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星洲瞭望 - 不卑不亢的Singlish

看板Singapore作者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頭)時間16年前 (2008/08/25 20:38),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上月至新加坡參訪,5天中訪問不下20間公司及政府機關,聽了不少簡報及演講,巧合的 是,講者開始簡報前的第1個問題通常都是,「我應該講英文還是華語?」而令人莞爾的 是,在英文當中常常用天氣、嗜好作開場白,不過有些新加坡人講英文有種獨特的腔調, 本身就是很好的開場白,講者用夾雜方言、發音特殊的「Singlish」跟我們這群遠道而來 的遊客聊個2句,嚴肅的簡報場合頓時輕鬆不少。 新加坡雙語教育普及 特殊腔調成特色 在台灣,腔調的問題可大可小,是個既有趣又深沉的議題。電視上有些明星號稱留學歸國 ,英文好不好不得而知,但「ABC腔調」倒是挺傳神;公認聰明慧詰的歌唱節目主持人, 老是用原住民腔調調侃參賽者,也引起一陣討論;更別提台灣媒體中充斥著「污名化」的 廣告,英文講不好的人好像總是矮人一截,升官加薪都沒你的分,甚至變成了「土著」, 好像講著全人類都無法理解的語言。你說的語言,你講的方式,不僅透漏你的出身,甚至 在某個程度上,也決定了別人對你的看法。 不過在新加坡,語言已經跳脫意識形態的桎梏,英文成為生活、工作必備的應用工具。該 國4種官方語言是英語、華語、馬來語與坦米爾語,其中「國語」為馬來語,行政語言為 英文。早在1965年獨立建國以來,當時總理李光耀即明訂新加坡必須實行雙語教育,亦即 英文和自己的母語。不過新加坡當地的朋友也直言不諱,說全新加坡人都會講Singlish, 差別在於有人的英語可以「切換模式」,與鄉親父老就會講「I go there already.」、 「Next time can meet la!」這類親切的Singlish、正式場合時又會切換成「能登大雅之 堂」的英文,不過有些人則否。 國際語言暢行無阻 然母語空間遭壓縮 在筆者參訪的多家企業中,許多都表示新加坡的優點就在於其國際化的程度高,對多元種 族、多元文化的兼容並蓄,更重要的就是英語在這裡行得通。外國人才之所以能放心前往 當地工作,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其雙語教育。新加坡有38所國際學校,各國的小朋友不用 擔心來此地課程銜接、語言學習的問題,而對於亞洲家長來說,沒有到英、美去,來新加 坡學英語,就教育品質及學費來看,也堪稱是「C/P值」最佳的選擇。 當然,Singlish有其獨特及為人詬病之處,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新加坡人英語程度在亞洲 各國來說,仍算是相當高的。在接受簡報、參訪、導覽行程時,見到新加坡各式人種、操 著各式腔調的英語與我們溝通,以用字遣詞、流利程度來說,幾與母語無異。但來自台灣 的朋友們卻多半對自己的英文沒有信心而不敢開口,這樣的情況也絕對不是台灣教育當局 所樂見的。 筆者拜訪新加坡一所以多元文化著稱的丹絨加東小學,其學生組成來自32個不同國家,除 了母語課程之外,都以英語授課。不過該校蔡頤齡校長同樣也提到雙語教育的問題,表示 要同時精進2種語言的確不容易,在新加坡反倒是母語的空間受到了壓縮,如何增進學生 學華語的興趣及成效,現在成了他們的當務之急。而新加坡小朋友同樣也無法自外於補習 熱潮之外,只是許多人下課後,補的是華語。 英語在台灣被「神化」 應回歸工作應用層次 當然,語言的使用有其歷史文化背景,南腔北調、多種語言夾雜更有其發展演變歷程,難 以評斷孰是孰非。但台灣若真的想要在國際化方面有所進步,則必須將語言教育與意識形 態脫鉤,這方面新加坡或許足供典範。多數新加坡人僅將語言視為「工作」、「應用」層 次,從筆者在路上問路、或者是正式公司簡報,英文對多數新加坡人都不成問題,對於國 際間來的各路人馬來說,已經是相當友善的環境(想像一下在日本能用漢字做有限的溝通 ,對我們已經是多大的幫助)。 或許是英語補習班的廣告奏效,部分台灣人非不得已要講英文時,還得先替自己英文不好 「道歉」,要不就是覺得英文不錯很拉風似的,這2種態度在新加坡人身上都看不到。你 或許不贊同Singlish,也可能你根本沒發現「I go already」這句話哪裡有問題,但無論 如何,新加坡人說Singlish時不卑不亢的態度,給了我們另一種思考角度。語言旨在溝通 ,溝通重在願意傾聽並互相了解,哪怕我們說的不是同種語言,或是講得並不那麼字正腔 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208.146

08/25 21:05, , 1F
英語在台灣甚麼時候被「神化」了...
08/25 21:05, 1F

08/25 21:49, , 2F
在筆者的腦海里 呵呵
08/25 21:49, 2F
文章代碼(AID): #18igUozg (Singap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