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文章] 【Cheers雜誌】放膽談薪水

看板Salary作者 (肝腸寸斷)時間18年前 (2006/02/26 20:01),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share 看板] 作者: Transistor (電晶體) 看板: share 標題: [文章] 【Cheers雜誌】放膽談薪水 時間: Sun Feb 26 02:54:23 2006 談薪水,總是讓你又期待又怕受傷害嗎?就讓專家教你如何勇敢談「薪事」,打造自己的 身價!  面試主管:王先生,我們覺得您的學經歷背景及各項能力條件,都很符合公司的需求。 我們很希望您盡快報到,關於薪資的部份,不知您有沒有什麼期望?  王先生:嗯……,沒有,我想就依照公司的規定吧。    薪水,是每位上班族最切身的需要;日夜奔波、賣力打拼,無非就是希望藉由工作,實 現自我的成就感,換取應得的報酬。  只不過,再怎麼滔滔雄辯的人,面對談薪水這事,還是常常啞了口。大多數人都習慣用 一句話當標準答案──「沒關係,依照公司規定」含糊帶過。  「我都笑說,看公司規定是最鄉愿了!」美商惠悅企業管理顧問總經理王伯松指出,公 司的薪資政策在相當程度而言,代表著它看待人才的方式。有能力、表現好的人,自然就 應該獲得合理的報酬。因此,「如果你是人才,在這家公司又沒得到適當的報償,最好你 要思考其他出路。」 談薪水是「健康的」    上班族面對談薪水的首要心態,就是不要畏畏縮縮,敢於提問。  「找工作的人通常都很低聲下氣,」安侯企業管理副總經理曹坤榮表示,東方人對於薪 資比較保守,但是求職者應該在面談時,就要釐清職務內容、目標、責任,及組織的未來 計劃等等,從而了解你的績效將如何被評估。  藝珂人事顧問總經理陳玉芬也指出,薪資就是供需決定的問題,對方有人力的需求,你 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我們要會問,不問就沒有權利知道,」陳玉芬直率地表示,求 職者都太處於被動狀態,往往是人家問什麼,就答什麼。然而換個角度想,「雖然我是被 你(公司)選的人,我也可以是選你的人啊!」  別以為只有資歷較淺的人不敢開口談薪水;專門從事中高階管理及專業人力資源服務的 經緯智庫總經理許書揚表示,許多中高階主管也常常僅得到公司一句「絕對不少於原來薪 水」的擔保,就不清不楚地轉職了。直到1個月後,打開薪資單才一翻兩瞪眼。  「先小人後君子,免得你在轉職時兩敗俱傷,」許書揚認為,要避免「進去才知道真相 」後悔莫及,就要在一開始對薪資結構及市場行情,有個全盤的了解,才能綜合所有客觀 資料,為自己爭取到等值的身價。 透視你的薪資袋  去年7月1日勞退新制上路時,一般多擔心企業會調整薪資結構、巧立獎金名目,以降低 營運成本。過多的薪資名目,往往讓上班族搞不清楚,到底哪一塊代表什麼意義?本薪和 月薪有何不同?年終獎金的計算,有沒有包含伙食津貼和全勤津貼?  「現在的薪資結構對一般人而言太複雜,所以要先去了解,」陳玉芬提醒上班族,面對 薪資第一件事,就是去定義哪些是經常性薪資、哪些是非經常性薪資;哪些又屬於績效獎 金?她表示,所謂經常性薪資就是指,無論它是什麼名目,你每個月都可以拿到的內容。 如果公司分成很多名目給,就要擔心在什麼情況下,這些名目會被拿掉?  許書揚認為,薪資細目化的最大影響,是在年終獎金及退休金提撥金額的多寡。到底公 司是根據底薪、還是總固定薪資來提撥退休金,上班族可能要仔細留意。  依據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所謂的工資,乃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 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 之經常性給予均屬之。而像是紅利、獎金、三節獎金、醫療補助及差旅費等,則不包括在 內。  也就是說,基本固定薪資加上經常性津貼,乃屬於經常性薪資。其他如變動獎金、福利 ,及長期獎勵等項目,即屬於非經常性薪資。  除了本薪之外,通常上班族的薪水單上,都會有1,800元的伙食津貼,這是屬於員工薪 資的免稅額度。此外還可能有交通、職務等各式各樣的津貼。依據勞委會解釋,這些包括 全勤獎金、團體獎金、績效獎金,乃因工作而獲得的報酬,即屬於工資的範疇。於計算退 休金時,自應作為提繳的工資計算。  「任何津貼如果是經常性工資,就應列入勞退金提繳的計算基礎,」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執行長林由敏表示。  只不過,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由於各公司對於「經常性」的認定常常互有說 詞,或想辦法規避,因此便形成很多「模糊的灰色地帶」。上班族在談薪水時,更應該去 了解經常性薪質及非經常性薪資的內涵,確實掌握自己的權益。   避開大忌,站在合夥關係的角度來談  薪水到底該怎麼問?或哪些該問、哪些又不該問呢?  提到談薪水的大忌,經緯智庫總經理許書揚認為,東方人的習慣就是,「不要主動去問 ,要等對方主動提了才能問。」尤其要幾乎已經確定錄取了才問。  比較令人洩氣的是,求職者往往好不容易進入決選階段,「十之八九開口卻是問:『你 們的福利怎麼樣?』」安侯策略及人力資源諮詢服務協理趙銘崇不解地搖搖頭。  惠悅總經理王伯松強調,求職者應該以站在partnership(合夥關係)的角度來跟對方 談。「如果你想得到較好的薪水,第一你就要展現你的能力;如果你沒那個能力,你就要 展現你的commitment(承諾)去增加你的貢獻度,」王伯松認為,承諾甚至還比能力還重 要。 看整體年薪、獎金則多問經驗值    至於如何問薪水,藝珂總經理陳玉芬指出,應該要從整體年薪來看,去評估最低跟最高 可能拿多少,尤其是變動薪資比重較高的職務。因此,要去分別了解經常性薪資及非經常 性薪資的內涵,以及可能取得的條件為何。  就經常性薪資而言,陳玉芬建議要去了解該職務真正的底薪涵蓋哪些項目,是不是有什 麼名目可能在什麼情況下拿不到?  而就非經常性薪資而言,就要清楚公司如何做績效評估。陳玉芬進一步指出,更重要的 是,要去思考那個目標是不是一件很難達到的事。因此要多問該公司過去的經驗值,例如 問對方:以一個團隊來看,大概有哪些人可以達到那個目標?有多少百分比的獎金?為什 麼是這樣的結果?「從過去的經驗,就可以知道那個目標是不是合理。」  有鑑於愈來愈多公司提高變動薪資的比例,王伯松特別強調,如果你是要從一個高本薪 、低獎金,轉到一個低本薪、高獎金的公司去,就要仔細評估風險。「你要衡量你有多少 的把握去拿到那一塊,因為真正能談定的只有固定薪那塊。」  另一方面,陳玉芬也表示,有時談薪水表現得太強硬,大家也都會張大眼睛來看你,「 不只你的老闆在看,全公司的人也都在看你。」因此,你的路應該走得很長遠,最好進去 時是低調,然後讓人家慢慢看到你的表現。 3段職涯,3種思考    不同職涯階段的上班族,對於薪水這件事,就有不同的需求及想法。  對於新鮮人,陳玉芬直言:「錢不是issue(重點),沒有人談錢的,而是要思考你要 去哪裡,你該如何進去。」因為新鮮人都有一定的行情,上下差別不會到5千元,不要因 為幾千元去浪費一個工作機會,最重要的是工作本身的學習機會,以及具不具備成長性。  許書揚也強調,年資5年以下的人就像海綿一樣,應該以吸收新知為要務。而選公司對 新人而言是重要的,到大公司可能整個學習環境、工作團隊都是一時之選,可以讓你在起 步時,就有很好的基礎。  至於30~40歲的上班族,陳玉芬和許書揚均表示,重點在於尋求舞台,增加管理經驗。  「頭銜對職涯發展是很重要的,」陳玉芬甚至指出,如果你已經工作5年了,就應該想 辦法找到管理的職務。「如果5年、10年都還沒有辦法到一個管理職,那你的career是很 危險的。」  而40歲以上的上班族,許書揚則認為,首先是要看公司所處的產業及產品是否有競爭力 ?你可以發揮的舞台空間大不大?最後才考量到薪水。  許書揚提出多年的觀察,中高階主管的成敗關鍵,往往是跟老闆的風格有關。因此他建 議中高階主管更要慎重去了解企業文化,甚至可以主動要求和其他部門主管見面,進一步 掌握公司概況,看看自己跟老闆的風格合不合。  無論在哪一個職涯階段,陳玉芬認為:「有名就有利──你有什麼樣的title(頭銜) ,就有什麼樣的package(薪酬組合),不會差太多。」因此,在薪水之上的發展性,更 是每位工作人首要的思考方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08.183

02/26 03:56,
推~這篇寫的不錯~
02/26 03:56

02/26 04:35,
@@! 不錯~~
02/26 04:35
denst: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2/26 06:08

02/26 11:23,
寫的不錯 推
02/26 11:23

02/26 18:59,
推一個!
02/26 18:5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8.235

02/27 00:08, , 1F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
02/27 00:08, 1F

02/27 00:16, , 2F
為什麼他講話不中不英
02/27 00:16, 2F

02/27 00:26, , 3F
推樓上..據說英文半吊子的人特別容易如此
02/27 00:26, 3F

03/26 19:26, , 4F
文章代碼(AID): #140PYCjt (Sa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