信念受到商業價值的肯定,其後「光 原」雖因故未能得到若水的資金挹注,但從中他們已得到了「團隊精神」這項無形,卻是 創業所需的珍貴資源。 滿懷理想的個人,拉攏周遭朋友,一起成為同甘共苦的創業夥伴,幾乎所有創業故事中, 都有著相似的橋段。「光原」團隊中的三人,在創業前已相識超過二十年,雖然彼此曾各 自走上不同的人生旅程,但卻懷著對於公益相同的想法,命運讓他們在對的時間點再次交 會。曾當過工程師與貿易商的王鵬超,擁有豐富的商場經驗,與社工背景的陳雅楨,形成 互補之餘,也成為了「光原」務實的後盾,而同樣任職過非營利組織的李志強,則有著卓 越的溝通技能,不論對內、對外,皆扮演著理念的傳播者與溝通者。創業過程中,雖難免 有摩擦,但彼此二十年交情早已建立起足夠的信任與成熟,在一致願景下,他們各司其職 地一同朝理想邁進。 商業之手 社工之心 「光原」所追求的理想,為山地原住民部落的整體復甦,所推廣的有機農業,因挾著阿里 山區得天獨厚優勢有著較高品質與競爭力,而對於種植出作物的原住民而言,高品質也是 自信的來源。除擔任連結產地與市場的橋樑外,「光原」亦與「瑪納」緊密合作,扮演部 落社會發展的推手。他們協助農民籌組合作社、提供各種進修管道,並且辦理微型貸款作 為急難救助,一切投入,皆是希望原住民能透過更多的社會參與,達成自立。「我們樂見 將來阿里山的原住民們有能力自己面對市場,到時光原可以到更多的地方幫助人。」李志 強說。 「光原」的努力,在成功為部落留住青年勞動力外,更創造了許多數字難以衡量的珍貴價 值。隨著一片片有機田畝的拓展,山區部落多樣的自然景觀也開始有了復甦之勢,孩子們 也可以不必再害怕農藥,到田裡嬉戲、抓蟲,為童年留下美好回憶、加深在地認同。從田 園開始,正向價值的循環,逐步開始擴散於部落間。 雖然當今光原的影響力只觸及阿里山部分地區,但他們對於願景的滿滿熱忱卻未曾消退。 除了山地原住民部落的發展外,他們也將觸角延伸至都市原住民社群間,「光原」預計在 將來提供資源、管道,連結兩地有志創業的青年原住民,一同搭建起專屬於他們的舞台。 或許不久後的將來,那頭代表著萬物和諧共生的白鹿,將再次出沒於阿里山深處的達娜伊 谷。 延伸閱讀 光原社會企業官方網站 http://www.o-power.com.tw/ 光原社會企業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ppt.cc/F7rM Jester Lee(李志強)專欄:社會企業是一種態度 http://ppt.cc/EkBs 老園丁的綠園:打造原住民的有機部落─光原社會企業 http://ppt.cc/SM~9 -- 更多有關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 社企流─台灣第一個華文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 http://www.seinsights.asia/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粉絲團 http://ppt.cc/OHGY 社會企業討論區 PTT1 看板《Social-En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32.199.1

03/16 20:55, , 1F
感謝您的分享! 社企流是一個很好的網站!
03/16 20:55, 1F

03/16 22:56, , 2F
謝謝你的鼓勵!!可以多多參考社企流的網站喔!!!
03/16 22:56, 2F

03/16 22:56, , 3F
社企流的編輯們都很用心呢!!!!!
03/16 22:56, 3F
文章代碼(AID): #1HH4alay (Social-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