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儒而不儒論李儒

看板SAN作者 (可樂怪)時間9年前 (2015/02/07 22:41), 編輯推噓19(19031)
留言50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想三國志玩家大都不會不注意到這個一臉奸相、智力卻有90以上的董卓軍軍師, 如果是以《三國演義》入門三國的人,更不會不對這個董卓的左右手、 智謀甚至可以算計曹操的智囊沒有印象。有人說三國是軍師跟武將互放光彩的舞台, 那李儒大概能算第一位粉墨登場的軍師型人物。 李福清的《三國演義與民間故事》一書中, 很詳細的剖析了《演義》中連環計一整串的劇情情節, 其中李儒兩次勸諫董卓不要為了貂蟬跟呂布起爭執,他認為這延緩了衝突的發生, 讓劇情更有張力。不過對於作者安排李儒這個角色來擔當勸諫董卓的腳色, 他有一個很有趣的見解:「因為李儒的名字裡有個『儒』字,所以他適合代表傳統觀點來 對董卓實行勸戒。」 看到這邊我不禁一愣,有點懷疑李老師是沒看到連環計前面的段子嗎? 李儒在連環計之前的作為絲毫跟「儒」這個字沾不上邊,倒不如說大大玷汙「儒」這個字 毒殺少帝夫婦、摔死何太后的窮凶極惡狀就不用提了,彷彿與少帝有三世冤仇; 董卓所有做的壞事,至少有一半是經由他的提議與扇動, 包括火燒洛陽、盡搜長安富戶殺之等等,可以說沒有李儒,董卓未必這麼壞。 《演義》裡這種梟雄旁的狗腿軍師、邪惡參謀,於曹操有華歆,於司馬昭有賈充, 但兩人的惡黨流氓氣息都沒有李儒如此強烈。故要說因為李儒名字有儒, 所以讓他站在儒家觀點教訓董卓,豈不諷刺至極! 個人認為,李儒在這邊成為勸戒董卓的角色,實是因為他是董卓唯一的智囊, 而這個角色也是經由《演義》提拔而來的。 李儒在正史上並不出彩。《三國志》完全沒有他出場的機會, 《後漢書》才在弒少帝這「光彩」事蹟上提到他一筆,但也只是帶過而已。 李儒接下來的事蹟,要往《後漢紀》裡去找,提到李傕當政, 李儒竟然也撈到一個侍中來做, 不知道他是怎麼逃過王允跟呂布的追殺,又勾搭上李傕的。 萬曆年間出土的《漢郃陽令曹全碑》,有提到李儒的字,若根據此碑, 則李儒字文優為司隸左馮翊郃陽人,但這塊碑上也僅提到李儒一兩次, 且其行事與史料上的李儒完全無重疊,是否此李儒即彼李儒個人認為仍有疑問。 總之李儒在史料上就這樣了,再無可利用的材料。 不過我們往往說歷史上越空白的角色在二次創作上才是越好發揮的。 但是李儒在民間故事裡的定位也不怎樣。《三國志平話》中,李儒總共才被提到三次, 連那個「李廣之後」的白袍李肅的戲份也不如。元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中, 李儒的地位稍有抬升,但仍是屬於類似《水滸》裡面的孔明孔亮或是童威童猛這樣的角色 跟李肅搭一對,董卓一出場兩個姓李的就跟在後面幫著打雜跑腿, 當然比起李肅一如《平話》被呂布策反,李儒最後殉死於董卓算是仍有個亮點, 但仍不是甚麼很起眼的角色。把他從這種不起眼的位子上拉起來, 讓他肩挑董卓軍師的大樑,同時也背負了董卓一半的罪惡,是《演義》之所為。 如果再把那個正史裡只有一句話的都督華雄連起來一塊看,就可以看出, 《演義》的創作者在描寫董卓軍的人物時,著重在運用史料較空白的人物, 填補他們的事蹟讓他們擔大樑演出,而非挑選以史料考量可能比較是董卓軍中堅人物者, (如胡軫、徐榮、楊定、段煨,要麼是跑龍套的大眾臉,要麼根本就沒露臉)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歷史創作本來受限於歷史發展而劇情上很難有自由性 (那時可沒架空這玩意) 把重點放在這類歷史事蹟闕如但又真有其人的人物上, 可以兼顧歷史發展與劇情推演自由, 只要在不違背這人事蹟的情況下改動幅度可以很大, 而事蹟過少的情況下又使限制相對寬鬆許多 這樣的描寫方式至今仍深深地影響現今歷史二創的創作者, 《火鳳燎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可以順帶一提的還有李肅。《演義》基於民間故事的敘述上, 又削去了民間故事一直有的「白袍」設定,乍看消除了一個有趣且可以發展的設定, 但其實對《演義》整本書來說,是處置得宜的措施──不把精力浪費在不重要的配角上, (李肅雖然在勸降呂布與誘騙董卓都擔任重要的說客, 但仍非對整體情節有舉足輕重影響者) 把不必要的「白袍」設定削掉,反而不會有《平話》那種殺董卓後, 「李廣之後」卻人間蒸發的突兀感,而且白袍這設定也跟《演義》中李肅說客之形象不合 。 之所以想要寫寫李儒,主要還是受了李福清上述一書的影響。 李儒在歷史上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過客。但是於《演義》,李儒絕對是個成功的角色。 他成功的襯托了董卓之惡、在董卓入京、廢帝、十八路諸侯乃至連環計中, 扮演畫龍點睛的角色, 這是《演義》的創作者成功地運用、改寫一個史書角落小人物的案例, 一如華雄、顏良、文醜、張任、張松、嚴顏那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197.24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423320067.A.25C.html

02/07 23:07, , 1F
02/07 23:07, 1F

02/08 00:25, , 2F
演義只用上將兩字就讓潘鳳如雷灌耳
02/08 00:25, 2F

02/08 01:32, , 3F
推~
02/08 01:32, 3F

02/08 07:12, , 4F
說得不錯。
02/08 07:12, 4F

02/08 07:12, , 5F
其實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出演義作者創造的巧心。
02/08 07:12, 5F

02/08 07:12, , 6F
甚至包括對舊材料(例如對李肅的過當創作)的取與捨。
02/08 07:12, 6F

02/08 07:13, , 7F
要說演義只是集體創作,只是盲目繼受說化人的內容,
02/08 07:13, 7F

02/08 07:13, , 8F
恐未必然。
02/08 07:13, 8F

02/08 07:13, , 9F
又,李福清的優點是對民間文學、俗文學熟,
02/08 07:13, 9F

02/08 07:13, , 10F
但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個人感覺是,某些地方似失之膚淺。
02/08 07:13, 10F

02/08 07:13, , 11F
也就誠如這裡所言,李儒的「儒」,除非是反諷,
02/08 07:13, 11F

02/08 07:14, , 12F
否則絕對不是啥代表傳統道德的。
02/08 07:14, 12F

02/08 07:14, , 13F
例如演義中李儒勸董卓別好色,直接把貂蟬賞給呂布,
02/08 07:14, 13F

02/08 07:14, , 14F
那完全是謀略的而非道德的。
02/08 07:14, 14F

02/08 07:14, , 15F
這裡演義作者有個有趣的體悟:
02/08 07:14, 15F

02/08 07:14, , 16F
感情世界的局外人,往往能用清楚的理性去分析利害,
02/08 07:14, 16F

02/08 07:15, , 17F
但心陷其中的傢伙卻每每滿腦子都被荷爾蒙佔滿,
02/08 07:15, 17F

02/08 07:15, , 18F
完全失去平日的梟雄風格了。
02/08 07:15, 18F

02/08 07:15, , 19F
(不過當然啦,演義裡的董卓是相對簡單化了,不夠稱梟雄)
02/08 07:15, 19F

02/08 16:54, , 20F
好的演義 就是要在事蹟缺少的史實人物下功夫啊
02/08 16:54, 20F

02/08 21:59, , 21F
02/08 21:59, 21F

02/09 21:01, , 22F
說實在 李儒與華歆被醜化程度遠超過曹孟德
02/09 21:01, 22F

02/09 21:02, , 23F
他們一個是被迫做不願意做的事 一個則是清廉愛民好官
02/09 21:02, 23F

02/09 21:02, , 24F
結果都被醜化成反派狗頭軍師
02/09 21:02, 24F

02/09 21:20, , 25F
李儒畢竟記載很少 難說是不是醜化 華太師就是被醜化了
02/09 21:20, 25F

02/10 02:32, , 26F
我從小就因割草蓆的故事而對華歆印象不好...有點對不起華歆
02/10 02:32, 26F

02/10 04:35, , 27F
說醜化也未必然。華歆的劣跡出於部分史料。
02/10 04:35, 27F

02/10 04:35, , 28F
反而所謂「正史」恐怕因為華家的威勢而把這傢伙美化了。
02/10 04:35, 28F

02/10 04:35, , 29F
(我承認我對華歆王朗這兩個所謂名儒都討厭,
02/10 04:35, 29F

02/10 04:36, , 30F
還有演義未提的王肅也夠討厭。)
02/10 04:36, 30F

02/10 04:43, , 31F
世說新語對華歆描繪也沒多差 華歆不拿黃金 車馬看一
02/10 04:43, 31F

02/10 04:44, , 32F
眼都人之常情 管寧反而太作做了 華歆之後還推舉管寧
02/10 04:44, 32F

02/10 04:45, , 33F
可見華歆為人之公正不記恨
02/10 04:45, 33F

02/10 04:46, , 34F
再說伏皇后事件 他也是依法行政 荀尚書還活著也恐怕
02/10 04:46, 34F

02/10 04:47, , 35F
必須如此 只能說華倒楣荀幸運早死幾年
02/10 04:47, 35F

02/10 04:48, , 36F
華歆實際上沒去威逼漢獻帝退位 實際上他對於曹丕竄漢
02/10 04:48, 36F

02/10 04:49, , 37F
不怎麼認同 他私下依舊較認同漢朝
02/10 04:49, 37F

02/10 13:57, , 38F
Orz...原來就是這個華歆喔 我以為是割席絕交是另一朝
02/10 13:57, 38F

02/11 18:18, , 39F
講錯可以指正,其實不用那麼酸溜溜的...
02/11 18:18, 39F

02/11 19:40, , 40F
02/11 19:40, 40F

02/11 22:04, , 41F
我沒酸壓@@ 我只是突然才發現這個華歆就是割席絕交= =
02/11 22:04, 41F

02/11 22:25, , 42F
河北名將方悅,讓我到現在還記得!哈
02/11 22:25, 42F

02/15 15:27, , 43F
世說新語也有描寫華歆正面事蹟 像他不願拋棄同船陌
02/15 15:27, 43F

02/15 15:27, , 44F
生人那則就是
02/15 15:27, 44F

02/20 14:37, , 45F
角色
02/20 14:37, 45F

03/12 15:10, , 46F
說實在 要不是荀彧因為反對曹操加九錫被逼死
03/12 15:10, 46F

03/12 15:11, , 47F
我看荀彧八成也會被小說家抹黑成為虎做倀
03/12 15:11, 47F

10/04 13:19, , 48F
華歆的劣績出自後漢書,這本才有寫華歆之惡.
10/04 13:19, 48F

10/23 13:33, , 49F
也不能說是惡 只能說是依法行政 呂思勉教授也說伏皇
10/23 13:33, 49F

10/23 13:33, , 50F
后事件很可能另有隱情 可能曹操與華歆都有難言之隱
10/23 13:33, 50F
文章代碼(AID): #1KrYG39S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