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身障專線打不通+社工們,您為何不生氣合併回應

看板SW_Job作者 (居隱)時間14年前 (2010/03/18 12:06), 編輯推噓2(2010)
留言12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lighthearted (政閎)》之銘言: : ※ 引述《f14mp5 (居隱)》之銘言: : : 佩服Tony大...分享這麼有料的實務經驗,小弟我看了都=.=" : : 記得曾看社會救助規定,原理是希望親友、民間互助 : : 如社會支持網絡不足再由官方協助(這是後來領悟的) : : 但經過實際操演,聽說內政部準備送修正草案,不知內容為何? : http://www.moi.gov.tw/news_detail.aspx?type_code=01&sn=3740 : 社會救助法有他立法的目的與精神 : 修法的一些說詞,上面的連結有,附件包括修哪些條文 : 其實f14mp5你之前有貼過相關新聞在#1BJ2zY1g 呵呵,竟然忘了什麼時候貼的XD : 也許社工自己有更多的期待,但是理想的實踐不必然在於行政的違背, : 要嘛向上反應或走體制內改革、要嘛走體制對抗或倡議, : 但身處在公部門的社工,許多人考量後當下能做的就是盡力連結民間資源, : 特別是幫助有需求卻沒辦法進入國家照顧體系的人。 : 這也是社會個案工作所做的事情,了解需求/問題,然後連結社會資源予以協助。 : : 或許如前篇問如何介紹社工行業,當一般人形容社工:「是領錢的志工、政府的人馬」 : 有支薪是為了區分社工與志工最基本的分法,而不是說社工只是有領錢的志工, : 社工未必是政府的人馬,但相對比較熟悉政府福利服務與資源, : 社工也可能為了個案的權益,起身與國家對抗(即使在台灣可能比較少見..) 的確,像有些經濟狀態不佳的人,受到種種原因無法申請低收入戶證明 或身心功能影響到生活能力但沒嚴重到符合身心障礙標準,拿不到身心障礙手冊 皆無法得到官方甚至一般看證明的服務 短期來看,個案的權益不能等,連結有彈性的民間資源有需要 (前幾天推的服務訊息是好例子) 長期來看,以後可能有類似情形,再用修法、理念宣導改善,減少窘境 : : 「像神一樣非常有愛心」 : 這樣說也未必是錯,因為社工還有他的個人特質存在, : 只是這不盡然是社工一職,從事服務必然需要具備的能力。 : : 嗯,是該說清楚講明白的時候了 : 社工本來就很難三言兩語講清(也可能是我表達還不夠好XD) : 我前篇有提到社工是一套"特定的"、"多元納入的(新增)"助人想法與歷程, : 這個想法可能很難說清楚,甚至可能知道自己在做社工但不知道怎麼表達, : 因為這個想法是涵括許多概念在裡面,一旦簡化就偏頗了, : 至於歷程,我指的是社會工作發展的歷史,當中包含了三大方法等等產生的故事。 : 用「社工是一門助人的專業」的定義過廣,好多職業也是在助人阿 : 那如果我今天當餐廳服務生很專業,也可以自稱社工嗎? : 況且專業一詞對大眾來說又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 社工師法裡的定義,一樣很廣並且有點抽象,但修改一下或許可以用, : 先不論可能有人覺得社工師法很個案工作取向,使命有模糊地帶。 : 「社會工作師,指依社會工作專業知識與技術,協助個人、家庭、團體、社區,促進、 : 發展或恢復其社會功能,謀求其福利的專業工作者。」 : 這段是社會工作師的工作。 : 刪減修改一下 : 「社會工作指依社工知識與技術,協助人促進其『社會功能』的工作。」 : 但這個定義,基進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應該會反對,可能要改成之類的.. : 以下是我隨意想的.. : 「社會工作指依社工價值與才能,協助人改善社會環境的工作。」 : 唉..我也想不到什麼統一又簡單的好說法阿.. : 有興趣的人幫忙想想..不要只當民眾等答案阿.. : (在這說話好怕說錯阿..我只是班門弄斧、拋磚引玉阿..) 還好啦,在PTT發表意見就得接受網友洗禮 記得之前寫《維護民眾福利權益的行業──社工》文章時,花不少時間 從實務工作+參與研討會吸收經驗和知識→好幾年 動筆到完工,修稿確認能真實反映社工行業實情→三個月 因為社工專業領域有夠多,要濃縮成將近1000字文章蠻費工 而且還沒找到社工界的招牌動作... ----------------------------- 另外之前「社工們,您為何不生氣?」標題好像用得太重... 經過各位前輩指點,這幾天猛查社工工作情形研究資料,希望補足觀點 原本採取此行動用意是當初成立部落格「總站」時 打算用力推社福服務訊息,讓民眾更容易得知 可是從各種方式得知,大部分社工工作量多到影響服務品質、人力及身心狀態消耗重 本來想在「衛生福利部」定案那一刻進行「福隆計畫A」,提醒注重社福體系 但想想此招太狠,會觸犯不少社工倫理:注意言行、維護個案權益等,甚至害到學弟妹而 忍下來... 但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而準備提出建議向官員陳情,如能因此改善社福體系最好 即使沒能改善,就等到社工過勞死、家訪被殺害(美國「麗莎法案」起源)或性侵害 和發生更多家暴案、棄嬰、自殺案來不及處理,官員再亡羊補牢 只是代價太大... (1.)有效傳遞社福訊息: 或許和在民間單位工作有關,要達到預定服務量、傳送理念,深深覺得宣傳很重要 加上大眾媒體用圖像、輕鬆方式傳遞訊息,一般民眾因此常討論電視、廣播節目內容 宣傳效益非常強 且不少老人、身心障礙者、兒童能力有限,要從資訊豐富的網路得到資訊有些限制 及大部分民眾住在都市,鄰里間互動有限,搞不好不認識里長 因此偏好大眾媒體,才會提出以大眾媒體有效傳遞訊息,給更多需要服務的人 最近作了項測試: 在《未婚年輕人發生性行為比例變多原因》作品: http://f14mp5.spaces.live.com/blog/cns!FB0FA913D381D51!5421.entry 附上勵馨基金會的青少年未婚懷孕專線0800-25-7085宣傳圖片 將連結貼到PTT的joke版、公視網站《爸媽囧很大》節目討論區,結果: PTT的joke版→瀏覽數爆滿,應該有100人,但評價滿江紅 《爸媽囧很大》節目討論區→瀏覽數略少,約20次,但沒挨罵 由此證明連重視「目標讀者」概念的小弟我差點忘了=.=" 也認為其實不一定要靠官方、花大錢,只要依服務對象特性選用適合宣傳方式就能改善 ◎結論:可多動腦筋想方法再積極宣導,不一定要靠官方,撤回 (2.)社工工作內容能見度: 這部份跟第3項有關係,要改善社工工作條件前,說服民眾是一定要的 因為社工薪資是民眾給的,像自願捐款、彩券、購買義賣商品,和強制保險費、稅金 如讓民眾認同以下觀點(作家九把刀寫的),較能得到民眾支持: http://www.wretch.cc/blog/Giddens/9149860 《大家注意一下------慈善捐款的排擠效應!!!(加一堆電影推薦啦)》 別忽略,我們捐款給某一機構做慈善, 該慈善機構會使用善款的15%當作行政費用。 行政費用自然是需要的: 1.沒道理做慈善的人都得是志工,做慈善,值得我們花錢去養專家。 2.往往社會缺的不是善款,而是善款的執行效率,有效率的行政值得花錢。 但由於不是每一毛錢都會「直接」被用在慈善上, 而是有15%會跑到行政運作上,所以我們更要慎選受捐款的機構, 不然會讓不肖機構「賺」很大。 可是這幾天猛查資料,包括博碩士論文、社工專協、勞委會、教育部等 對社工工作情形研究資料有夠少,大部分專重部分領域、地區,全面性的更少: 《世界各國社會工作專業制度之比較及國內社工人力需求、運用、困境因應之調查評估研 究》-92年 ↑手上有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力推估之研究》-96年(皆由社工專協承辦) ↑找不到 勞委會還把社工和醫療行業算在同一類別(90年以前是分開的) 明明目標、工作流程不同... 光是受雇與自行開業比例就有討論空間,社工開事務所的屈指可數呀: http://www.iosh.gov.tw/Book/Report_Publish.aspx?P=1171 《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2007年》(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手上有 http://www.iosh.gov.tw/shk/SHKIndex.aspx 「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知識網」 ◎結論: 1-社工工作內容介紹自己來,像訂定台灣版《社工員的故事》寫作計畫 2-官方應將社工和醫療行業分來統計、研究,並增加社工工作情形研究 (3.)增加人力改善社工工作量: 3-a.提升社工薪資: 幾乎所有相關研究都指出薪資偏低是影響社工人力重要因素 去年全國民間社會福利會議特別開專題討論: http://blog.udn.com/orchid1974/3565923 《2009全國民間社會福利會議順利召開達成四項共識》 雖然小弟我不是官員、也沒吃公家飯,對官方敘薪方式不了解,僅能作策略提案 既然版主建議應深入思考,看了版主收藏文章和自行思考,注意到幾個重點: 1.薪資高低v.s.人力增減:可用第(2-1)結論,讓民眾贊成人力與薪資同時增加 2.官方增額v.s.民間多聘:考量各組織特性、防止人力過剩,而推薦外包 3.真心誠意v.s.坐領乾薪:可用第(2-1)結論,增加真正願意投入社工行業的人 ◎結論: 1-對官方內部各身分、相關補助方案社工,依年資多寡、證照與否、工作經驗、 服務領域危險度及地區等,適當調高薪資維持生計,吸引人才投入。 2-透過結論(2-1)(2-2)增加支持 3-b.提供其他專業支持服務,維持工作動機: 目前可確定部分縣市社會局處幫社工投團體保險,但翻遍相關研究,幾乎沒討論 ◎結論:透過結論(2-2)處理,請求進行更深入研究了解,再決定進一步行動,撤回 3-c.提供房租等補助,讓社福工薪資正常: ◎結論:透過結論(2-1)、(2-2)處理,這是結構問題,撤回 4.整合臨時方案,有利經驗傳承、服務連續: 的確,有時因為特殊原因,得訂定臨時方案立即協助,不一定要整合 可是這年頭各種危及民眾福利權益事件越來越常見 需先整合出一套系統,整合法規、部門、人力 先作好訓練、經驗傳承,穩定社工士氣,不用擔心隨時沒工作;防止疊床架屋窘境 ◎結論:如以後推出臨時社福方案,須在結束執行後一年內討論決定是否和現有體系整合 為服務各位前輩的眼睛,再整理一下預定建議內容: 1.官方應將社工和醫療行業分來統計、研究,並增加社工工作情形研究 2.對官方內部各身分、相關補助方案社工,依年資多寡、證照與否、工作經驗、服務領域 危險度及地區等,適當調高薪資維持生計,吸引人才投入。 3.如以後推出臨時社福方案,須在結束執行後一年內討論決定是否和現有體系整合 依照研考會要求官方在99年4月30日前訂定衛生福利部組織架構,及4月2日社工節 畢竟這次是官方社福體系大變動,是台灣社福體系重要時刻 別忘了官方在社福體系戲份不少 時間確實有些緊湊,希望能在這幾天行動 畢竟官員收到信、看完信、思考、作出回應得要花時間 給行政部門參考、討論也要花時間,早些行動較有利 ----------------------------- http://f14mp5.spaces.live.com 居隱的文藝創作總站 歡迎常來看看^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48.123

03/18 20:21, , 1F
為什麼一定要有一個"社工的招牌動作"?
03/18 20:21, 1F

03/18 20:21, , 2F
社工的服務跟內涵是一個動作就可以化約的嗎?
03/18 20:21, 2F

03/18 20:22, , 3F
相信警察 教師 律師 醫師 等職業會被大眾理解,不是靠著
03/18 20:22, 3F

03/18 20:22, , 4F
一個單一的"招牌動作"而已
03/18 20:22, 4F

03/18 22:12, , 5F
呵呵,所以後來想想這不用急,原本想另補文章的說
03/18 22:12, 5F

03/18 22:13, , 6F
繼續提供服務讓民眾了解社工在做什麼,發揮想像空間吧
03/18 22:13, 6F

03/18 23:02, , 7F
....................
03/18 23:02, 7F

03/18 23:44, , 8F
最近新聞常提到社工 是我太敏感嗎?
03/18 23:44, 8F

03/18 23:55, , 9F
社會新聞幾乎都會帶個社會處出來,我們單位每天都會注意報紙
03/18 23:55, 9F

03/18 23:56, , 10F
報導,其實社會新聞中社工、社福單位出場的戲份不少,三天兩
03/18 23:56, 10F

03/18 23:56, , 11F
投就會有一則。(不過媒體案......有時候案子不如媒體所載)
03/18 23:56, 11F

03/19 09:20, , 12F
好像是吧,到奇摩新聞搜尋欄打「社工」看看唄
03/19 09:20, 12F
文章代碼(AID): #1BeQR2GK (SW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