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如何準備學測指考國文作文◎沈政男

看板SENIORHIGH作者 (嗯嗯)時間9年前 (2014/11/04 21:52), 編輯推噓13(1303)
留言16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學測剩90天就到來,有考生問我如何準備國文作文,我的回答如下: 1.把歷年學測指考國文作文題目找出來,當做模擬考題,每天寫一篇。 學測國文作文題目: 103 通關密語 102 人間愉快 101 自勝者強 101 學校和學生的關係 99 漂流木的獨白 98 逆境 97 如果當時... 96 走過 95 雨季的故事 94 失去 93 修士生命之旅 92 香米碑 91 老人日記 90 最遙遠的距離&快與慢(擇一) 89 我的嚮往&我最投入的事(擇一) 88 假裝 87 追求流行,表現(迷失)自我 86 自然與人 85 樹 84 網&青春(擇一) 83 夢&兩代之間(擇一) 指考國文作文題目: 103 圓一個夢 102 遠方 101 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 100 寬與深 99 應變 98 惑 97 專家 96 探索 95 想飛 94 回家 93 偶像 92 猜 91 對鏡 90 一個關於......的記憶 89 義工 88 面對人生的態度 87 慚愧 86 家庭教育之我見 85 自由與自律 84 榮與辱 83 論污染 2.把網路上找得到的,大考中心公布的歷年作文佳作,找出來詳加閱讀,截長補短。 3.找一本名言佳句大全,背誦偉人名人的話,因為幾乎所有公布的佳作裡,都引用了名人 名言。如果找不到,可以看我臉書的封面照片,裡頭至少有幾百則名人名言。 4.記敘文是所有文體的基本,寫論說文或抒情文都用得到,不管遇上什麼題目,若能舉出 實例,描述具體人事物,再來說理或寫意,都會有充實的內涵。當然,如果題目本身就屬 記敘文,那就更不用說了。 5.文章至少要有一個梗,也就是讓人眼睛一亮的重心、高潮與精華,其他不是鋪陳,就是 收尾。梗可以是具體人事物的描述,也可以是一個主要的道理或思想,或者是一段濃厚的 情思。 6.適度穿插比喻,比喻就是以好比、宛如、彷彿等等這些詞開頭的句子,這會讓文章顯得 更有文學氣息。 7.每天保持閱讀習慣,特別是可以持續閱讀名家短篇散文,汲取寫作養分與學習典範。特 別推薦《陳之藩散文集》。我的臉書與部落格文章也值得參考。 8.如果試了上述方法,還是寫不好、寫不滿意,那也不要在意,作文這件事是這樣,自評 分數與老師給分,不一定相符,而且臨場變數很多,很難說怎麼練習一定能寫出高分文章 ,不如在其他科多加把勁。 祝您考試順利! 轉載自:沈政男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thegloberover/1865957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101.36.10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SENIORHIGH/M.1415109158.A.EC3.html

11/04 22:02, , 1F
11/04 22:02, 1F

11/04 22:03, , 2F
11/04 22:03, 2F

11/04 22:17, , 3F
11/04 22:17, 3F

11/04 22:18, , 4F
11/04 22:18, 4F

11/04 22:28, , 5F
11/04 22:28, 5F

11/04 22:33, , 6F
11/04 22:33, 6F

11/04 22:37, , 7F
11/04 22:37, 7F

11/04 22:40, , 8F
不過我一星期寫一篇就寫的好痛苦Orz,一天一篇可能沒有
11/04 22:40, 8F

11/04 22:40, , 9F
辦法唸書了耶ˊˋ
11/04 22:40, 9F

11/04 22:58, , 10F
推 用心
11/04 22:58, 10F

11/05 00:42, , 11F
11/05 00:42, 11F

11/05 17:20, , 12F
11/05 17:20, 12F

11/05 22:38, , 13F
11/05 22:38, 13F

11/05 22:56, , 14F
11/05 22:56, 14F

11/05 23:21, , 15F
11/05 23:21, 15F

11/06 11:57, , 16F
好文推
11/06 11:57, 16F
文章代碼(AID): #1KMDecx3 (SENIOR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