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我思、我寫、我出版 (前言與背景)

看板STS作者 (貓空都是貓)時間7年前 (2017/05/27 11: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是近日訪台的Ottinger教授參與的計畫,To think, To write, To Publish 簡單的說就是美國的STS學者想要將科技政策更普及化 所以他們跟作家等合作,嘗試書寫更適合大眾閱讀的文章 這篇是小弟跟另外兩個多重奏的夥伴一起翻譯的,還請大家賞光QQ 翻譯文章: Gutkind, Lee, David Guston and Gwen Ottinger (2012). To Think, To Write, To Publish: Science and Innovation Policy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of Creative Nonfiction. The Cairo Review of Global Affairs (Spring):94-105. 譯者前言: 繼上次馬力歐‧比亞裘利(Mario Biagioli)來台時,多重奏選譯他在《自然》期刊( Nature)上刊載的文章〈小心!有人在學術引用賽局裡出老千〉,這次多重奏同樣在美國 卓克索(Drexel)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莞‧歐亭格(Gwen Ottinger)來台的五月,選譯了 她與其他兩位「我思、我寫、我出版」(To Think, To Write, To Publish)計畫發想者 Lee Gutkind和David Guston在《全球事務開羅評論》(The Cairo Review of Global Affairs)裡該計畫的會議側記。 《全球事務開羅評論》是位於埃及的開羅美國大學(American College in Cairo) 國際事務與公共政策學院(School of Global Affairs and Public Policy, GAPP)所 發行的季刊。而關於葛溫‧奧汀格副教授的學思歷程以及其得獎作品Refining Expertise: How Responsible Engineers Subvert Environmental Justice的介紹,可見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杜文苓教授所主持的〈Gwen Ottinger訪台資訊公開平台〉頁 面。 過去,許多優秀的科普作品已經搭起科學與公眾之間的橋樑;然而,科技政策領域仍缺 乏相對應的公眾書寫。透過這篇譯作,多重奏希望向各位聽友們介紹美國科學與創新政策 (Science and Innovation Policy, SIP)領域晚近如何透過文學──更精確地來說是非 虛構創作(creative nonfiction)的文體──積極投入過往「大眾科學傳播」較為忽略 的「科學政策傳播」。而參與該計劃的Gwen Ottinger副教授,便與作家Rachel Zurerck 合作,將過去研究成果以〈淹沒在數據中〉(Drowning the Data)為題,進行非虛構創 作,並投稿至美國國家科學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出版物──《科 學與技術議題》(Issues in Scinece and Technology, IST)的「新呼聲,新取徑」( New Voices, New Approaches)系列專欄。 而若聽友們以台灣的科學與創新政策議題為例,關於中科三期發展區的環境評估程序以 及健康風險評估會議如何進行、關於雲林和台中在管制生煤及石油焦的自治條例差異、關 於台北大巨蛋護樹運動促使台北市政府產生的「移樹SOP」其可能產生的影響為何,上述 這些台灣在地科學與創新政策的種種晦澀細節如何能擴及更多科學與技術面向的討論,並 且將STS研究者的學術結晶以更具親近性的方式帶給大眾?也許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這篇 文章中等待大家挖掘,也期許如此有活力的跨專業合作模式在台灣也得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0.214.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S/M.1495854966.A.869.html
文章代碼(AID): #1PAEzsXf (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