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台北當代藝術館 果凍時代 &靜默突襲--林冠名個展(2/23~4/13)

看板SCU_TM作者 (ha)時間16年前 (2008/03/04 01:56),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果凍時代 青春無敵 展名:果凍時代 策展人:張晴 展期:2.23~4.13.2008 展覽介紹 近二十年的改革開放,除催生了中國當代藝術縱橫世界的第一個黃金世代,八○年代出生的新藝術家也躍躍欲試地浮出檯面,大陸策展人張晴形容這富裕無憂的世代是:透明的、輕盈的果凍一代,鮮亮自在,有時盲目勇敢。二月二十三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果凍時代」展,就是特別針對這一群中國新世代而做的藝術採樣和美學鋪陳。 「果凍時代」由上海美術館副館長暨上海雙年展辦公室主任張晴策展,繼上海美術館首展之後,巡迴至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為了策畫本展,張晴曾遊歷大陸各主要城市考察,深入挖掘新興世代的創作能量,觀察他們的生活態度、美學語言,並發現吃著果凍長大的「八○後」一代,個性和氣味也和果凍相似。 一九八五年第一條果凍生產線正式引入中國,自此果凍伴隨著一胎化政策下誕生的孩子成長。多年來現代化、城市化甚至資本化的發展,轉化為新世代賴以成長的獨特土壤養分。這世代的童年短暫,青春期猶如朝露,成長期卻是份外漫長;在羽翼未豐前便試圖掙脫兒童的標籤,卻又不斷頻頻回頭以兒童的身分迴避成年的壓力。他們的生活、思考奉行非線性亦無章法的拼貼哲學,彷若一粒粒混沌沒有界線,柔韌透明而失焦的果凍。 「果凍時代」展以「嬰兒化的青春」、「未來肖像學」、「紛雜的全球化景象」三個面向展現中國當代都市青年藝術家自由而孤寂、開放而自我、純粹而貧瘠的各異生態,並試圖勾勒出這一世代如何追求城市化的青春時尚、擁有國際視野及跨文化語彙,如何企圖擺脫傳統的影響,並努力建造中國藝術新形象。本展除了呈現中國當代新藝術族群多元的創作風貌,也提供了個人生活切片顯微與社會文化度量的機會,同時也可以比較觀察,在全球化浪潮下,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各地新生代藝術家創作發展的趨勢與模式。 「果凍時代」展覽從二月二十三日起至四月十三日止。展出作品含括繪畫、插畫、雕塑、錄影、攝影、聲音、遊戲、設計、建築等四十一位(組)藝術家的六十件作品,主題內容涉及果凍青年所關心的一切,舉凡電玩、卡漫、幻想、日記瑣事、城市生活、童年回憶等,除了帶給觀看者美妙的視覺體驗,也反映這一代年輕人對生活美學的輕鬆追求,同時如何以活潑又不失自娛的方式來,來回應城市文明、政治社會現象、流行消費文化等嚴肅議題。 嬰兒化的青春 都市生活現場越來越時尚化和青春化,甚至嬰兒化。有人愛裝嫩,人老心不老;有人處在「成人版」的青春期,三十多歲了仍不?地買玩具,看動畫,猛吃果凍。另一種類型,則是嬰兒化的青春,雖然已跨越成人的門檻,但仍對成人世界保持戒慎恐懼,唯有無邊際的幻想與記憶中的童年滋味,讓他們得以在內心保有一方可以盡情遁逃的天地。 雷本本【懸舞系列】作品以芭比娃娃為主角,營造出如夢般的烏托邦。在色彩綺麗的【奇怪的花團】中,陳贇挖掘女性細膩內在情感的瑰麗幻想。卜樺的【青春有害健康】則幽了青春一默,在色彩飽和青春無敵的世界裡,伴隨的是青澀歲月中的迷茫與焦慮。 對部分藝術家而言,創作單純是一種記錄生活與心情的方式。薛穎峰與郭麒的【Leaf Life】,是記錄愛貓的生命歷程與個人體會的抒情曲。而古凡與曾素釵的作品,同樣具有濃厚的手做感──【Find Light in the Rain】與【被拆遷的房子和搬家的人們】不約而同用毛線與仿毛線的質感,直覺性地描述的生活中的事件,不講求高深的意涵,只描述簡單的情感。 惠欣、王之博、劉慶、黃薇作品裡甜若奶油的青春少年以及在城市裡翻湧的情慾,即流洩出一種初期城市所具有的虛無、狂恣與張揚。而在虞華、閆威的新圖騰裡,則可看出城市發展過程中高科技、新時尚等繁華文明的產物,如何與他們所眷戀的單純童年形成強烈矛盾。 未來肖像學 當前輩藝術家在藝術市場上呼風喚雨之際,果凍時代的藝術家則兀自走上全新的道路,勇敢地造型,開創新時代的中國藝術形象,不但有天外來客式的怪物形象,有從中國傳統形象中提煉出的新形象,也有各種文化與幻想重疊的形象。 胡柳用簡單的水墨筆觸,重新詮釋【水仙】各種生氣盎然的姿態,更顯力道。熊貓學習小組的互動裝置作品【Repanda】,企圖用童年的遊戲遁逃於矛盾叢生、叛逆無序,不知該追求藝術還是屈從商業的困境。 唐彥的【Lost My Way】用超現實的元素如飛碟、光圈、幻影,以凸顯個體的失控和迷失。 在結合裝置、照片和影像而成的【宇宙重建計劃】〈尉洪磊、關小〉中,則可看當代中國青年對於生存環境遭受外部力量「重組」、乃至「重建」等疾速改變過程的紀錄與回應。葉建輝動畫作品【昆蟲記】中所創造的荒誕生物,生動捕捉變化快速的城市節奏下,自然生態逐漸消失、工業和消費生活廢棄物日漸堆積等無可避免的惘惘威脅。 杜恂孜大型裝置作品中密密麻麻的大頭貼,令人聯想起MSN聊天室上的眾生相,隱約可見藝術家喜好用遊戲心態創作以及對未來性充滿好奇與實驗精神。在城市裡游走按快門的戴牟雨,則是企圖在城市景物中嗅出獨特的味道並建立它的「幸福」符號。 紛雜的全球化景象 果凍藝術家的思考與實踐,普遍受到資訊世界的影響,也因此他們的創作得以在一個國際視野的背景下進行和形成。與以往的藝術家相較,他們擁有不同的知識結構,他們對科學新知極感興趣,他們在QQ聊天室中交換著紛雜的題材,從國際政經局勢、流行趨勢到八卦部落格不一而足,並把這些知識與問題挪用到創作之中。換言之,摸不到感覺不到溫度的網路世界,已成為果凍世代再真實不過的生活。 「沒有網路就無法生活」的李萌,將網路聊天的視頻紀錄剪輯為【傳來傳去】。溫凌的【Ziboy.com】透過網路展現城市的生活百態、甚至藉以開啟城市對話。蔣振華作品【Blank】,傳達了未經歷戰火的網路世代,對「暴力」抱持著特有的遊戲心態。 此外,部分藝術家仍稟承中國一九八○年代藝術家對社會與生命的揭示與批判,以及一九九○年代藝術家對生活、人生的描述和刻畫的傳統精神。社會急遽轉型時所暴露出的衝突與矛盾與民生問題,仍為藝術家關心的議題。 吉吉的【原子熊貓】是對極權力量的想像與勾勒,並將希望寄託於一個虛幻的抗衡。孟瑾的【匿名建築】系列,描繪城市在快速改變中的不確定性的體驗;建築中的黑色區塊,同時也試圖觸及記憶裡的黑洞,裡面充滿資訊,卻又是空無一物。 李洋的【人魚生死圖】形似一本高科技生物產品使用說明,表達對於過度發展的科學技術、消費主義、色情文化等對生命本質之侵害的憂慮。林哲樂短片【Q魚的下午】點破了繁華城市裡遭受忽視的邊緣族群。唐威的【選修跳樓】則希冀以DV作為闡述社會良心的工具,傳達出潛伏在都市底層的無形反駁力量。 系列活動 在「果凍時代」展覽期間,台北當代藝術館另規劃了多場精采活動。2月23日及3月8日分別邀請中國與台灣青年藝術家舉行「藝術家面對面」及「台客座談會」,闡述他們的人生觀與創作觀。「MOCA講吧」邀請怪盧郁佳、顏忠賢、劉維公、王浩威從社會、心理、文化、文學、創作等角度帶領大家直視這股青春風潮。「MOCA藝術工坊」則邀請手創達人二毛老師製作充滿個人故事的妙妙袋與練習本。 另呼應對岸的果凍世代,「草莓的畫像」熱情徵件中,邀請愛草苺或怕草苺的學長姐以及品質保證的(後)草莓代表,用圖像創作為這個世代做「斷層掃描」。3月15日,當代館廣場還有一場精采的「當我們COS在一起」,呈現北台灣難得一見的霹靂劇場等cosplay活動,看Cosplay如何成為一種高度自發性的另類身體藝術!另外,MOCA表演廳即日起開放演出場次申請,需要舞台的各路英雄好漢不可錯過。各項活動暨展覽詳情,請上當代館網站:www.mocataipei.org.tw查詢,或電洽:(02) 2552-3721。 參觀優惠 為推廣更多的藝術人口,當代館暨二○○七年推出「親子日」、「學校團體日」,於特定時段開放免費參觀之外,今年再新增「社區日」辦法,以嘉惠鄰里並分享藝術資源。 *「社區日」:開館期間,每週六上午10:00~12:00,凡大同區居民憑證件〈限本人使用〉即可免門票參觀展覽。 *「親子日」:每週日上午十時~十二時為「親子日」,只要親子同行即可免門票參觀。各項活動詳情請上網查詢。 * 「學校團體日」:於週二至週五上午十時~十二時,凡二十人以上的學校團體在兩週前提出申請,即可享免門票參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07.246
文章代碼(AID): #17p3lcNM (SCU_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