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甜食的考究 (一)

看板Snacks作者 (Bios Monthly)時間13年前 (2010/11/08 16:1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更多精彩文章,請參考 Bios Monthly 都市生活線上誌 歡迎加入facebook粉絲團: http://zzzzzzzzz9.tw/ZraVid --------------------------------------- 1598年,德使Paul Hentzner赴英入宮晉見當時65歲的女皇Elizabeth I,如此描述:「女 皇看來高貴有威嚴…唇形薄窄而牙齒是黑的(這恐怕是當時英國人普遍的缺陷,他們吃糖 吃得太兇了)」。引此作為本文開場白,並非為了宣導牙齒保健的重要性,而是為了要藉 此展現:即使是Elizabeth I這個將英國帶領進入黃金時期(Golden Age)的榮光女王( Gloriana),也無法抵擋甜點的誘惑! 作為幾種基礎味覺之一,甜味代表的是歡愉、生命力與各種美好記憶的延伸,也是人類生 命歷程中最早接觸到的滋味之一。以甜味的象徵意義作為基礎,從此發展而出各種繽紛美 麗的甜點則是「愉悅」本身的具象化。這是我對於甜點的基本態度。是故,甜點的「不健 康」與「昂貴」都可以被原諒,只要有好的「理由」(reason)。 甜點同任何料理一樣,在結構組成上都要有其理由,奶油、砂糖、麵粉等材料的比例都需 經過精密的計算。甜點美味的秘訣無他:澱粉、蛋白質與脂肪爾;正是這些成分的變化作 用成各式各樣澎鬆綿軟、討人喜歡的小玩意兒。甜點的魅力正在於它對於人類生存的非必 要性(當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大麻蛋糕,或是雪山遇難時背包裡最後一根Snickers巧克 力不在討論範圍之內)。舉例而言,難道我們奢望從果醬中攝取豐富的維他命C嗎?各式 蔬菜水果(蕃茄除外)一加熱就會流失養分,遑論果醬需要重複煮沸放置的烹調手法。然 而,Christine Ferber所費不貲的(台灣通路賣的價錢是法國兩倍)手工果醬依舊有著無 限魅力,每塊紅白格子布下的瓶子裡裝的是由紫羅蘭、野草莓、佛手柑、覆盆子等各種水 果香料所構成的世界,每開啟一罐果醬就像是展開一個新的味覺旅程。甜點在精不在多, 若為了追求低脂減糖低熱量而在風味上做出妥協,倒失去甜點應有的性格。 甜點的奢侈華麗亦有其歷史脈絡可循,從蔗糖還是高級品、鮮奶油要用人力打發、甜點師 傅仍專為貴族服務之時,到今日各家甜點專賣店如時裝名牌,包裝的精工只為維持甜點在 最佳狀態。當你小心翼翼地提著Gérard Mulot蜜桃紅、Ladurée綠(如Tiffany藍一般的 專有色)、或Pierre Hermé白面嫩綠底縷空葉紙袋走在巴黎街頭,發現身邊的人(刻意 遮掩但羨慕地)偷瞄著你手上的袋子時,大約就是這種奢侈的極致展現了。甜點師傅的手 藝、創意與在這背後嚴謹的訓練正值得心甘情願的奉獻。盡責的消費者該做的,是譴責使 用廉價的材料、錯誤的配方,以拙劣的手法製作出來的高價仿冒品。 甜點的理由在於完美的平衡。像是沙灘上的情侶追逐一樣,酸、甜、酥、軟之間有著微妙 的距離,看來輕鬆寫意,實則經過深思熟慮,既不能立馬追上,也不至於永遠落後,最後 結束在甜蜜嘻笑擁抱轉圈圈。如果兩人是殺氣騰騰地在沙灘上展開競速,別說氣氛浪漫了 ,旁觀者可能會先考慮打電話叫警察。我對於美國甜點的初步印象大約就是後者。 以平價甜點Diddy Riese(http://www.diddyriese.com/home.php)為例,在已經很甜的 冰淇淋外夾上更甜的美式軟餅乾(drop cookie),簡直像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軍備競賽 ,在口腔裡形成煙硝味十足的恐怖平衡。我無法明白這背後的邏輯。 經過深刻的反省,我將此歸於自己資質駑鈍、悟性不足,所以決定拋開傲慢與偏見,謙遜 地重新體驗並理解美國甜點所蘊含的理性(Reason)。且讓我們先跳過冰淇淋、甜甜圈, 從今日深入美國人生活的國民美食杯子蛋糕(Cupcakes)談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58.152
文章代碼(AID): #1Crx3Okk (Sn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