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轉腿與外板加壓 ski初學者的兩種教法

看板SkiSnowboard作者 (滑雪教練Phil)時間8年前 (2015/09/29 03:18),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mandarinsedge.blogspot.tw/2015/09/ski.html 無音樂圖文版 這篇文章比較技術一點 是篇教練向文章 但 還是跟大家分享囉 --------- 那天,一個滑雪群組裡面討論到ski初學者的教學中,轉腿與外板加壓兩種作法,一 起參與了討論,把對話整理成了這篇文章。 ski初學者的教學中,一開始的全制動轉彎(或稱犁式、A字、八字等等),一般有轉 腿或外板加壓兩種教法,轉腿自然就是4大技巧中的Rotary,外板加壓的定義倒是模 糊了些,可以是edge或壓力控制、重心轉換,在APSI中,我們強調的是兩者皆有,一 個融合的概念,我想各家滑雪單位應該也沒有人認為只要其中一者就可以轉彎吧。 回到教學上來說,我覺得剛剛有位朋友說得最得我心,他說到,站距寬用加壓,站距 窄用旋轉,我也獲得同樣的觀察,但我認為實際上,這是地形的結果,也就是說,在 一個學生較沒有自信可以控制的地形,或者我們可以直接說,一個比較陡的坡,要安 心的控制速度,學生自然傾向一個寬一點的A字,反過來,緩坡,一個速度累積慢的 坡,窄一點的A字,才有可能被學生使用。因為,我們別忘了,在教導轉彎之前的學 習歷程中,學生學到的,就是A字煞車,所以對他們來說,控速的唯一方法就是加大A 字,所以寬窄的A字其實是學生對坡面的自然反應。 所以回過頭來,當今天一個教學者,認為轉腿比較重要的時候,要成功的教學,一定 要搶到一個和緩的平坡教學,不然,學生無法克服心理恐懼,變成大A字,腿都張到 最開了,根本沒有空間轉腿。同樣的,反過來說,有時候,場地擁擠,被迫要到比較 陡一點點的坡教初學者,教練用外板加壓,或者說,重心轉換,反而更能得到效果。 在澳洲體系裡面,場地的選擇非常重要,甚至一度我覺得,其實教練最重要的工作就 是選擇場地了,但實際上是先對理論有充分了解後,才能選對場地。 所以回到兩種教法,我認為兩者都很不錯,但不同的教學場地,會有不同的成效。譬 如說好了,我在澳洲perisher的smiggins教學,有魔毯,有緩坡,有j-bar,完美的 教學場地,我想用什麼方法,就用什麼方法,每天換一種都可以。 但上一季我在苗場,最一開始有個很平的坡,但是要爬,再來的坡是最簡單的纜車下 來,就有點陡,是連大A字都有點吃力的狀況。是一個只用轉腿或外板加壓其中一種 教法都無法順利教學的場地。而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先在平坡練習簡單的A字煞車 ,單邊轉彎,了解轉彎是轉腳,並且移動重心,但主要強調在轉腳,之後就搭纜車上 去,一下去後,練習橫滑斜切Traverse,因為,對於初學者實在是太陡了,Traverse 可以有效的幫他們渡過這些陡坡,再來,這是個十分有效將重量平衡在山下腳的訓練 。來回traverse三四趟之後,學生自然能理解重量要平衡在哪一邊,然後,也比較能 適應坡度了,而我們也渡過了陡坡,這時再重新開始回到A字轉彎,練習轉腿,而我 會要求他們在彎與彎的中間接上剛剛那些Traverse的動作,確保重心的移動,自然而 然就會轉彎了。 一個優秀的指導員除了對於滑雪理論與教學理論要有充分了解,更要能會按照每個場 地設計一些教案,以去因應該場地的地形、學生未來的挑戰,而不是照本宣科,一套 教法走天下。 畢竟,滑雪教學的目的,是讓學員不用在依賴我們,可以自己去滑,所以指導員的工 作就是安全、開心且有效率的,達成這個目標。 --        ╭╮│ ╭╮ │ │        │││∕。││╭╮╭╮│ │├╮╭╮╭╮╭╭╭┤        ╰╮├╮│╰╮│││││││││││╭┤├╯││        ││││ ││││╰╯╰┴╯├╯╰╯╰┤│ ╰┤        ╰╯ │ ╰╯           │ 歡 迎 大 家 來 滑 雪 板 逛 逛 哦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8.77.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kiSnowboard/M.1443467929.A.C36.html

09/29 17:53, , 1F
好文章推~ 特別是最後兩段
09/29 17:53, 1F

09/25 07:40, , 2F
感謝分享 :)
09/25 07:40, 2F
文章代碼(AID): #1M2PAPms (SkiSnow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