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士人(虞世南等)評三國君主

看板SAN作者 (望斷天涯)時間13年前 (2011/04/20 22:13), 編輯推噓8(803)
留言11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引用趙蕤之《長短經》 唐玄宗時與李白並稱為「蜀中二傑」的趙蕤(約659-742年),曾編著有 《長短經》(又名《反經》)一書,其中記載了唐初名臣虞世南等人對古代 人物的各種精闢評價,而作者趙蕤也從中暗示自己的看法,茲把《長短經》 卷二〈君德第九〉中對於漢晉君主(跟三國相關)的評價整理如下。讀此不但 可以了解作者眼光之卓越與見解之道地,更因為作者在唐代所閱讀的史料比 現今殘存的史料多出數倍,所以藉由作者的人物評價,才能更正確的了解所 評人物之歷史形象。底下網址為本文出處,有簡體原文與白話內容。本文為 簡轉繁,錯字請自行注意。 http://www.bjcfo.com.cn/a/jingdian/guoxue/zajia/_fanjing_/2010/1225/439.html 另外有只見原文的網址如下 http://www.unitedcn.com/06jssj/04bingshuzhanzhe/01CHINA/rmjjcdj/02.htm (文中所稱之"虞南",皆指避李世民諱的"虞世南") 1.漢桓帝與漢靈帝: 後漢衰亂,由於桓、靈二主,凶德誰則為甚?   虞南曰:“桓帝赫然奮怒,誅滅梁冀,有剛斷之節焉,然閹人擅命,黨錮事起,中平 亂階,始於桓帝?古語曰:‘天下嗷嗷,新主之資也。’靈帝承疲民之後,易為善政,黎 庶傾耳,咸冀中興。而帝襲彼覆車,毒逾前輩,傾覆宗社。職帝之由,天年厭世,為幸多 矣。”   [議曰:桓帝問侍中爰延曰:“朕何如主也?”對曰:“漢中主。”“何者?”“尚 書令陳蕃任事則理,中常侍黃門豫政則亂。是以知陛下可與為善,可與為非。此中主之謂 也。”   虞南曰:“夫泯江初發,其源可以濫筋。及其遠也,方舟而後能濟。元帝之時而任弘 恭、石顯,暨於桓、靈,加以單超、張讓,既斁彝倫,遂傾宗國。其所由來者漸矣。故曰 :‘熒熒不滅,炎炎奈何。’言慎其始也。嗚呼,百代之後,其鑒之哉。” 【譯文】   後漢衰落混亂,是由於漢桓帝、漢靈帝二人兇殘的性格所至,可是誰的責任更大呢?   虞世南說:“漢桓帝因國舅梁冀把握朝綱,胡作非為,在盛怒之下,與宦官密謀將其 誅滅。可見桓帝很有些剛毅果斷的氣概,然而宦官也因此專權,李膺和太學士郭泰等二百 余人聯合反對宦官勢力,被宦官集團以‘黨人亂政’的罪名逮捕下獄,後雖釋放,但終身 不許做官,宦官勢力從此不可遏止。由此看來,靈帝中平年間的黃巾之亂,難道不是起因 於漢桓帝嗎?古話說:‘民不聊生,天下哀號,正是新的君王開天闢地之良機。’漢靈帝 即位後,國衰民疲,正好施行善政。百姓關心國事,都希望振興朝綱。可是靈帝重蹈覆轍 ,又讓宦官以‘黨錮之禍’的罪名誅殺了一批大臣,危害比第一次更其嚴重,終於導致國 破家亡。這個執掌帝王權柄的人,把整個國家推向了毀滅的邊沿,他自己雖然只活了34 歲,總算沒有死於非命,也夠他幸運的了。” [漢桓帝問侍從他的爰延:“我是一個什麼 樣的皇帝?”爰延回答道:“在漢朝帝王裡屬中等。”桓帝問:“怎麼講?”爰延說: “尚書令陳蕃主持政務,國家就可以治理好;宦官們干預朝綱,國家就發生混亂。因此 知道陛下既可以行仁政,也可以做惡事。這就是中主的意思。”   虞世南說:“在泯江的源頭,水量只能飄起木杯,到了下游,乘大船才能渡過。漢元 帝的時候,任用佞臣弘恭、石顯,到了後漢桓帝、靈帝的時候,又有單超、張讓干政,既 然敗壞了倫常道德,皇室、國家的滅亡便無可避免了。漢朝到了這步田地,其禍根是一步 步種下的。所謂‘星星之火不滅,到了漸成燎原之勢時又有什麼辦法呢?’可見凡事一露 頭就得慎重對待。嗚呼,百代之後,都要引以為鑒啊!” 2.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之比較: 自炎精不競,宇縣分崩,曹孟德挾天子而令諸候,劉玄德憑蜀漢之阻,孫仲謀負江淮之固 ,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皆肇開王業,光啟霸圖。三方之君,孰有優劣?   虞南曰:“曹公兵機智算,殆難與敵,故能肇跡開基,居中作相,實有英雄之才矣! 然譎詭不常,雄猜多忌,至於殺伏后,鴆荀彧,誅孔融,戮崔琰,婁生斃於一言,桓劭勞 於下拜。棄德任刑,其虐已甚,坐論西伯,實非其人。許劭所謂‘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 雄’,斯言為當。   “劉公待劉璋以賓禮,委諸葛而不疑,人君之德,於斯為美。彼孔明者,命世之奇才 ,伊、呂之儔匹。臣主同心,魚水為譬,但以國小兵弱,鬥絕一隅,支對二方,抗衡上國 。若使與曹公易地而處,騁其長算,肆關、張之武,盡諸葛之文,則霸王之業成矣。   “孫主因厥兄之資,用前朝之佐,介以天險,僅得自存,比於二人,理弗能逮。”   [陳壽雲:“劉備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所以基宇亦狹。”張輔曰:“何為其然?夫 撥亂之主,當先以收相獲將為本,一身善戰不足恃也。諸葛孔明達禮知變,殆王佐之才。 玄德無強盛之勢而令委質,關侯、張飛皆人傑也,服而使之。夫明暗不相為用,能否不相 為使。武帝(曹操)雖處安強,不為之用也,況在危急之間乎?若令玄德據有中州,將與周 室比靈斯,豈徒二傑而已。”   魏帝問吳使趙諮曰:“吳王何等主也?”諮曰:“聰、明、仁、知、雄、略之主也。 ”帝問其狀,諮對曰:“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 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 ,是其略也。”   孫策瘡甚,呼弟權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 賢任能,各盡其才,以保江東,我不如卿。”陳壽雲:“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 踐之奇。人之傑也。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也。”] 【譯文】   自從漢室衰落,天下分崩,曹操(字孟德)挾天子以令諸候,劉備(字玄德)憑蜀地 險要,孫權(字仲謀)靠江淮堅固,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勢。   這三個人都開創了帝王基業,建立了霸主宏圖。三人誰優誰劣?   虞世南說:“曹操的軍事謀略,幾乎無人能比,所以他能打下建國的基礎。雖身居朝 廷相位,實懷雄才大略。然而他譎秘詭詐,心性反常,疑心重,忌諱多,所以他殺害了伏 皇后家族數百人;因意見不合便毒死他的謀士荀彧;因嫉恨不與之合作的孔融,便將其殺 害;崔琰儀表堂堂,因為為人正直、公開反對曹植當世子,得罪了丁儀,就被曹操殺害 ;婁生只因為說錯一句話就被他砍頭;桓劭已經自首,跪下求饒,他說:‘難道長跪不起 ,就能饒過你嗎?’最後還是被殺。不講仁德,只用刑戮,可見他暴虐極了。然而他閒談 時好自比周文王,實際根本不是。汝南名士許劭給他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 雄。’這話說得非常恰當。   “劉備對四川的刺史劉璋能以禮相待,委任諸葛亮為軍師從不懷疑,做君王的,這是 最好的仁德表現。孔明是舉世聞名的奇才,可與輔佐成湯的伊尹、武王的呂望相比。君臣 同心,如魚得水。只因國小兵弱,蜷縮在閉塞的蜀地,要同時分心對付魏、吳,與大國抗 衡,顯得力不從心。假如與曹操易地而處,使劉備的遠大計謀得以施展,使關羽、張飛的 英武得以發揮,把諸葛亮的才能全部用上,那麼,他的霸主之業必然成功。   “孫權在其兄孫策奠定的基礎上,任用前朝的文武百官,憑藉長江天險,僅能自保而 已,比起前二人來,就有所不及了。”   [修《三國志》的陳壽說:“劉備的智謀才幹,比不上曹操,所以開拓的區域也較狹 窄。” 西晉的清官張輔說:“怎麼能(像陳壽)這樣說呢?撥亂反正的君王,首要根本的是 要得到好的將相,僅憑自身一人英勇善戰是不行的。諸葛亮精通禮義,瞭解風雲變幻,算 的上是輔佐一統天下的帝王之才。劉備沒有強大的實力,卻能讓他鞠躬盡瘁;關羽、張飛 都是豪傑,卻能讓他們忠心耿耿為他效力,這說明劉備有獨特的本領。人與人相處的原則 是:光明正大的和陰險奸詐的不會互相配合,才能出眾的和平庸愚蠢的不能互相合作。   曹操即使在安全強盛之時,這些人也不會為他效力,更何況在危難之際呢。   假如讓劉備擁有中原,他開創的基業將會與周王朝媲美,怎會僅僅得一個‘二傑’( 指劉與曹)的稱號呢。”   曹丕問吳國的使者趙諮:“吳王是怎樣的一位君主?”趙諮回答說:“是一位聰睿、 明達、仁慈、智慧、雄毅、英略的君主。”曹操問他有何具體表現,趙諮解釋道:‘魯肅 出身貧寒,他能起用,證明他的聰睿;呂蒙是一普通士兵,他能提撥,證明他的明達;收 留了你們的大將于禁而不加害,證明他的仁慈;攻佔了荊州,但沒有發生激戰,證明他的 智慧;佔據三州,虎視天下,證明他的雄毅;委屈求全,敬奉陛下,證明他的英略。”   孫策中箭受傷調養的時候,把弟弟孫權叫到床前說:“統率江東的千軍萬馬,在箭矢 如雨的戰場上,當機立斷,與天下爭雄,你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才,以保江東,我 不如你。”   陳壽說:“孫權屈身忍辱,任用人才,崇尚計謀,像勾踐一樣奇異,確是人中豪傑, 所以他才能獨據江淮,成就三分鼎立的霸業。”] 3.司馬懿(晉宣帝、司馬宣王)與諸葛亮之比較: 晉宣帝雄謀妙算,諸葛亮冠世奇才,誰為優劣?   虞南曰:“宣帝起自書生,參佐帝業,濟世危難,克清王道,文武之略,實有可稱, 而多仗陰謀,弗由仁義,猜忍詭伏,盈諸襟抱。至如示謬言于李勝,委鞠獄於何晏,愧心 負理,君子不為。以此偽情,行之萬物,若使力均勢敵,俱會中原,以仲達之奸謀,當孔 明之節制,恐非儔也。”   [吳張儼《默記》論諸葛亮、司馬宣王二相優劣曰:“漢朝傾覆,天下分崩,二公並 遭值際會,托身明主。孔明起蜀漢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蓋有九分之一也。提步 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 擁精銳,無擒敵之意,務自保而已。使彼孔明若此而不亡,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 ,勝負之勢亦已決矣。方之司馬,不亦優乎?”]   【譯文】   晉宣帝司馬懿老謀深算,諸葛亮蓋世奇才,哪一個更高明?   虞世南說:“司馬懿出身于世代儒家,參與建立魏國的政制,在世事危難之際能有所 救助,清理朝綱,文才武略,實有可稱道的一面。然而這人好玩弄陰謀,做事不講仁義, 猜疑妒忌,詭計多端。譬如他為讓曹爽自取滅亡,故意裝病,河南尹李勝離京赴任前去 看他,他故意說胡話,裝得命在旦夕,使曹爽放鬆了警惕;他把何晏等人下獄後,任由獄 吏審訊拷打,最後連誅三族。象這類傷天害理昧良心的事,正人君子是做不出來的。用這 種虛情假義對待一切事物,倘若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到中原地帶去會戰,以他的奸謀來 對孔明的統帥有方,恐怕就不是對手了。”   [東吳時的張儼在《默記》中談論到司馬懿和諸葛亮二人的憂劣時說:“漢朝滅亡, 天下三分,這二人同時生活在風雲際會的時代,投靠了一方之主。   孔明從蜀漢開始活動,地盤只有一個州,與大國相比,只占九分之一,指揮著數萬軍 隊,長馳于祁山一帶,意氣奮發,大有飲馬河、洛的壯志。司馬懿擁有天下十倍之地,仗 著兼併的大軍,城壘堅固,部隊精銳,不敢斬將擒敵,卻只能自保而已。假如孔明不是死 于五丈原,涼州、雍州(今陝甘寧一帶)的軍隊和武器裝備還在,戰爭繼續下去,誰勝誰 負很明白。比起司馬懿來,孔明不是更高明嗎?”] 4.司馬師(子元)與司馬昭(子上)兄弟之比較: 或曰:“晉景、文兄弟孰賢?”[魏明帝崩,立養子齊王芳,遺詔使曹爽與司馬宣王輔政 。宣王誅爽自專政。宣王薨,子景王名師字子元代立輔政,廢齊王芳,立高貴鄉公。景王 薨,弟文王名昭字子上又代立輔政,殺高貴鄉公,立陳留王。後陳留王以魏禪,晉武帝名 炎字安世即位,平吳,天下一統。及子(晉)惠帝立,天下大亂,五胡入中原矣。]   虞南曰:“何晏稱:‘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太初是也。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 務,司馬子元是也。’故知王佐之才,著於早日。及誅爽之際,智略已宣,欽、儉稱兵, 全軍獨克,此足見其英圖也。雖道盛三分,而終身北面,威名振主而臣節不虧,侯服歸全 ,於斯為美。太祖嗣興,克寧禍亂,南定淮海,西平庸蜀,役不逾時,厥功為重。及高貴 纂曆,聰明夙智,不能竭忠協贊,擬跡伊周,遂乃偽謗士彥(高貴鄉公曹髦,字士彥),委 罪成濟,自貽逆節,終享惡名,斯言之玷,不可磨也。” 【譯文】   西晉前夕的景王司馬師和他的弟弟文王司馬昭,哪個比較賢明?   [魏明帝曹睿駕崩,立養子齊王曹芳,托咐曹爽與司馬懿輔佐曹芳。司馬懿殺了曹爽 ,大權獨攬。曹芳在位三年,司馬懿死,兒子司馬師(字子元)被封為景王輔政,廢除 曹芳,立曹丕的孫子曹髦。司馬師死後,他的弟弟司馬昭(字子上)被封為文王,又代 其兄輔政,殺了曹髦,立曹操的孫子曹奐。   後來曹奐也被廢除,封為陳留王,他讓位給司馬炎(字安世)晉武帝,從此進入西晉 時期。司馬炎稱帝即位後,滅了東吳,統一了天下。到了晉惠帝即位,天下大亂,開始了 五胡入主中原的大動盪時代。]   虞世南對司馬昭兄弟的評價是:何晏說:“唯有深邃,才能領悟胸懷天下的含義—— 夏侯玄(字太初)就是這樣的人;唯有機謀,才能成就天下的重任——司馬師就是這樣的 人。”由此可知,有將相之才的人,在青少年時期就要表現出來。在司馬懿誅滅曹爽的時 候,司馬師鎮靜如常,其智慧謀略已很明顯了。揚州都督毋丘儉和刺史文欽舉兵討伐他的 時候,被他打得全軍覆沒,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英雄氣概。雖然他在謀略上勝人三分,但他 能忠心保衛王室;雖然威名震主,但為人臣子的名節無可指責;權勢顯赫但能善始善終。 這就很值得讚美了。   他的弟弟司馬昭繼承了大將軍的權柄以後,鎮壓了揚州都督諸葛誕討伐他的戰亂;在 南方,安定了淮海一帶的局勢;在西方,消滅了劉禪沒落的蜀漢。司馬昭部署軍政大事不 失時機,一切以建功立業為重。可是在曹髦即位之後,不是用其聰明才智竭力協助;想學 伊尹、周公,卻詆毀被弒殺的高貴鄉公曹髦(字士彥),把罪名推在自己的門客成濟身上 ,自己給後人留下大逆不道的劣跡,最終還是成了歷史的罪人。這就是說,一個人的污點 是永遠洗不掉的。 5.隋文帝和晉武帝之比較: 隋文帝起自布衣,光有神器。西定庸蜀,南平江表,比于晉武,可為儔乎?   虞南曰:“隋文因外戚之重,周室之微,負圖作宰,遂膺寶命。留心政治,務從恩澤 ,故能綏撫新舊,緝甯遐邇,文武制置,皆有可觀。及克定江淮,咸同書軌,率土黎獻, 企佇太平。自金陵滅後,王心奢汰,雖威加四海,而情墮萬機,荊璧填於內府,吳姬滿於 下室。仁壽雕飾,事將傾宮,萬姓力殫,中民產竭。加以猜忌心起,巫蠱事興,戮愛子之 妃,離上相之母[貓鬼事起,秦王妃及僕射楊素母皆坐焉]。綱維已紊,禮教斯亡,牝雞晨 響,皇枝剿絕,廢黜不辜,樹立所愛[廢太子勇為庶人,立晉王廣也]。功臣良佐,誅翦無 遺。季年之失,多於晉武,十世不永,豈天亡乎?”   [議曰:漢高祖欲以趙王如意易太子,叔孫通諫曰:“昔晉獻公以驪姬故,廢太子, 立愛齊,晉國亂者數十年,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 。此陛下所親見。今陛下必欲廢嫡而立少,臣願先伏誅,以頸血污地。”帝曰:“吾直戲 耳。”通曰:“太子乃天下本,本之一搖,天下震動。奈何以天下戲?”乃聽之。   袁紹愛少子尚,乃以太子譚繼兄後。沮授諫曰:“世稱萬人逐兔,一人獲之,貪者悉 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賢,德均以長,上古之制也。願上惟先代成敗之戒,下思逐兔分 定之義。若其不改,禍始此矣。”紹不從,後果構隙。   故曰:立嫡子者,不使庶孽疑焉。疑則動,兩則爭。子兩位者家必亂,子兩位而家不 亂者,親猶在也。恃親不亂,失親必亂。有旨哉。]   【譯文】   隋文帝楊堅由一個普通百姓,掌握最高權力,征服了西邊王謙的蜀地,消滅了江南 的後陳。楊堅能與晉武帝司馬炎相比嗎?   虞世南說:“隋文帝由於是周宣帝宇文贇的國丈,在北周衰弱之際,擔負著輔佐皇帝 的重任,官封大丞相、大司馬,最後登位稱帝。他留心政治,凡有舉措,都歸功於皇恩, 所以能安撫住新舊權貴,使朝廷和地方都能安定,內政和軍事兩方面的制度規劃,都有可 觀的建樹。等到江淮一帶全部平走後,又統一了全國的文字和交通規則。當時普天下有才 德的人,都在企盼著太平。   可是自從滅了金陵陳國後,開始變得奢侈無度,雖然威加四海,但是不再留意處理繁 雜的國務了。珠寶玉石堆滿宮室,美女佳人充斥後院,為了構建仁壽宮,幾乎把國庫都耗 盡了。這樣一來,黎民百姓給弄得財力枯竭,中等生活水準的人家都快破產了。加之楊堅 的猜忌心理日益嚴重,裝神弄鬼的事自然多了起來。他殺戳親生兒子的嬪妃,離間上相楊 素的母親[獨孤皇后的異母弟獨孤陀用貓鬼巫蠱,詛咒皇后,秦王楊俊的妃子和楊秦的母 親都受了牽連]。朝綱因此紊亂,禮教因此衰亡。楊堅出名的怕老婆,因此皇后孤獨氏干 預國家大事,幾個皇子殺的殺,廢的廢,除滅無辜的,扶持自己寵愛的[廢太子楊勇為庶 人,立楊廣為太子]。功臣良將,也逐一被誅殺,所剩無幾。楊堅晚年的政治失誤比司馬 炎多。建國不到三十年,就亡了國,這是自取滅亡,豈是天意?”   [漢高祖想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叔孫通規諫說:“春秋時晉獻公因為寵愛驪姬要廢 太子申生,立驪姬的兒子奚齊,齊國因此亂了數十年,為天下所恥笑。秦始皇因遲遲不立 扶蘇,使趙高得以假傳聖旨立了胡亥,致使國家滅亡。這些教訓陛下都很清楚。現在陛下 如果決心廢長子立少子,我願意先死在陛下面前,以頸血污地。”漢高祖說:“我只不過 是開玩笑罷了。”叔孫通說:“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基一搖,天下震動。怎麼能拿國家 大事開玩笑呢?”漢高祖聽從了他的意見。   袁紹喜歡他的小兒子袁尚,就把長子袁譚過繼給其兄,好讓次子接班。   沮授進諫道:“人們說,萬人追逐一隻野兔,其中一人捕獲後,其餘想得到的就都停 了下來。為什麼呢?因為有了歸屬。再說,同年歲的,以賢為貴,品德相近,以長子為貴 。這是上古就立下的制度。往前看,應當鑒取歷代成敗的經驗教訓;往後看,應當思量以 逐免為喻的含義。假如固持已見,禍患就將因此而起了。”袁紹沒有聽從,後來袁氏兄弟 果然結下了仇。   所以說,立親生長子為太子,是為了不使庶出的產生疑慮,有疑心就會有行動,同時 立二人,就會發生爭奪。同時指定兩個兒子都是繼承人的,家政必然要出亂子,不出亂子 那是因為雙親健在。雙親主事不亂,雙親一死必亂。這是大有深意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181.74

04/20 22:16, , 1F
網址中的原文與翻譯有些錯,我已盡力改正後再貼上
04/20 22:16, 1F
※ 編輯: age317 來自: 218.160.181.74 (04/21 00:55)

04/21 01:51, , 2F
04/21 01:51, 2F

04/21 02:20, , 3F
不推不行~~~
04/21 02:20, 3F
※ 編輯: age317 來自: 218.160.183.127 (04/21 12:02)

04/21 13:37, , 4F
張儼那篇是對諸葛司馬最精辟的評價了
04/21 13:37, 4F

04/21 13:42, , 5F
有疑問.司馬師廢了曹芳.怎麼還會得到忠臣這樣的評價呢?
04/21 13:42, 5F
因為司馬師讓大家都相信他廢的是"昏君",立的是"明君", 曹芳被廢時,像司馬孚這樣流淚的人應該只有少數,像王祥、 荀顗這些當時公認的大君子,應該是很樂意廢掉不孝的曹芳, 所以王、荀兩人先後被封侯加爵,而王、荀的態度應反映多數 輿論。荀顗雖然在死前三年因稱讚賈南風而臭掉,但他在臭掉 前的評價一直都很高,這反映在世說新語和其注釋中。 基本上曹芳這個魏明帝抱來的養子,很可能在正始年間(240-249年)就有許多失德 的行為,因此讓"大魏忠臣"王凌計畫廢掉曹芳,擁立楚王曹彪。雖然王凌被司馬懿 作掉而失敗了,但曹芳失德的輿論後來成為司馬師利用的資源。司馬師在254年廢 曹芳前夕,就讓心腹石苞在朝廷會議時大力宣傳高貴鄉公曹髦是"魏武更生",進行 事後立新帝的準備工作,當時在座的官員聽了都汗流浹背,其中一位官員華表,是華 歆的兒子,立刻多次向朝廷請病假,因此避免掉廢立事件。 總之,司馬師開啟了六朝時代"廢昏立明"的傳統,權臣廢昏立明變成是照仿伊尹、霍光 的"義舉"和"古今令典",這也造成魏晉南朝皇權與皇位的不穩定性,以及南朝多"廢帝" 的結果。 ※ 編輯: age317 來自: 218.160.183.127 (04/21 15:11)

04/21 18:13, , 6F
基本上 從東吳孫亮時代就開始這樣了
04/21 18:13, 6F
254年司馬師廢曹芳,258年孫綝廢孫亮,所以開啟廢立傳統的是司馬師,不是 孫綝。孫綝反而有模仿司馬師的嫌疑

04/21 21:00, , 7F
推....虞世南也算是諸葛亮的fan了,常用如果有.....
04/21 21:00, 7F

04/21 21:04, , 8F
我覺得譯文太過擴張"終身北面"的意思,原文並沒有誇讚
04/21 21:04, 8F

04/21 21:05, , 9F
司馬師忠心保衛王室的意思。
04/21 21:05, 9F

04/22 00:18, , 10F
"臣節不虧 侯服歸全 於斯為美"顯然是對忠臣的讚詞吧
04/22 00:18, 10F
※ 編輯: age317 來自: 218.160.183.127 (04/22 01:31)

05/18 22:42, , 11F
推!
05/18 22:42, 11F
文章代碼(AID): #1Dhke6S4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