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工作三年新鮮人分享(3)論個人&公司品牌

看板Salary作者 (yichih)時間6年前 (2018/05/04 18:03), 4年前編輯推噓10(1119)
留言21則, 12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嗨, 各位版友好, 週末愉快~ 今天我想分享職場上關於公司&個人品牌的差異: 網頁好讀版: https://link.medium.com/5BP4wdhsJ5 — 前幾個月我諮詢了認識的獵頭朋友幫我看一下履歷. 我自己對工作這三年之間累積的成就 跟經歷很有自信, 所以原本預期可以聽到獵頭朋友的誇獎或是讚嘆, 但結果卻只得到很平 淡的回覆. 他說: 「Peter, 我知道你可能自己很努力做了不少成就, 但你只有工作三年, 可能主要 還是因為公司的品牌而使你達成這些成就.」 老實說, 聽到這個評價有點失望, 不過其實他也只是說出事實: 一個有點經驗的職場老鳥 會怎樣看待新鮮人. 這也是我這篇文章想探討的主題. --- 剛踏入職場的人可能會比較沒留意一個觀念: 工作上的你是由個人+公司品牌組成. 你必 須要學會區分哪些機會與成就是公司帶給你的, 哪些是你自己創造的. 以我的前公司為例, 我跟一些國際大客戶合作, 是因為我的公司在產業內有一定的知名度 跟實力, 所以才有這些機會, 這是屬於公司品牌帶給我的: 客戶想跟我們公司合作, 而我 剛好在這個位子上, 所以由我負責接洽&執行; 另一方面, 因為我掌握市場狀況, 利用處 於賣方市場的時機漲價, 進而提高公司營收/獲利. 這是我利用個人經驗/判斷而創造的價 值, 屬於我提升個人品牌的一部分: 讓公司內部&客戶認為我是一個有經驗, 懂得談判的 業務. 或許解釋的沒有這麼到位, 不過我想強調的只是"以一個更客觀/合理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機 會與成就", 這樣比較不容易患得患失, 或是有懷才不遇的感慨; 同時, 你應該在公司品 牌提供的利基上最大化個人的品牌價值, 這樣才能增加未來職場上的議價能力. 以下我分 為三點說明: 1) 細論公司品牌: 知名, 大型的公司品牌可以替個人品牌加分, 因為進去這些公司的門檻相對高, 所以你能 進去這家公司某種程度上是替你的能力背書 (不過, 我覺得求職其實機緣更重要, 但這不 在本次的討論範圍內). 題外話, 因為現在學歷通膨, 碩士以上&海歸派很多, 以我自己的經驗&觀察, 確實比學士 有更多機會至少爭取到面試. (歡迎有不同看法的人提出討論~) 我把公司品牌分為3類: i. 全民知名, 像是Line, Facebook等公司; ii. 業內知名, 像是化工相關如BASF, DuPont, 台塑等, 商管相關如管顧McKinsey, BCG, 投銀Morgan Stanley, Goldman Sachs, FMCG為P&G, Unilever等. iii. 其他知名度及規模相對較小的公司. 我覺得各種品牌最大的差異在於能提供給你的眼界&個人發揮空間, 像是: 負責的業務規 模, 接觸到的人事物&層級, 公司願意賦予你多少權限等等. 我認為沒有好壞, 端看你自 己的需求與喜好. 一些隱形冠軍的薪資福利可能可以打趴一堆知名公司; 一些工作職責劃 分模糊的公司可能可以讓你相較職責劃分相對清楚的外商在更短的時間內接觸更多面向的 工作及與更高階的主管有深度互動 (不過好與壞就見仁見智了). 一般而言, 知名公司的品牌效益在轉職上還是有較佳的優勢, 不過重複一句, 這還是端看 你的個人選擇. 2) 細論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是你這個人帶給別人的觀感與印象, 像是: 你是不是一個好的團隊成員/領導? 是否在你熟悉的領域內夠專業/知名? 會不會想和你繼續合作或是引薦合作機會給你? 使你離開了現有的職位, 與客戶或同事失去了原本的連結, 是否還會想和你做朋友/保持 聯繫? 個人品牌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 從你學生時期參與的各種社團活動, 小組報告, 到開始 工作後的各種團隊合作, 個人表現, 甚至是平時與朋友/同學/同事的互動, 各種社交平台 的發文, 都一點一滴的形塑屬於你獨特的個人品牌. 每個人擁有的資源/機運/個性都不相同, 你必須先了解你自己, 才能建構適合自己的個人 形象/品牌. 最重要一點: 要誠實做自己, 包容並接受自己的不足. 一個真實的人才能贏 得信賴, 而信賴是一切互動/合作的開頭. 以我自己為例, 我很感謝之前Nick部長對我說的一句話. 因為我這個人很急 (原本個性就 如此, 去了會讓人更加急躁的中國工作一年後更加惡化), 我會認為這需要調整&修改, 但 是他說: 這是你的特色, 你應該想辦法有效運用這個特色; 因為個性急躁造成講話容易衝 動的部分, 則是要改善你的溝通方式. 我聽了很感動, 大多數的人跟我相處如果感受到我的急躁, 只會表現出無奈或不滿, 但他 是少數要我接受自己短處並有效發揮的人. 我後來聽進了部長的意見, 將這個屬於我的個人特色應用於工作或是日常生活中: 當我想 到要做什麼的時候, 我當下就立刻執行, 並選擇最有效率的方式. 麻將桌上提到一個好久 不見的朋友順利申請上美國PhD, 我就立刻打給他祝賀, 順便更新近況; 我看到欣賞的組 織/工作/人的時候, 會立刻搜尋他們的聯繫方式及相關資訊, 並有禮貌的接洽, 徵詢認識 或是合作機會. 當然, 我相信不是每個人都認同或接受我這種態度或行為, 但我只是做最 真實的自己, 並設法將自己短處轉化為積極, 正面的行動. 我建議, 從現在你就可以開始審視並思考適合自己的個人形象/品牌, 不用想得太複雜, 從做你認為適合, 好的事情開始, 你的個人品牌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成形且鮮明. 3) 自我行銷&創造品牌能見度: 為什麼有人會說中國人有狼性, 很會辯駁? 為什麼歐美的人習慣誇大自己的成就, 表現自 己? 我認為是因為競爭, 而且是劇烈的競爭. 在現在這個網路如此發達的世代, 「曖曖內 含光」的美德不容易成就, 尤其當所有可能比你還low的人都急著表現/曝光自己的時候, 想要低調的被人看見更是不容易; 加上其實工作後大家都很忙碌, 平時想睡飽都不容易了 哪裡還會記得熟人以外的人? 所以我認為適度的宣傳, 曝光自己, 對於塑造個人品牌有良 好的效果. 像是我聽過有些朋友會定期在臉書分享自己的工作內容, 或是有些人積極經營Linkedin, 網紅則是頻繁的更新IG, 等等. 至少讓人留意到你的機率變高, 或是可能在想到你熟悉的 產業時, 有比較多的機會聯想到你. 一旦你給別人的印象都是正面的, 而且有一定的知名 度, 未來在與人連結或是請求他人協助時, 會有比較高的機率爭取多一點的資源及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51.9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25428235.A.8F2.html

05/04 19:47, 6年前 , 1F
看完了,謝謝分享
05/04 19:47, 1F

05/04 19:52, 6年前 , 2F
05/04 19:52, 2F

05/04 19:53, 6年前 , 3F
05/04 19:53, 3F

05/04 20:58, 6年前 , 4F
Agree
05/04 20:58, 4F

05/04 21:07, 6年前 , 5F
嗨 感謝大家回覆 希望有其他想法的人可以也分享出來~畢
05/04 21:07, 5F

05/04 21:07, 6年前 , 6F
竟我的經驗有限 講的內容可能不是那麼全面~謝謝!
05/04 21:07, 6F

05/04 21:53, 6年前 , 7F
好文推推
05/04 21:53, 7F

05/04 22:37, 6年前 , 8F
好文推,值得省思
05/04 22:37, 8F

05/05 01:36, 6年前 , 9F
謝謝分享~
05/05 01:36, 9F

05/05 08:30, 6年前 , 10F
全文不貼出來?衝點閱率?要不要貼你個版就好。
05/05 08:30, 10F

05/05 09:13, 6年前 , 11F
嗨 謝謝你提出你的看法. 因為全文超過1,500字 考量ptt一
05/05 09:13, 11F

05/05 09:13, 6年前 , 12F
般不便閱讀長文的特性 所以才只貼摘要.
05/05 09:13, 12F

05/05 10:08, 6年前 , 13F
其實文章沒很長 你可以考慮貼在ptt就好
05/05 10:08, 13F

05/05 10:37, 6年前 , 14F
Ok 之後會嘗試這種方法. 我的本意還是希望可以針對主題進
05/05 10:37, 14F

05/05 10:37, 6年前 , 15F
行交流跟討論 希望不要因為貼文問題而失去這種機會 謝謝.
05/05 10:37, 15F

05/05 10:42, 6年前 , 16F
要交流就把文章貼出來
05/05 10:42, 16F

05/05 15:04, 6年前 , 17F
不貼全文根本不想點進去,看多了衝點閱率的部落客
05/05 15:04, 17F

05/06 00:39, 6年前 , 18F
其實你可以先節錄一段比較有共鳴的部分 有興趣的人
05/06 00:39, 18F

05/06 00:39, 6年前 , 19F
再點進去連結
05/06 00:39, 19F

05/06 17:15, 6年前 , 20F
不貼文上來絕不點擊
05/06 17:15, 20F

05/07 05:32, 6年前 , 21F
05/07 05:32, 21F
※ 編輯: yichih (123.193.14.180), 08/09/2018 15:35:29 ※ 編輯: yichih (123.193.14.180), 08/09/2018 15:39:53 ※ 編輯: yichih (61.222.32.178 臺灣), 04/16/2020 21:08:50
文章代碼(AID): #1Qx30BZo (Sa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