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新書慶生會的小小感想

看板STS作者 (秋)時間19年前 (2004/11/21 22:1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今天下午去參加了"科技渴望"系列的新書慶生會, 有沒有板友也有去的呢?^^ 我個人覺得內容十分的有趣, 把一些大概的感想趁熱與大家分享一下。 基本上整個會議因為扣著兩本書進行, 所以雖然沒有很激烈的火花, 倒是在許多不同的領域上對於sts的位置有了許多討論。 從第一場開始先談創新與使用、教授與黑手, 其實有時候我自己會覺得談論技術講到高科技產業就十分的remote, 也許與自己的關懷多少有關,對於現在最熱門的產業,反而沒有什麼感覺。 記得上次坐在電機館前面時就在亂想, 台灣沒有電子產業真的就會垮掉嗎? 吳泉源教授在下一場時也有提到, 常常我們產業往前衝時,都要走在最前端, 但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技術卻乏人問津, 像是他舉到一些廚房科技的例子,洗好的碗盤如何滴水的設計、 晾筷子的技術、或者是整個廚房以及洗衣空間的配置, 這些技術發展的就不見得快,即便有市場的誘因。 另外像是第三場時雷祥麟教授提到better science的問題, STS是不是可以促成一種所謂的better science? 當然有許多教授質疑如何去定義何謂better science, 雖然在讀本中Epstein的研究彷彿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案例研究, 證明當AIDS患者身體力行的介入醫藥研究時, 的確是產生了許多能動性與力量,從而對愛滋患者有了幫助, 但是同樣的另一篇關於膽固醇的文章卻也對這種介入所能產生的益處有所保留。 吳嘉苓教授也提到其實我們好像常常還是以專家知識在對抗專家知識, 但是有時候我們在STS所學到的卻也是要全盤重新的看待整個知識版圖, 這兩者之間會不會有所衝突呢? 在最後圓桌討論中, 更是有從物理學界、教育界、財經法界、史學界、社會發展學界以及新聞界 各個領域來的學者談他們受到STS思考的啟發。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陳信行教授談到 應該將地方史與科技結合起來才能看到完整的面貌, 而不是地方文史探究時就不去管相關的科技與其的互動。 有老師問到對於學STS的學生來說,怎麼說他是有幫助的, 當然就現實來說這的確是個常常會沈思的問題, 除了在自己已有的建置底下做反省, 對於史學或是社會學門下的學生要怎麼樣可以把這當作利器來進行深刻的批判? 王道還教授開玩笑的說學STS的都沒好下場, 當然也許還不至於有這種先知的悲哀, 不過STS這種問題意識在什麼樣的網絡之下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是在對自己學科的反省,或是社會運動,或是單純的案例研究中? 另外還有許多關於如何跳脫資本主義邏輯的問題, 都希望能與板友們做更多討論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88.248
文章代碼(AID): #11eA89ff (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