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淡水河岸快篩出18萬公升廢棄物!「關渡、蘆洲和汐止」最多垃圾

看板Sijhih作者 (奇詩)時間3年前 (2020/10/06 00:07), 編輯推噓4(515)
留言11則, 5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淡水河岸快篩出18萬公升廢棄物!「關渡、蘆洲和汐止」最多垃圾 ETtoday新聞雲 > 生活2020年10月05日 15:47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005/1824818.htm ▲廢棄物在河川裡,主要堆積在關渡、蘆洲、汐止河段上。(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下 同)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荒野保護協會今(5日)公布首次淡水河流域河川廢棄物快篩成果,在242公里河岸統計, 發現至少累積181,825公升廢棄物在河川裡,且主要堆積在關渡、蘆洲、汐止河段上,如 以雙北市通用14公升垃圾袋來計算,大約可裝滿12,988袋。顯示河川廢棄物數量十分龐大 ,絕對是海洋廢棄物的來源之一,因極易遭受暴雨大水沖刷而進入海洋而成為海洋廢棄物 。 執行川廢快篩調查計畫的海洋專員徐筱珺表示,計畫部分經費由海保署補助(109年度海 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設計出一套低碳、無紙又結合公民科學家調查方式。由15位調查 人員以騎乘自行車(河岸)或徒步(河口)的方式完成全部562段的調查,調查期間採線 上表單搭配APP程式完成定位、拍照與資料上傳;將淡水河兩側主要河岸(計242公里)及 河口左右側海岸(計40公里),以連續普查方式完成總長度282公里的垃圾量與種類調查 ,是台灣少見大範圍的公民科學調查。 ▲河川廢棄物數量十分龐大,易遭受暴雨大水沖刷而進入海洋而成為海洋廢棄物。 荒野保護協會所公布的「淡水河流域垃圾分布熱點」地圖與數據,顯示淡水河絕大部分的 河岸(82%)是沒有垃圾堆積的河段,協會指出,但少部分河岸(9%、22公里)成廢棄物 集中熱點,22公里範圍累積整個流域約90%的垃圾量(大約12,000個14公升垃圾袋),再 分析可發現位於下游熱點,其垃圾主要是由破碎塑膠袋、塑膠瓶罐與免洗餐具所組成,可 能是受潮汐漲退潮淘洗破碎、再經滿潮水流大量堆積於紅樹林根部或樹枝上;而位於中、 上游的熱點主要位於河岸的隱匿處,推測大多為非法棄置,其組成是整袋的家庭垃圾、廢 棄家具或裝潢營建等廢棄物。 ▲▼2020年河川廢棄物快篩成果。(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河川廢棄物的調查成果,在242公里河岸統計,發現至少累積181,825公升廢棄物在河川 裡。 協會指出,調查前三處廢棄物累積最多的熱點河岸,分別為關渡大橋左右岸、蘆洲環堤大 道外側、汐止樟江大橋右岸,進一步分析三大熱點發現,關渡大橋左右岸和蘆洲環堤大道 外側位置相近、皆鄰近出海口,且為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接處,而汐止漳江大橋右岸則為河 道轉彎處,由於這些熱點河岸自然條件所致較容易堆積廢棄物,500公尺內所累積的垃圾 量達1000~2000袋之間。 *********************************************** 沒想到汐止仍有這麼多民眾亂丟廢棄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2.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ijhih/M.1601914027.A.B13.html

10/06 13:43, 3年前 , 1F
所以只是看哪裡有垃圾,但還是在原地?
10/06 13:43, 1F

10/06 13:44, 3年前 , 2F
這計畫學術層級太高,我搞不懂
10/06 13:44, 2F

10/06 13:53, 3年前 , 3F
沒必要嘴人家不撿垃圾吧,找出熱點讓清潔單位去處理更有
10/06 13:53, 3F

10/06 13:54, 3年前 , 4F
效率,單純靠手撿還是召集民眾撿,都不怎麼有效率啦
10/06 13:54, 4F

10/06 14:08, 3年前 , 5F
汐止漳江大橋右岸則為河道轉彎處,由於這些熱點河岸自然
10/06 14:08, 5F

10/06 14:09, 3年前 , 6F
條件所致較容易堆積廢棄物, 整篇報導能連結到汐止民眾亂丟
10/06 14:09, 6F

10/06 14:10, 3年前 , 7F
你也是滿厲害的.
10/06 14:10, 7F

10/06 14:13, 3年前 , 8F
是說這麼多廢棄物不是民眾亂丟,不然怎麼來的呢
10/06 14:13, 8F

10/06 18:48, 3年前 , 9F
那附近又沒住戶,如果真要誰說貢獻大概是國泰醫院那裡
10/06 18:48, 9F

10/06 18:48, 3年前 , 10F
住戶留到那裡的吧
10/06 18:48, 10F

10/06 19:58, 3年前 , 11F
河水漲伏不定,地形累積當然是重要因素
10/06 19:58, 11F
文章代碼(AID): #1VUqIhiJ (Sijh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