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冒險教育 培養強韌意志力

看板Scout作者 (Biang^2-回歸單純)時間14年前 (2010/08/07 12:45), 編輯推噓3(305)
留言8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冒險教育 培養強韌意志力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11050103x122010080600111,00.html 2010-08-06 工商時報 【張承運】 ---------- OBT創辦人廖炳煌大學時期參加淡江大學童軍團第十二屆入團訓練營。圖/張承運 ----------  台師大副教授蔡居澤長期推行童軍教育,早期還沒抓準方法,直到接觸冒險教育後 ,才知道童軍教育原來也是一種教能力的教育。  蔡居澤說,冒險教育和童軍教育都是在經驗教育或體驗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這個大帽子下的型式,就像馬有黑馬、白馬、斑馬等之分。童軍教育(1907 年出現)與冒險教育(1941年出現)的差別就在媒介(童軍活動、戶外活動)不同,都是 透過媒介塑造情境。  童軍教育是把社會上的童軍運動(童子軍)的精神、制度及課程引進到學校,但是 童軍教育沒有像冒險教育般有那麼多美國專家投入研究,因為貝登堡早就說過童軍教育就 是品格教育。  冒險教育是意志力的教育,因為Outward Bound有三個主要訴求,就是「服務、奮 鬥、永不放棄」,意志力就是能力的一種,人要有意志力必須要給他能量,人為什麼沒有 意志力因為他沒有那種能量,像美國在打越戰的時候,越共很厲害,他就是不讓你睡覺, 三天不讓你睡覺就好,一打過來全部垮,為什麼?因為沒有那個意志力去支撐,沒睡覺導 致意志力渙散,戰鬥力就沒有了。  OUTWARD BOUND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出現的,英國船被擊沈了,年輕的水手死了, 老的水手沒死,很多人想說為什麼?其實就是意志力,老的水手求生意志比較強,想活的 人通常會活下來。所以,有人就說有沒有一種教育可以培養求生意志,後來就是用冒險教 育,它可以增強人的求生意志。同時期的美國也有一批學者在美國發展團體動力學,都與 戰爭有關。  OBT表示,外展教育Outward Bound是一項創新的教育概念,由頗負盛名的革新主義 者兼德國教育家柯漢醞釀六年餘提出。外展教育的發展獲得當時英國運輸業大亨勞倫霍特 (Lawrence Holt)的鼎力相助,開始訓練英國年輕水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求生技巧 ,課程同時強調人格發展與學術成就同等重要,戰後於是成為體驗式學習的發源地。  柯漢發現經歷過挑戰、戶外冒險的人特別擁有自信,並對自我能力有了新的認識, 展現出熱情活力,與同儕培養出革命情感。數年後,這個突破性的教育課程被命名為「外 展教育」(Outward Bound),這個航海術語描述了大船離開安全的港灣、為拓展國際視 野而駛向大海。  隨著外展教育的發展,課程與場地也有諸多變遷,現在的課程有專門為企業組織與 城市青年所設計的團隊訓練,還有專為特別族群設計的輔導課程,像是酗酒者、問題家庭 和少年犯。授課環境包括野外,教室、都會場館等等。  截至目前為止,外展教育已超過60年歷史,在全球超過35個國家、46個學校,為當 地學員提供多元化課程,未來還會持續蓬勃發展。  Outward Bound課程核心價值是1.冒險和挑戰、2.接納與多元、3.社會與環境責任 、4.體驗式學習、5.人格養成、6.同理心與服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87.182

08/07 22:22, , 1F
TKSG推一下
08/07 22:22, 1F

08/08 22:23, , 2F
黑馬推一下
08/08 22:23, 2F

08/09 02:12, , 3F
驚!哪裡都有TKSG~哪裡都有黑馬0.0 (鴿子路過)
08/09 02:12, 3F

08/20 19:12, , 4F
TKSG推一下
08/20 19:12, 4F

08/25 16:00, , 5F
我是狗狗,因為學的是社會工作,也接觸了體驗教育的東西
08/25 16:00, 5F

08/25 16:00, , 6F
發現這和童軍實在太像了,不過話說本來就是同源
08/25 16:00, 6F

08/25 16:01, , 7F
我喜歡香港童軍總會的經營方式,目前打算九月去取經
08/25 16:01, 7F

08/25 16:01, , 8F
回來後再和大家分享囉
08/25 16:01, 8F
文章代碼(AID): #1CNEJGUN (Sc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