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暫時的說法:為甚麼讀「性別研究所」以及꘠…

看板SHU-Gender95作者 (水藍色,白色,紅色)時間17年前 (2006/12/22 23: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gay 看板] 作者: doveman (水藍色,白色,紅色) 看板: gay 標題: 一個暫時的說法:為甚麼讀「性別研究所」以及如何? 時間: Mon Dec 18 23:30:19 2006 此文為摘錄: http://blog.roodo.com/doveman/archives/2580984.html 許多剛認識的朋友,或是始知道我就讀性別研究所的朋友, 大多會問我:「為甚麼想讀『性別研究所』」? 將近四年前,在準備性別研究所入學考試的時候,能簡單且 篤定的回覆這個問題,讀了近乎四年的研究所,開始對之前 的說法與解釋做出一些修正,其實這是一生的反省與自質[1] 的過程,這篇為文與以後的答覆不一定相同,也表示這篇的 說法只是暫時,並非恆久不變的,這與反省歷程中的環境與 所經驗有關。 所以我為甚麼選擇性別所?這個問題還是很難回答,因為有 太多故事了,透過這樣「說」同時「反思」的過程來牢固地 把握一種「現實」,重新確立「敘說者/知情者」的豐富描述 ,因此,不只是單純的檢視我的感知,同時藉此通過有選擇的 回憶過程敘說,放置於更大的時間脈絡下進行觀察與反省,然 再詮釋如此之生活作為具有怎麼樣的意義,就某層面而言,敘 說是種「後遺」(aspre-coup),一種「虛構」(fabrication) 的,是種時間的空間化(張小虹,2006:236)。不管如何,敘說 是無法涵蓋整體過去的經驗,因為有些經驗是尚未完成的經驗,也 許有些經驗也無法成為故事,也許是因為我們缺乏敘說的資源,也 或許是我們缺乏詞彙運用與表達的能力(廖世德譯,2001:13-14)。 這是個大哉問,關於生命歷程的大哉問,同時也要精煉此歷程以回應, 所以能說我的「性別研究」歷程是顆「舍利子」嗎?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張小虹(2006)反文化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2。 廖世德(2001)譯,David Epston著。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台北:心靈 工坊。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D. Jean Clandinin, F. Michael Connelly著。敘說研究:質 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心理。 蔡麗華(2005)敘試探究探討,人文社會科學的邏輯(黃瑞祺、羅曉楠主編),頁73-96, 台北:松慧文化。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卓耕宇(2006)從「一個青少年愛滋男同志自我生命敘說之研究」:看見女性主義教育學 的想像與實踐。性別平等教育的挑戰與前景:亞太地區第二屆國際研討會,香港:香港教 育學院。 ------------------------------------------------------------------------------- - [1] 自質的意思有二:其一為自我質疑,其二為自我思辯品質的提升,前者是過程與手段 ,後者則是前者產製與互動下的可更型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58.175.182

12/18 23:34,
我看到我老師的名字了..........................
12/18 23:34

12/18 23:39,
哪位呢?
12/18 23:39

12/18 23:42,
小潘潘~~>w<
12/18 23:42
doveman:轉錄至看板 Feminism 12/18 23:44

12/18 23:52,
我的目標就是性別研究所,但是我沒唸過社會學...
12/18 23:52

12/18 23:53,
本身念文學類,感覺不太可能考上...沒啥自信。 :(
12/18 23:53

12/18 23:57,
其實社會學與文科相去不遠 所以 不難唸 樓上加油
12/18 23:57

12/19 00:03,
狠歡迎跟我一起討論啊 ^^
12/19 00:03

12/19 00:52,
我想到學期初的自介...為什麼會想念性別所?我整個就亂講
12/19 00:52

12/19 00:54,
因為原因真的一時也說不上來 光憑興趣二字作理由又太糟XD
12/19 00:54

12/19 00:55,
理由可以很性別 又可以很不性別
12/19 00:55

12/19 10:58,
josh093 多分享一些嚕 ^^
12/19 10:5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58.175.182
文章代碼(AID): #15Y_g7V8 (SHU-Gender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