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台大電影節-電影論壇(共三場)

看板Scenarist作者 (Stranger Than Fiction)時間11年前 (2012/12/04 15: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日期∕時間    主題            與談人        12/07(五) 台灣有個好萊塢?    王傳宗 《寶米恰恰》導演  18:30   國片後浪潮下電影拍攝    李耀華 《南方小羊牧場》、    《十七歲的天空》製片       麥若愚 電影輔導金評審、資深影評人 12/12(三) 你發現電影變了嗎? 李光爵 威秀公關經理、影評人  18:30 數位化與大眾參與拍攝∕觀影經驗 曹源峰 中影影視製片廠 廠長 瞿友寧 《我可能不會愛你》導演  12/21(五) 電影包裝藝術 王師 牽猴子整合行銷 行銷總監  18:30 電影產業轉型與國片復甦 李航 CUE電影生活誌 發行人兼總編輯 姚經玉 海鵬影業 總經理 蔡岳勳 《痞子英雄》導演 轉貼自:http://ntufilmfestival.blogspot.tw/p/blog-page_7532.html   本屆主題既為臺灣電影,加上近年臺灣電影的復興,希望邀請到電影產業當中各個 職分的人們一起對話,對臺灣電影產業進行更深入的論述,討論這幾年臺灣電影的現況 與未來展望。   希冀透過論壇讓臺大學生對臺灣電影的發展更有意識並有更為全盤的瞭解,並深化 臺大電影節的意象傳遞。 【注意事項】 1.校內生及校外人士皆可線上報名(200人);當天入場開放100名,校內生優先。 2.當天入場校內生18:10開始入場,校外人士18:20開始入場。 3.報名後請勿無故缺席。 4.18:10開始開放入場,18:50後停止入場。 5.各個報名時間:至論壇日期前一天中午12:30。 6.如有問題,請寄信至 ntumoviefestival@gmail.com。 (講座相關詳情如下) 【台灣有個好萊塢?——國片後浪潮下電影拍攝】 日期:2012/12/7 星期五 地點:臺大第二活動中心 集思會議中心   在台灣電影飛躍的現在,政府不僅關注電影的發展和脈動,也漸漸從以前提供輔導 資金的角色,成為在拍攝過程中更重要的角色。   拍電影的新鮮人,除了可能需要拿著劇本投稿政府輔導金,不管名氣大小,每個導 演們皆可能會用各種來自民眾或政府的地方資源;而中介這些地方資源和片方的正是政 府的文化部門,像是文化部、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等。近年在各地方政府的文化局的提倡 下,也產生了我們常常在廣告和電影人口中提到的「城市行銷」。這些,都是影響著台 灣電影的樣貌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們邀集三位專業的與談人,以其各異的身分背景分享 其對政府角色的觀點和態度,這是往後想要踏上電影產業、或是欲了解電影 vs 政府/ 城市的你,不可錯過的一場盛宴。   大家知道,每次在國片的片頭片尾字幕中,提到的輔導金、優良劇本是在作什麼嗎? 這些資金對導演到底有哪些幫助呢?政府除了輔導金外還有哪些幫助電影拍攝的協助? 拍攝地點、地方行政資源、資金平台、國際影展的曝光……   在台灣各個地方縣市提倡城市行銷的時代,這些政策方向會不會透過政府提供的資 源,而限制了電影本身的藝術性,只讓某些符合城市的特定形象的電影出現呢? (與談人依照姓氏筆畫排序) 【與談人 王傳宗】 《寶米恰恰》導演   台灣導演。從事電影、電視、現代小說創作,長於導演、編劇、影評。金鐘獎新銳 導演。   中國文化大學英文系畢業、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從大學時代開始,以「 金桔粒」為筆名發表影評,以本名拍攝單元劇、連續劇、廣告、MV與紀錄片。   主要作品多為公視單元劇,2010年首次拍攝台視偶像劇《我的完美男人》。2011年 暑假首度拍攝電影《寶米恰恰》,與楊貽茜導演共同拍攝。《寶米恰恰》將於2012年的 六月十五號全台上映。代表作品有《芭娜娜上路》、《我的阿嬤是太空人》、《我的完 美男人》、《寶米恰恰》。 【與談人 李耀華】 《南方小羊牧場》、《十七歲的天空》製片   美國西北大學法學與電信傳播雙碩士,販賣機電影監製。千禧年返國投入電影界, 累積了外片採購、行銷策畫、發行的實務與國際賣埠經驗。   二○○三年創立三和娛樂公司,以縝密的企畫完成低成本創業作《十七歲的天空》 (陳映蓉,2004),榮登當年國片票房冠軍,全球版權推至十數國家。之後陸續製作《 宅變》(陳正道,2005)、《人魚朵朵》(李芸嬋,2006)、《國士無雙》(陳映蓉, 2006)等不同類型影片。   二○○六年赴北京製作《不完全戀人》(陳映蓉),開啟與中國地區的合作經驗。 翌年完成Nike首度投資的電影劇情片《她,Just Do It! 》之《女力》。近年參與數部 跨國合製,如台法的《愛在世界末日前》(尚馬利及阿諾拉呂,2008)、台德的《曖昧》 (莫妮卡楚特,2009)、台港的《淚王子》(楊凡,2009)。 【與談人 麥若愚】   電影輔導金評審、資深影評人   資深媒體人、影評人、電影達人、電視廣播節目來賓。   曾任金鐘獎、亞太影展、電影輔導金、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金穗獎、新加坡優電影 等評審,台北電影節諮詢委員,電影分級審片委員。曾出版過《麥若愚的電影世界》一 書。 【你發現電影變了嗎?——數位化與大眾參與拍/觀影經驗】 日期:2012/12/12 星期三 地點:臺大第二活動中心 集思會議中心   數位化的衝擊看似是難以親近的專有名詞,但卻與我們生活緊密扣合。   不論是電影從膠捲底片到數位拷貝、3D 技術與數位化後製,或者我們平常攝影、 拍片也因著技術革新出現DV攝影、數位相機、IPhone等工具,讓我們能有更不同的攝錄 影方式。我們將透過這樣數位化對電影的衝擊,來看待這樣的轉變如何影響我們大眾觀 影/拍影的模式,這樣數位化轉變有什麼樣的優缺點?電影的技術革新怎麼影響說故事 的方式?微電影、youtube 影片又該如何看待?此次論壇請到戲院、導演及後製專員與 我們分享數位化帶來電影的改變與大眾的關聯。   你好奇看電影的時候,看膠捲底片、數位拷到底有什麼差別,看3D和IMAX到底有什 麼差嗎?電影藉由數位化後製後所產生的質感與以前有不同嗎?有哪些不同?新的攝影 器材的出現讓電影的拍攝更加容易了嗎?在哪些地方?   這次我們特別放映金馬影展的《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 Side by Side》,搭配這次 論壇主題,讓大家可以更深刻了解到數位化對於電影的影響。 (本片除影展外尚未在台灣戲院上映,臺大電影節搶先戲院播放  播放日期:2012/12/11星期二 18:30 活大禮堂) (與談人依照姓氏筆畫排序) 【與談人 李光爵】 威秀公關經理、影評人   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畢業。資深媒體人、影評人。   曾任春暉電影公司行銷、公關。星報社記者幾年,主理過藝文新聞、電影新聞、國 際影展,以及自由時報電影組記者,主要為採訪電影。現任威秀影城總公司公關經理。 著有《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 【與談人 曹源峰】 中影影視製片廠 廠長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畢業。曾任崑山科技大學視訊系兼任助理教授,現任職於中央電 影公司技術中心。   93年榮獲金馬獎最佳音效獎。畢業後即學以致用從事專業錄音師工作,作品繁多, 主要作品有《惡女列傳》、《風中的子米田》等電影,參與作品有《無言的山丘」等多 部電影,91年獲得金鐘獎最佳音效獎。為國內後起最優秀且受正規杜比訓練之錄音師。 【與談人 瞿友寧】 《我可能不會愛你》導演   台灣知名的導演和編劇,曾導演多部受歡迎的偶像劇。臺中人,世新電影科畢業, 外號「維尼熊」。1997年,在世新學長、也是電影前輩邱銘誠的指導下,完成了第一部 三十五釐米電影《假面超人》。瞿友寧導演曾在《惡作劇之吻》和《惡作劇2吻》中分 別扮演公車大嬸和黑人等角色,影迷都對他印象深刻。   電影《假面超人》入圍1998台北電影節商業類競賽、1999德國烏茲堡國際影展觀摩、 韓國釜山影展最受觀眾歡迎影片。單元劇《誰在橋上寫字》獲2000年電視金鐘獎最佳導 演、2000年電視金鐘獎最佳劇本。《我可能不會愛你》獲2012年第47屆金鐘獎戲劇節目 導演(播)獎 【電影包裝藝術——電影產業轉型與國片復甦】 日期:2012/12/21 星期五 地點:臺大第二活動中心 集思會議中心   在一部電影的從製作到完成的過程中「行銷」是其中必要的過程,這是我們現今的 電影世界。電影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是商品;而,如何「行銷」可能是當今的電影製作 中最後也最影響票房的環節。   台灣電影圈的行銷過程也包含了很多環節,電業行銷的生態既複雜又多變:導演、 製片、片商、行銷公司的角色眾多、各種職位的影響力交錯。   在包裝手法上有所改變,而這種改變會不會接連帶動拍攝手法上的轉型呢?藉由包 裝,台灣電影有沒有潛力產生好萊塢的商業鉅片呢?在置入性行銷大行其道的時代,導 演又要如何掂量一部電影的商業性和美學的平衡呢?論壇請來導演與片商和你分享,從 行銷的高度看台灣電影起飛的姿態。 (與談人依照姓氏筆畫排序) 【與談人 王 師】 牽猴子整合行銷 行銷總監   資深電影行銷人,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企業管理組。經歷橫跨、發行、 影展、戲院通路。2003年起投入電影行銷產業,兼職翻譯、撰稿。2008年於光點藝言堂、 2009年於THE ROOM講授電影行銷課程。2011年與知名製片人李烈合組牽猴子整合行銷股 份有限公司。   發行超過五十中外影片,與李烈聯手經手過多部知名電影,是電影行銷的重量級推 手。行銷過的許多知名國片,其中包含《翻滾吧!阿信》、《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 記》、《BBS鄉民的正義》、《殺手歐陽盆栽》。 【與談人 姚經玉】 海鵬影業 總經理   現職為海鵬影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經歷台北電影節評選委員、台北市文化局補助 電影製作評選委員等要職 ,發行過《最好的時光》、《蝴蝶》、《父後七日》、《當 愛來的時候》等多部國內外知名電影,對於世界影展、電影發行與行銷有 豐富的認識。   經手過一百多部電影發行及行銷,如《竊聽風暴》、《天邊一朵雲》、《一八九五》 等。 【與談人 蔡岳勳】 《痞子英雄》導演   與父親蔡揚名同樣演而優則導,原本跟隨父親在片廠學作場記、作副導,18歲時進 入電影圈,便開始了他長達十年之久的星河生涯,直到資深藝人張小燕引薦他進入TVBS-G 轉換跑道,開始製作、編導。   著名的作品有電視劇《白色巨塔》、《痞子英雄》,電影《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 開戰》。《白色巨塔》與《痞子英雄》分別獲得2007年及2009年的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 導播(演)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4.215.115 ※ 編輯: DramaLogue 來自: 114.34.215.115 (12/04 21:37)
文章代碼(AID): #1GlQikLt (Scena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