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閒聊] 歐陸系耳機的設計思維

看板SFFamily作者 (迷惑失道)時間14年前 (2009/10/22 15:1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Headphone 看板] 作者: takase (............) 看板: Headphone 標題: [閒聊] 歐陸系耳機的設計思維 時間: Tue Oct 20 23:30:20 2009 日系耳機和歐陸系耳機規格差異在哪? 看到這個問題,可能一堆人會想:啊不都差不多? 比較敏感的人可能會想到日系耳機阻抗偏低,歐陸系耳機阻抗偏高 這是一個答案 另一個答案一般人可能不太會注意到:power handing,也就是最大承載功率 先來講阻抗的差異 這樣的差異主要在於音圈的材質:與日系耳機強調6N"銅" 7N"銅" 注重音圈導電性的走向不一樣 歐陸廠重視的是音圈的質量:不管是森海、AKG還是beyer,音圈的主要材質清一色都是鋁 鋁有什麼好處? 比重夠輕,可以有效壓低單體的運動質量 然而壞處就是導電性不比銅高,效率低落,阻抗高 所以這就是歐陸各廠各出奇招的地方了,不管是材質上的變化,要不然是音圈形狀的變化 總之雖然是看起來很菜市場的鋁材質,各家都有自己一套企業機密在 AKG的鋁扁線音圈、森海的鋁帶(ribbon)音圈,beyer的600歐姆極細音圈 總之都是規格外的特注品,不能單純的和市面上耳機用的鋁質音圈相提並論 接下來談承載功率 對比日系耳機動輒1000~2000mW的承載功率,歐陸系耳機的承載功率乍看之下小的可憐 就算是最大的森海賽爾,也只不過是500mW而已 有沒有搞錯?承載功率不是越大越好? 然而問題並非如此單純 和承載功率直接相關的有兩點 一是單體的衝程,即音圈的長度 通常音圈繞的長度 (不是圈數)越短,衝程越短,所受的磁力越均勻 但是也就越容易卡圈 (輸入功率過大,導致音圈脫位),一次推動的空氣量也就越少 一是音圈的散熱:音圈越細,散熱面積越小,越容易因為溫度過高而融毀 不過耳機不用擔心這問題.....除非是擴大機的輸出直流問題,不然在你成功燒掉耳機 的音圈之前,耳朵大概會先聾掉 而在音圈過熱之前,耳機的失真恐怕就已經大到很可以明顯察覺的地步了 我不知道日廠有沒有灌水,歐陸各廠在這點上有一套嚴謹的規範 他們大多以持續24小時運作而沒有嚴重失真情況來當作最大承載功率的標準 以上是音圈的部份,接下來講振膜 歐陸系耳機的振膜清一色使用聚酯薄膜材質,這種材質也是菜市場滿街走的類型 小至MX500,大至HD800,都是使用聚酯薄膜材質 這種材質最大的缺點在於剛性不足,頻率響應範圍受限 優點在於頻率響應的滾降很和緩,盆分裂失真的情況比較不嚴重,高頻段相位失真的情形 也比較好 嗯,接下來又是各家歐陸廠大顯身手的時候了,透過特殊的結構或塗料來強化 振膜的剛性、阻尼,提昇頻率響應,降低失真 這部份AKG頗具代表性,以K1000為例 : 四層複合振膜,特殊塗料 K701的異厚結構、雙層複合振膜 森海的DUOFUL振膜和環狀振膜 Beyer的塗了厚厚一層不乾膠,高爾夫球紋路的振膜 大抵上比較偏抑制實際發生的失真情況,也就是失真可能發生了,但是被控制在一 定範圍內 這樣的設計取向和日系極端重視振膜剛性的傾向很不太一樣 R10的生物振膜和010的奈米振膜先別提,SONY在7506或V900的振膜是蒸鍍上金屬材質 的聚酯薄膜振膜 ATH我沒研究,最近新興的DENON則是使用複合纖維振膜 設計思維是"一開始就不要有失真" 以上是很簡單的概括,實際取向上還是有各自的差別 再來是磁路系統 這部份是日系廠商佔優勢,原因無他,日本對磁性材料的研究一向處於領先地位, 近水樓台先得月也 歐陸系廠商則積極導入(參考)新設計,引入新的工具 像是HD650就使用了電腦來計算、最佳化磁路結構.....也因此我猜650是 (故)歐陸三旗艦中磁路效率最好的.....磁束密度達0.9tesla 而現行旗艦HD800則有1.1tesla (如果SENNS宣傳人員沒唬爛的話) AKG磁路系統不詳....不過有Harman/Kardon集團的資源,應該也不會太差 都能用雷射儀去測振膜失真情況了...... Beyer則是謎團多多.....甚至連他家耳機什麼時候導入釹磁鐵都不太明朗 總之一直到T1才大肆宣傳"高達1.2tesla"的磁束密度 實際上那也不是重點,T1磁路結構重點在"均質化",意思就是那樣的結構能夠 讓磁束分佈的更加均勻,"磁力線要走得路徑比較短" 更有效率的運用磁力,所以那個"能更大聲7dB"就是這麼來的 而另一方面就是磁路結構輕省化,一方面減少染色(振膜向後動作的背波打到單體上是會 有染色和失真的),一方面提昇散熱效率 (這是個重點,因為釹磁鐵怕熱) 至於成本有沒有比較便宜.....我想應該是有的 日系耳機的磁路系統資料也很少.....010我確定使用的是很高檔的N44等級釹磁鐵 磁路結構上也有特殊之處,是類似thiel的結構 http://img.u-audio.com.tw/showimage.asp?imgid=5024568 Ath詳細不明,那個"Permendur Alloy"應該是指導磁板的材料,作用在導引/增強磁束 磁鐵本身應該還是釹磁鐵 接下來.....來談耳機外殼.....(終於快結束了.....) 耳機殼基本結構可以分為"housing" 和"grill" ,或者說是側邊和上蓋(透氣網) 材質主要考量有兩點 1. 剛性 2. 阻尼 3.能量傳遞特性 一般而言,剛性好的材料通常很"脆",阻尼特性通常不太好,不振則已,一振就很嚴重 阻尼特性好的材料又往往剛性不夠,這是個兩難問題 木頭是很常使用的材料,因為實木有不錯的剛性,也夠"軔" 鋁合金的剛性極佳,但是內部必須要再作阻尼的加強 塑料有不錯的阻尼特性.....但是強度不夠 這又是各廠顯神通的地方了,日系在這方面可以說是多采多姿,木頭、金屬、碳纖維 而歐陸系則是以塑料為主.....可以敲敲K701和HD650側邊那圈,那不是單純的塑料 聲音鈍鈍的,應該是特殊的強化塑料材質 一直到HD800,也還是使用玻璃纖維和尼龍複合而成的特殊塑料,單位成本並不比 金屬或木頭便宜 beyer DT770/880/990的設計比較極端.....等下再談 講半天好像沒有講到第三個要素?對,這才是重頭戲 能量傳遞特性,也就是高低頻能量在各種材料中散失的速度並不一致 這就是最直接的"音染"來源 (就我所知) 借用一下wilson audio的說明,可以不理他家老王賣瓜,看圖就好 http://wilsonaudio.com/company_html/ae_cabinets.html 像是實木中低頻段的能量散失比較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木頭味" 金屬在特定高頻段的能量散失情況有peak,也形成了獨特的音染 當初HD800剛發表的時候,有人問了森海工程師: 為什麼不使用金屬材料 森海工程師意味深長的回答了一句"因為沒有比較好聽" 回到塑料材質上,至少這東西沒有我們想像的差,前面說到DT770/880/990 設計極端........原因在於beyer一定程度放棄了剛性與阻尼特性,追求理想 的能量散失特性和速度,這方面直接與中頻的清晰度相關連 好像忘了誰? 沒錯,Grado是這方面的老手,金屬/實木複合材質耳機殼的設計 恐怕也是為了追求理想的制振/ 阻尼/ 能量傳遞特性 而衍生出來的 前兩項還能用計算的,第三個如果沒有精密的儀器,恐怕只能靠不斷地試誤, 或者說"調音" 所以RS1和一些日系耳機號稱測試了數百種實木材料才完成設計 我是完全有理由相信的 講半天housing, 好像還沒講到grill? grill對開放式耳機的影響比較大,很妙的是不分地域或設計走向 大家不約而同的使用金屬材質的grill,不管是T1/K701/HD650/800,RS1/PSK, AD1000/AD2000 如果是喇叭的話,金屬透氣網會略為衰減極高頻,讓高頻比較華麗 但是是否能套用在耳機上我就不清楚了 開放式還是封閉式? 這部份的選擇或許只是偶然的問題,封閉式能取得較好的低頻響應 如果內部吸音材料使用得當,音染也可能比開放式來得小 隔音也比開放式好上不少,特別是環境噪音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嚴重 封閉的結構也一定程度維持了單體工作環境的穩定 開放式能借用內外密度不同的空氣一定程度抑制振膜的失真,也有著較自然的空間感 雖然工作環境相對不穩定..... (Headwize有作過一個有趣的實驗,HD600靠牆角聽和不靠牆角聽會微妙的 影響失真分佈的情況) 這兩種互有高下,不過很肯定的一點是開放式耳機的設計難度要比封閉式高一些 (動圈而言,靜電耳機的話反而是封閉式的設計難度較高) 最後,如果說每個廠商都有自己最堅持追求的目標,那麼下面就是我對這些目標的推測 與猜想 SENN 盡量壓制振膜在前後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失真,即使犧牲振膜面積也在所不惜 所以SENN的THD一直維持在業界龍頭水準,而從這點也可以想見HD800的可怕之處了 :振膜比同等級耳機還要大,失真卻低得多...... AKG 追求完美的活塞運動,盡量維持一定頻率響應內的平均音壓:也因此音壓隨著頻率響應 提高而降低的現象減輕很多,這直接導致了穩固的音像與明確的定位 Beyerdynamic 速度,為了速度寧願犧牲一切,沒有其他的,無所不用其極的壓低單體的運動質量 得到了同等級耳機中最優異的瞬態/相位響應特性...... 先這樣吧......想到再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1.210.68

10/20 23:36,
推好文~ 下一支考慮收A社或S社的~(如果有錢Orz)
10/20 23:36

10/20 23:38,
讓我想到stax 也是效率低落,極輕巧的振膜,重視推動空氣量
10/20 23:38

10/20 23:39,
10/20 23:39

10/20 23:40,
好文推,這樣一看發現Ultrasone可以算是歐洲的異數 XD
10/20 23:40

10/20 23:40,
靜電和動圈的考量又不太一樣了,動圈的振膜做到5Xmm已經很
10/20 23:40

10/20 23:41,
ultrasone的台灣代工廠存再多久啦?
10/20 23:41

10/20 23:41,
不容易,失真很難控制了,靜電隨隨便便就6X 7Xmm....
10/20 23:41

10/20 23:42,
Ultrasone是mylar鍍鈦....我想這家的強項就在於對特殊金屬
10/20 23:42

10/20 23:42,
的處理上
10/20 23:42

10/20 23:46,
又上了一課,T大果真是專業人事來著!!!
10/20 23:46

10/20 23:46,
但是想法是一樣的 都是追求更快的反應速度
10/20 23:46

10/20 23:47,
不,俺是文科的.....
10/20 23:47

10/20 23:47,
追求反應速度的不良導體 XDDD
10/20 23:47

10/20 23:47,
所以Ultrasone在日本很受歡迎,哈...
10/20 23:47

10/20 23:48,
還有stax作的是micrometer了XD 1.35
10/20 23:48

10/20 23:49,
阿 我會錯意了XD 別理我(被打
10/20 23:49

10/20 23:50,
厚度 跟 直徑 www
10/20 23:50

10/20 23:51,
ultrasone效率高,空間感又非常好......日本那邊耳擴算是
10/20 23:51

10/20 23:51,
比較少見,選擇比較少,要不很貴,要不很便宜
10/20 23:51

10/20 23:53,
其實各種取向都有各自的考量....但是可以確定歐陸系的最勞
10/20 23:53

10/20 23:53,
民傷財..
10/20 23:53

10/20 23:59,
我覺得都很傷耶XD 真要燒起來都可以用10萬計
10/20 23:59

10/21 00:00,
只能說日系歐系有不一樣的燒法XD
10/21 00:00

10/21 00:03,
沒錯...接下來就看AKG怎麼出招了..AKG今年中有發表一款
10/21 00:03

10/21 00:03,
阿 話說T1那個價錢確定了沒呀?_?
10/21 00:03

10/21 00:03,
"雙振膜"靜電式旗艦麥克風系統....hmmmm
10/21 00:03

10/21 00:04,
公定價890歐元一直沒變啊...不過美國那邊有995美元的漂亮묠
10/21 00:04

10/21 00:05,
錢....
10/21 00:05

10/21 00:06,
890那是含了殺死人的歐盟稅呀XD
10/21 00:06

10/21 00:07,
台灣的話大概就是42K不會變了....看看水貨會不會比較便宜吧
10/21 00:07

10/21 00:07,
t大出手,不同凡響!
10/21 00:07

10/21 00:14,
拜託AKG不要再出新的了~Q口Q~
10/21 00:14

10/21 00:21,
KK加強版嗎…- -
10/21 00:21

10/21 00:23,
akg kkk? 這樣好像某動畫片頭ˊ ˋ
10/21 00:23

10/21 00:25,
KKK 搞不好會被美國禁賣 XD
10/21 00:25
takase:追加其他部份

10/21 01:58,
剛剛不曉得修掉誰的推文,sorry
10/21 01:58

10/21 02:07,
ath也的確還是用釹磁鐵
10/21 02:07

10/21 02:13,
關於耳機的技術資料實在是不太透明..這篇算是很簡單的歸納
10/21 02:13

10/21 02:14,
吧.....其他的技術細節廠商不講我也沒辦法....
10/21 02:14

10/21 03:01,
雖然很多都看不懂但是還是收穫良多阿!!大推~~
10/21 03:01

10/21 04:24,
佛心來的分享好文 感謝
10/21 04:24

10/21 11:30,
只能推還能說什麼?
10/21 11:30

10/21 11:33,
恩..該開始追takase大發過的文章了!!最近的好文太多了
10/21 11:33

10/21 11:34,
專業文推
10/21 11:34

10/21 14:03,
我還是喜歡歐陸耳機 音染相對小鐵比較耐聽 舒服多了
10/21 14:03

10/21 15:10,
日系耳機追求一開始無失真 怎麼小鐵耳機音染這麼重?
10/21 15:10

10/21 20:00,
音染是特意調配的成分比較多吧?? 拉在一起講有些怪怪的...
10/21 20:00

10/21 21:03,
原來是這樣 了解~
10/21 21:03

10/21 23:12,
神人~~
10/21 23:12

10/22 03:28,
追加小結
10/22 03:28
※ 編輯: takase 來自: 114.41.207.31 (10/22 10:31)

10/22 13:22,
感謝您的專業文,話說小弟入手beyer--dtx50真的不錯!!
10/22 13:22
-- 三月的柳絮不飛 妳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 我是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117.169
文章代碼(AID): #1Au0SD5- (SF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