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從自身對工作的期待到勞資賽局 (上)

看板Salary作者 (laceration)時間5年前 (2019/01/13 09: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自文轉載,原文刊登於《女科技人電子報》第129期。 網頁版:http://www.twepress.net/new/seminar/item/645-seminar-129-1 寫此文時的目標讀者是較年輕的社會新鮮人,尤其是有著還可以的學歷、家中財務狀況沒 有特別困窘的人。希望大家能夠以更健康的心態認識「資方」以及當前的就業環境,進而 更有建設性地找到彼此適合的雇主。全文轉載分兩截。 (文長,手機排版希望正常 orz) ======================== >> 編按:打開各大求職網站,常見以「面議」來敘述工作待遇,受雇者似乎成為刀俎上 的肉,任俗稱的「慣老闆」宰割。然而,真的如此嗎?本篇以市場競爭的觀念提供不同角 度的分析。 從自身對工作的期待到就業市場的勞資賽局 (上) 每個人每一天都在市場中扮演著多重角色,或許我們都比較熟悉日常生活中自己身為買方 /消費者的角色,而鮮少認知在求職市場中,身為應徵者時我們可以被視為「準備出售服 務的賣方」。活用這層聯想,我們就能夠以自己身為消費者的經驗,補足對於陌生的資方 的心態認知與猜想。讓自己在主觀抱持的工作期待以外,多一層從客觀、乃至從對方立場 出發的賽局考量,期能以策略取得更滿意的交易、貼近自己的理想生活。我將從個人層面 、勞雇互動出發、談到市場機制的運作。 個人規劃:什麼是你對工作的期待?人生中的價值優先順序? 有此一說,「錢多、事少、離家近」是一份優差的必要條件;在許多長輩眼中,有證照、 穩定不容易失業、社會地位很重要;然而,你是怎麼想的呢?工作對你而言,除了在人生 中不得不賺錢謀生以外,還有什麼樣的想像?為了想要的工作,你願意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以筆者身邊的朋友分享過的求職條件就五花八門:有些人喜歡出國出差、不介意長期或 短期赴海外工作,有些人不願意離開目前居住地;有些人認為薪資待遇、解開任務的成就 感重要、有些人則更重視能夠準時下班享有自己的閒暇生活與接小孩放學、有些人以輪班 換取更高的待遇與平日休假的機會、有些人選擇創業或是freelance 類的工作只為了更有 時間支配權;有些人喜歡大公司有制度、穩定性高,有些人反而喜歡小公司的彈性、與並 肩開創的挑戰;有些人需要能夠認同公司的文化、產品或核心價值才有工作的動力,有些 人則認為工作只是換取溫飽,可以投入、但無須託付靈魂,甚至有朋友挑明地說存錢度假 才是他們的人生宏旨。 誠實思考自己的價值優先順序,首先要建立的觀念就是,天底下沒有絕對的「好工作」, 就像沒有絕對的「好伴侶」一樣。固然有一些共通的條件,但絕大部分是「適配性」的問 題。大致來說,適配性與個人的優先順序有關,也就是例如上述的求職考量。這些條件會 隨著人生階段的不同,逐漸釐清、以及演變。對於公司來說,所需要的人才類別與特質, 也會隨著產業趨勢、公司發展階段的改變而浮動。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適配的員工與 公司,才能雙方滿意。 我曾經因為遠距交往的伴侶的工作比我的工作穩定而收入好,所以離職搬遷到對方所在的 城市重新求職。為此我也曾苦惱過,找工作時對於搬遷的原因誠實作答,會負面影響雇主 對我的觀感。我是對的也是錯的。對的部分在於,這則資訊當然也會列入雇主的考慮;錯 的部分則在於,帶來的觀點未必是純然負面的。或許「可以為伴侶犧牲改變自己的工作」 會給人「對自己的事業不夠認真」的聯想,但是談論到其他工作經驗的過程,自然可以解 除這樣的成見。另一個角度看,「伴侶在本地」對於公司來說,也是員工穩定的因素。最 後我依著適合自己個性的做法,誠實作答而不編造冠冕堂皇的藉口,認為「與其之後因了 解而分開,不如一開始就不要掩蓋」。所以最終錄取我的主管除了欣賞我的工作履歷以外 ,也欣賞我特有的處事態度。我展現了「對於自己的優先順序不遮掩」的坦然,恰好讓雇 主覺得「這個求職者對於自己的選擇想得很清楚、肯負責」。所以我透過自己的行為抉擇 ,意外地尋得彼此適配的雇主。 勞雇互動:你知道自己的賣點是什麼嗎?雇主的核心需求又是什麼? 稍有人力資源經驗的人往往會說,特定類型的工作其實就有相應的薪資區間,然而薪資行 情在市場中是怎麼決定的?雇主難道不是佔據著能夠剝削勞工的絕對優勢嗎?關鍵在於, 雇主最終是為了營運所需而雇用員工,少了員工公司便難以運作。勞雇之間本是相互依存 的契約關係,而不是毫無選擇的上下關係。 離開個人立場,不妨運用市場與賽局理論來思考各決策方的策略互動。正如同所有交易一 樣,賣方有著想要出售的東西、知道自己潛在的客群範圍;買方則有想要買入的東西,以 及預算範圍。賣方手上的待售品大致上是彈性小的,也就是,我有著什麼、就販售什麼。 相反地,若買方打算買一盞預算範圍內的燈,在功能上主要的需求是照明。此時照明就是 雇主亟需解決的「核心需求」,其他部分的特色,則有著很高的彈性,或許可以造型漂亮 一點、或許可以便宜而陽春一些,多逛逛、多比較才決定,乃是有選擇時合理的人之常情 。當然賣方有心目中的目標價格、而且越高越好,在交涉的時候卻會發現,交易市場中不 是只有一對一的選擇,而是多對多的互動。所以賣方需要了解自己的產品特色、附加價值 何在、甚至是市場的行情價格如何,再擬定銷售策略。買方與賣方之間,並沒有先天上絕 對的強勢與弱勢,而是取決於市場供需狀態。如果某賣方拿著常見的東西,卻索求天價, 當然無法順遂;反之,如果某買方開出長串要求條件一項都不肯妥協,卻不肯付出合理的 對價,最終也無法成立交易。削價競爭固然存在,而且是市場正常運作時的一部分,但它 不會是唯一的準則。只有消費者的經濟條件困窘時、或是商品特性並不是很要緊的時候, 買方才會以最低價作為選擇的鐵則。 參照於此,培養對就業市場的觀察認識,有助於求職者更正確地判讀自己的選擇,而不會 無理屈就、不懂得為自己爭取更好的待遇,或是反之,對自己的身價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 。應徵者心目中固然有理想薪資,但是他能夠提供的預期貢獻,會直接地被雇主拿來與其 他人選比較,即形成所謂的薪資市場行情。預期的貢獻包含了求職者既有的技能,以及未 來成長的潛能、展現出來的規劃與企圖心等。社會新鮮人往往因為缺乏實績,無法立刻拿 到想要的工作條件,不妨考慮由「改善產品特性」的角度思考,在一開始的工作上積極正 面尋找自己的不足、挖掘什麼樣的技能是受歡迎、或能力與興趣範圍內可以培養的,才能 夠針對性地逐步提高自己作為員工的價值,累積自己的議價籌碼。這裡所指的談判,除了 狹義的薪資報酬議價以外,也包括了對就業地點、工時等其他工作條件的期望與要求,所 影響到的自己對於人生的理想與規劃。 (接下篇) 市場機制:是「奧客」、「慣老闆」,還是買方的合理要求? 如何用運用自己的選擇,回應變動的大環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43.7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47344231.A.452.html
文章代碼(AID): #1SEfbdHI (Sa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