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最愛遊戲票選結果》【第二名】真.三國無雙系列

看板Sangokumusou作者 (沉迷)時間16年前 (2008/04/09 18:05), 編輯推噓10(1111)
留言13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tinyurl.com/6zaglp (網頁內有數據分析及遊戲截圖) ‧電腦玩家 2008/04/09 【文/小南】 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歡慶《電腦玩家》200期所舉辦的「最愛遊戲大票選」活動圓滿落 幕,從3/1~3/15共有5,930位讀者完成網路票選! 10大最愛「電視遊樂器」遊戲票選出爐! 自1977年Atari 2600主機問世以來,30年來,電視遊樂器全面入侵每個家庭,不論是後續 接棒的任天堂Family Computer(紅白機)、SEGA的Saturn(SS)、Sony的Play Station (PS)、微軟的Xbox,甚至目前最夯的任天堂Wii,廣受歡迎的遊戲一款接一款推出。細 數過往的30年,稱得上經典的遊樂器遊戲並不少,《電腦玩家》舉辦的「最愛遊戲大票選 」活動,不僅想讓老玩家回味年少輕狂的遊戲歲月,也想讓年輕的新世代表達自己的看法 。 電視遊樂器遊戲票選結果揭曉 此次問卷係以平台來分類,共分了三大主題。本期首先要揭曉的是「電視遊樂器」部分, 此次有10個相關的題項,分別是:角色扮演、動作類、射擊類、運動類、競速類、冒險類 、策略模擬類、益智類、線上遊戲以及其他等,以下就以比較容易看出比例的「圓餅圖」 表示。(圖請參考網頁連結) 【第十名】NBA系列:871票 台灣除了棒球外,最受歡迎的運動就是籃球了,而籃球最高殿堂NBA的比賽更是籃球迷最 愛。拜美國NBA職業籃球及前公牛隊超級明星麥可喬丹所賜,籃球成功地打入青少年市場 ,最近甚至興起一股三對三鬥牛的籃球旋風,連電視台都開設專門的鬥牛節目。遊樂器平 台自然也少不了籃球遊戲,雖然也有街頭籃球或NCAA大學籃球等類別,但最受玩家喜愛的 還是以NBA為主題的系列遊戲,其中又以EA Sports推出的《NBA Live》系列(勁爆美國職 籃)最為著名。 《NBA Live》系列以收錄詳實的球員資料、輕快的饒舌樂曲及流暢的遊戲性著稱,自1995 年推出首作後,年年推出新作並持續穩坐籃球遊戲銷售冠軍。也許是久居王座過於自滿, 或是遊戲開發上遇到瓶頸,近幾年的《NBA Live》系列常被玩家批評創新度不足,遊戲的 暢快度也大幅下降。此時Take 2公司順勢推出的《NBA 2K》系列籃球遊戲讓不少玩家為之 驚艷,並有凌駕而上的趨勢。透過《NBA》系列遊戲,玩家可以任意操控遙不可及的明星 球員,當自己扮演小飛俠Kobe或皇帝James來個飛身灌籃,再使用俠客O’neal蓋個大火鍋 ,那種爽快的感覺實在難以形容。 【第九名】跑車浪漫旅系列:879票 賽車類型的遊戲何其多,但很少能像《跑車浪漫旅》系列給玩家一種真實又滿足的感受。 《跑車浪漫旅》(Gran Turismo)是Polyphony Digital公司推出的賽車系列遊戲,遊戲 中擁有多達數百種的真實車款和數十條賽道,並有著真實的操控及流暢細緻的畫面。 《跑車浪漫旅》系列最大的特色就是分為Arcade mode和GT mode兩種模式,玩家可以在 Arcade mode自由選擇車輛和賽道享受無拘束的比賽,也可以在GT mode比賽賺取獎金,像 培育角色般慢慢增強車子的性能。近幾年來,《跑車浪漫旅》的名氣已經凌駕EA的《極速 快感》系列,成為賽車遊戲的指標作品,雖然小老百姓不能擁有百萬名車,但只要擁有《 跑車浪漫旅》系列遊戲,馬上可以駕馭自己心儀的名貴跑車,並在細緻如真的跑道上享受 迎風奔馳的快感,看到喜歡的風景甚至還能拍張照片呢。 【第八名】實況野球系列:887票 《實況野球》是日本Konami公司出品的經典棒球遊戲系列,遊戲中收錄了日本職棒各球團 的真實球員資料和相關比賽數據。不同於其他棒球遊戲的擬真造型,《實況野球》系列的 球員是逗趣可愛的二頭身Q版人物,許多玩家將其稱為「野球君」。第一款《實況野球》 系列於1994年在超級任天堂主機上推出,往後每年固定推出系列續作,並更換最新球員及 球團資料。由於《實況野球》系列在日本及台灣都非常受歡迎,早期智冠公司推出的《中 華職棒二代》遊戲介面,也是參考本系列來製作。 近年來由於許多日本選手投身美國職棒,也推出收錄大聯盟球員及球場資料的MLB實況系 列。遊戲主要玩法則與一般的棒球遊戲差異不大,但為了不讓玩家疲乏,每次推出續作都 會有許多新點子,例如應援曲製作及人生模式都非常的有創意。 【第七名】勇者鬥惡龍系列:942票 《勇者鬥惡龍》系列(Dragon Quest)是由ENIX公司(目前已和Sauare合併為 Square-ENIX)推出的經典角色扮演遊戲,甚至被譽為日本的國民RPG。遊戲的人物及怪物 造型皆由知名漫畫家鳥山明所擔綱,加上遊戲世界架構完整,《勇者鬥惡龍》推出後便急 速竄紅。3代發售時甚至讓許多玩家翹班翹課,只為了提早排隊買到遊戲,成為著名的DQ 現象。 由於《勇者鬥惡龍》系列屬於慢工出細活的遊戲,至目前為止本傳只推出了8款作品,在 台灣的人氣也逐漸被《Final Fantasy》系列所超越。但在許多老玩家心中,《勇者鬥惡 龍》系列仍是心目中第一的角色扮演遊戲,因此ENIX每次推出的相關系列重製版本仍非常 暢銷。以《勇者鬥惡龍4代》為例,紅白機時期的首發銷售創造了300萬的佳績,但Play Station及NDS的重製版本在日本仍有100萬以上的銷售成績,足見《勇者鬥惡龍》的魅力 仍十分驚人。 《勇者鬥惡龍》創造出的市場價值十分驚人,音樂、動畫、漫畫及相關玩具周邊不勝枚舉 ,而眾多角色中又以「史萊姆」最受玩家喜愛。悖離1至8代都於電視遊樂器推出的傳統, 《勇者鬥惡龍9代》將轉戰全世界最受歡迎的NDS掌上型遊戲機,透過NDS的無線傳輸及觸 控螢幕功能,新一代的《勇者鬥惡龍》究竟能帶給玩家多少樂趣,實在非常令人期待。 【第六名】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1285票 無論是無敵鐵金剛、蓋特機器人、變形金鋼,或是機動戰士,「超合金機器人」始終是男 孩們心目中理想的正義使者和首選玩具。日本BANDAI的子公司Banpresto看準了這點,推 出以劇情、機器人及戰鬥為三大要素的《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Super Robot Wars)。 《超級機器人大戰》以戰略方式進行遊戲,最大的特色就是將許多知名動畫影集中的機器 人及主角集合在遊戲中,並擷取各影集中的情節。看過動畫的玩家可以在遊戲中操控著熟 悉又喜愛的機器人,並透過戰役來提升等級。隨著戰役的進行,玩家可以讓更多機器人及 主角加入我方軍團,並運用不同的搭配來進行合體攻擊,這讓《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有 增添了更多的遊戲性。因此自GameBoy及紅白機時期開始,幾乎每款主機和掌機都有《超 級機器人大戰》系列遊戲推出,一些遊戲中獨創的機器人甚至還動畫的推出。 【第五名】惡魔獵人系列:1314票 在票選前10名中,《惡魔獵人》(Devil May Cry)是作品最少但也最快崛起的遊戲系列 ,原因就在於本系列原先是Capcom公司以《惡靈古堡》續作為前提所開發的。融合《惡靈 古堡》的風格,再加上嶄新的動作要素,《惡魔獵人》系列獲得極佳的銷售成績並晉升為 重量級遊戲。玩家可以操控主角但丁,使出極盡華麗的連續技擊倒敵人並提升評價。遊戲 中隨處可見的魂石是重要的道具及特色,敵人角色則是希臘神話中經常出現的人物。 然而原本僅在Play Station 3主機獨佔發行的《惡魔獵人4》,因Capcom擔憂遊戲銷量不 佳,在發行前突然宣布將遊戲移植到Xbox360及PC平台,此舉引起眾多SONY支持者的不滿 甚至揚言抵制購買。在風風雨雨中推出的《惡魔獵人4》褒貶不一,有人讚許它的畫面及 招式十分華麗,但也有人批評遊戲性較3代更為低落。無論如何,《惡魔獵人》已逐漸成 為一款經典遊戲系列,並開始有影響玩家購買何款主機的實力。 【第四名】太鼓達人系列:1421票 「太鼓」是日本的民俗及國粹之一,沉重低頻又幾近極限的鼓音有著無限的魄力,最早是 在祭典時作為慶祝及趕走鬼神之用,如今在日本則演變為力與美的象徵。Namco公司於遊 樂場推出《太鼓達人》大型音樂機台後,立刻掀起了一陣太鼓旋風。 捨棄寒酸的按鈕,《太鼓達人》藉由專用太鼓及鼓槌讓玩家身歷其境,實現敲擊太鼓的夢 想。遊戲內包含了童謠、民謠、流行樂、古典樂、動畫歌曲等多種曲風,透過簡單易懂的 敲擊方式進行遊戲,成功地將太鼓與遊戲結合。本遊戲亦塑造出「太鼓君」這個角色,配 合玩家敲擊時機的正確率,太鼓君及它的朋友會在螢幕呈現出逗趣搞笑的動作,讓遊戲更 增添樂趣。《太鼓達人》貼心得依照玩家程度區分出松、竹、梅的難度等級,即使完全不 曾接觸太鼓的新玩家,依照螢幕指示也能夠輕易上手。 《太鼓達人》於Play Station 2平台推出系列作後,更讓太鼓遊戲深入各個家庭,許多玩 家看到類似鼓槌般的物品就會忍不住手癢想敲擊一番。《太鼓達人》系列在日本光是 Play Station 2平台就推出了七世代共9款作品,大型機台更是多達十個世代,近來在PSP 、NDS及手機也有系列遊戲推出,太鼓旋風影響之深可見一般。 【第三名】惡靈古堡系列:1993票 如電影般的豐富劇情,緊張懸疑的氣氛,突然蹦出的殭屍及怪物刺激著玩家感官極限,這 就是《惡靈古堡》系列(Biohazard)受到玩家喜愛的原因。《惡靈古堡》是由Capcom公 司所推出的恐怖冒險遊戲,遊戲中夾雜了大量的動作成分,所以不會像普通冒險遊戲般沉 悶。 首款《惡靈古堡》於Play Station主機推出並締造了百萬銷售量,Capcom公司便開始將遊 戲其移植到各平台,甚至連個人電腦都能玩到《惡靈古堡》系列。除了本傳外,《惡靈古 堡》也衍生了不少外傳遊戲,還有以光線槍為控制周邊的生存遊戲系列,最近在Wii主機 推出的《惡靈古堡:安布雷拉編年史》便是款光線槍射擊遊戲。由Capcom公司近幾年來持 續推出本系列的移植作或重製版,就可得知玩家是多麼喜愛《惡靈古堡》系列,美國好萊 塢甚至還以其為題材拍了一系列電影。 【第二名】真.三國無雙系列:2231票 《真.三國無雙》系列是由日本光榮公司(KOEI)推出的暢銷動作遊戲,遊戲原始的構想 是來自於Play Station主機的《三國無雙》格鬥遊戲。三國志題材一向是台灣玩家的最愛 ,不過早期三國類型的遊戲幾乎以戰略類型為主,直到結合了角色成長、戰略及動作要素 的《真.三國無雙》系列出現。這種破天荒的遊戲方式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真.三國無 雙》將三國時代的著名武將(如關羽、張飛、趙雲等)角色化,賦予每個武將不同的能力 、武器及造型。玩家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武將投入戰場,享受「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快感 。能夠享受動作的快感、成長的樂趣,又能操控知名三國武將投入歷史戰役,讓不少玩家 為了玩《真.三國無雙》系列而購買Play Station 2主機。 《真.三國無雙》系列的操作十分簡單,武將成長機制及武器、道具的收集讓玩家增添了 成就感,遊戲中的招牌「無雙技」及各種攻擊方式,也會隨著武將的成長越來越華麗。在 遊戲中殺敵破關可以紓緩不少生活上的壓力,每當達到「千人斬」的同時,心中常有股說 不出的暢快感。遊戲中加入了許多隱藏要素增加耐玩度,例如達到某些目標就能取得超強 道具或武器。不完成隱藏要素也不會影響破關,遊戲中還可以選擇難度等級,這種適合不 同層級玩家的設計也非常令人讚賞。 由於《真.三國無雙》系列十分暢銷,光榮公司也順勢推出了以日本戰國為主題的《戰國 無雙》,以及結合三國及戰國武將的《無雙蛇魔》,同樣非常受到玩家的喜愛。光榮公司 秉持推出資料片的傳統,《真.三國無雙》系列於推出本傳一段時間後,就會推出增加關 卡、武將的猛將傳或另類玩法的《帝王傳》,此舉被部分玩家詬病並譏為騙錢作品。 《真.三國無雙》系列自4代後的創新有限,甚至到了停滯的程度,近來推出的《真.三 國無雙5》更被許多玩家批評為趕著推出搶錢的半成品。雖然仍有許多玩家支持,但《真 .三國無雙》系列若想維持以往的聲望,光榮公司必須釋出更多的誠意及努力。 【第一名】太空戰士系列:3567票 不同於《勇者鬥惡龍》的鳥山明卡通風格,Square公司的《太空戰士》系列(或許該稱為 《Final Fantasy》)從一開始走的就是唯美人物路線,由畫家天野喜孝所描繪出的人物 更是獨樹一格,成為《Final Fantasy》系列的一大特色。 Square在紅白機時代原本是間又小又快倒閉的公司,藉由《Final Fantasy》系列的暢銷 ,不但成為一流的遊戲軟體公司,《FF》系列甚至成為影響主機成敗的關鍵遊戲之一。 Sony的Play Station主機之所以能在遊樂器市場擊敗Sega的Saturn主機,Square公司帶著 《FF7》的加入可說居功厥偉。 由於推出的系列作較多,其他衍生的外傳遊戲更是不計其數,《Final Fantasy》系列近 幾年在台灣的風靡程度甚至超越了日本國民RPG《勇者鬥惡龍》。雖然因為動畫電影的失 敗讓Square被迫與Enix合併,但《Final Fantasy》系列在遊戲市場上仍佔有一席之地。 《Final Fantasy》系列有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劇情及角色,如陸行鳥、飛空艇、水晶, 及洋蔥劍士等物品角色。《FF7》主角Aerith之死讓不少玩家絞盡腦汁,甚至激動到修改 遊戲程式內容只為了讓她復活。《FF8》精緻感人的動畫搭配王菲演唱的主題曲「Eyes on me」更是紅極一時,當時大街小巷的遊樂器店都在播放《FF8》的動畫。 《Final Fantasy》各系列的戰鬥模式經常有創新之舉,也成為不少角色扮演遊戲的學習 對象。《FF1》至《FF3》仍維持傳統的回合戰鬥,但自《FF4》出現了創新的ATB戰鬥模式 (Active Time Battle,玩家必須等行動計量表充滿時才能執行動作),這種模式一直持 續到《FF9》。《FF10》發展了CTB戰鬥模式(Count Time Battle:需等待機時間結束後 才能執行動作),不過《FF10-2》則又變回了ATB模式。最新一代《FF12》的戰鬥模式讓 眾人跌破眼鏡,變成類似線上遊戲的動作攻擊模式,也就是戰鬥的時候玩家仍可以隨時移 動。這樣巨大的轉變引發不少老玩家批評,甚至譏諷《FF12》變成了一款動作遊戲,完全 失去《Final Fantasy》系列該有的風格。 除了單機遊戲外,《FF11》有別於其他《FF》系列,是款不折不扣的線上遊戲,它讓玩家 實現多人合作闖蕩「FF」世界的夢想。《FF11》跟其他系列相同,有主線劇情讓玩家完成 ,也有許多小任務可供探索。雖然目前僅有日文及英文版本推出,但有不少玩家花了大把 銀子添購設備及繳交月費,只為了享受《FF11》帶來的不同感受。 不過近來部分玩家開始對《Final Fantasy》追求畫面、降低遊戲性的路線提出質疑,《 FF12》的戰鬥模式更是引發不少老玩家的抱怨,因此《Final Fantasy》系列在日本及台 灣的影響力及銷售量已逐漸下滑。即將推出的《FF13》是否能藉由PS3主機的超強性能, 再創造出另一股《FF》旋風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Moby Game(http://www.mobygames.com/) 本次票選遺珠之憾 【第十一名】洛克人系列:832票 《洛克人》系列(Rockman)是由Capcom公司所開發,自紅白機時期起就非常受歡迎的經 典動作遊戲,最常被玩家提起的就是人工智慧機器人Rockman對抗強敵威利博士的故事。 由於非常受到玩家歡迎,洛克人推出了多達七種遊戲系列作,包括原始系列、X系列、 Dash系列、EXE系列、Zero系列、ZX系列、流星系列等,甚至也有動畫、漫畫及相關周邊 推出。 遊戲最大的特色就是挑戰有不同能力的魔王,只要擊敗魔王就能習得它的特殊能力,並在 往後的遊戲中運用。難度頗高也是洛克人系列的特色,但每次破關後習得的各項能力間有 相互剋性,因此擊敗魔王的順序變得非常重要。《洛克人》系列能歷久不衰的原因,在於 開發公司適時更換系列情節,並加入全新角色及能力(如大家熟知的X及Zero),讓玩家 每次都有不同的全新感受。 【第十二名】鋼彈系列:801票 「機動戰士鋼彈」(Mobile Suit Gundam)是享譽全球的日本動畫卡通,也是機器人動畫 中最受歡迎的系列,其動畫相關作品甚至多到可寫成一部歷史書。《鋼彈》雖推出了UC、 FC、AC等眾多系列及世界觀,最常被當作遊戲題材的還是UC的始祖0079系列,舉凡戰略、 動作、射擊或角色扮演等相關遊戲不勝枚舉。 《鋼彈》系列之所以吸引玩家,在於其機器人(在鋼彈中稱為Mobile Suit:MS)種類眾 多,各類武器設定和機體架構也十分嚴謹。除了正統帥氣的鋼彈,也有推出可愛縮小版的 SD《鋼彈》系列,其遊戲和周邊也非常受到歡迎。但由於《鋼彈》題材一再重複使用,頻 繁推出的遊戲類型與架構幾乎大同小異,部分玩家開始對《鋼彈》系列的遊戲產生疲乏。 最近推出的《鋼彈無雙》雖然時空背景換成鋼彈,利用MS當主角及宇宙戰場讓人耳目一新 ,但整體玩法與《無雙》系列大同小異,因此在玩家間評價普遍不佳。除了讓MS彼此對戰 外,《鋼彈》系列究竟還能探索出何種新奇的遊戲方式,這便是《鋼彈》系列遊戲挽回人 氣的關鍵所在。 【電腦玩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36.115

04/09 18:10, , 1F
頭噓 走錯版
04/09 18:10, 1F

04/09 18:12, , 2F
有走錯版嗎?
04/09 18:12, 2F

04/09 18:12, , 3F
我眼殘.... 推回來 我自己看錯版名XD
04/09 18:12, 3F

04/09 18:16, , 4F
輸給最終幻想@@
04/09 18:16, 4F

04/09 18:17, , 5F
第一名果然還是FF...
04/09 18:17, 5F

04/09 18:18, , 6F
不過我覺得應該應該要叫"無雙系列"這樣比較對
04/09 18:18, 6F

04/09 18:33, , 7F
唔.. 我滿好奇MH系列第幾名的.. 無雙輸FF倒是不意外
04/09 18:33, 7F

04/09 18:35, , 8F
伊蘇系列第幾名
04/09 18:35, 8F

04/09 18:43, , 9F
這是台灣的投票吧 如果是日本DQ就不會那麼低了
04/09 18:43, 9F

04/09 18:52, , 10F
日本DQ賣的比FF好啊
04/09 18:52, 10F

04/10 13:18, , 11F
沒有瑪莉歐系列??
04/10 13:18, 11F

04/10 14:28, , 12F
FF果然第一嗎,,,,
04/10 14:28, 12F

04/11 12:14, , 13F
為了三國無雙買ps2 +1...
04/11 12:14, 13F
文章代碼(AID): #17_9Joi0 (Sangokumus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