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為什麼Mario Mendoza很重要? [2]

看板Sabermetrics作者 (Creep)時間17年前 (2006/11/27 21:20),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未經處理數據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需要取代層級的概念?難道不能直接看球員的數據來說他有多好嗎? 你或許有判斷一個球員好壞的直覺。如果你看到一位打率0.320和120打點的打者,你 會知道他是個好打者。但這是因為你內心已有關於多少打率才叫好跟一個第四棒會得到多 少打點的概念。你已有一套自己的價值判斷。 同時,全壘打及打點數目是跟打數有很大關係的。如果一位球員打了十隻全壘打跟30 分打點,你將會因為以為他是打完整季的球員而不會特別在意。但是如果你發現他只花了 150個打數達到,你的認知就會改變──他正邁向在600打數內打出40發全壘打和120分打點 的路上。你必須同時考慮球員打上場時間跟他貢獻分數的速率。 此外,“好”的定義也會隨著聯盟的其他人而改變。如果聯盟的平均打率只有0.245 ,像1963的國聯,那麼0.280將會是全明星等級的打擊。而在1999的美聯,當時的平均打率 是0.275,那麼0.280的打率將不會有啥人注意到。你必須知道整體環境的成績來對未經處 理的數據轉換成你認為的價值。 不同的位置也期待有不同的攻擊能力。游擊手在防守上的責任重大,而且只有非常少 的人能守,甚至最有天賦的一群,也不一定能夠防守的很好。所以找到好打者的機率也成 比例的下降。這也是為什麼游擊手總是打的比一壘手糟(儘管是Miguel Tejada, Derek Jeter,和前游擊手A-Rod和Nomar Garciaparra)。一個在Mendoza程度的打者不可能在大聯 盟的右外野打滾九年。同時也很難量化守游擊跟守右外野的困難度,有些需求在各個守備 位置會有所不同。 -- 那時我參加比賽 有很多國家參賽 而妳要我問到20種我愛妳的說法 不然就會生氣 我用我的破爛英語跟很多人溝通 還被俄國人騙寫下"俄國人是世界的王"的字 然後自己還加了廣東話 客家語 台語充數 現在想想也蠻傻瓜的 因為上Google就不只百種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253.86

11/27 21:59, , 1F
我發現我都先End看簽名檔orz
11/27 21:59, 1F
※ 編輯: WillWaiting 來自: 220.137.253.86 (11/27 21:59)

11/27 22:22, , 2F
+1
11/27 22:22, 2F

11/28 14:03, , 3F
+1
11/28 14:03, 3F
文章代碼(AID): #15QkOVAB (Saber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