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張遼樂進李典屯合肥的時間

看板SAN作者 (...)時間14年前 (2010/07/05 21:58), 編輯推噓1(103)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很老舊的問題了,手邊剛好有通鑑考異,貼上來...... 資治通鑑建安十四年: 廬江人陳蘭、梅成據灊、六叛,操遣盪寇將軍張遼討斬之;因 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 前半指的是張遼傳這段: 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郃 、牛蓋等討蘭。...。成遂將其眾就蘭,轉入灊山。...,攻之 ,斬蘭、成首,...。太祖論諸將功,曰:「...,以取蘭、成 ,盪寇功也。」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 餘人屯合肥。 通鑑考異對此有說明定年。(原文其中一字為「潛」,應該改成「灊」): 通鑑考異 - 張遼討斬陳蘭、梅成: 遼傳無年,按繁欽征天山賦云,建安十四年十二月甲辰,丞相 武平侯曹公東征,臨川未濟,群舒蠢動,割有潛、六,乃俾上 將盪寇將軍張遼治兵南岳之陽,又云,陟天柱而南徂,故置於 此。 (陽:山的南邊。水經注:霍山為南岳,在廬江灊縣西南。天柱山也。) 但是依照樂進傳, 後半部把張遼、樂進和李典屯合肥寫在十四年有問題: 荊州未服,遣屯陽翟。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 等,皆走之,南郡諸縣山谷蠻夷詣進降。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 、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後從征孫權,假進節。太祖還,留 進與張遼、李典屯合肥... 問題就在於「從征孫權」不知是哪一年發生的事。 若張遼、樂進和李典屯合肥的確在建安十四年,則「從征孫權」應指十 三年的赤壁之戰,或者也可能有另一種解釋: 武帝紀 十四年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軍 合肥。...置揚州郡縣長吏,開芍陂屯田。十二月,軍還譙。 臧霸傳 張遼之討陳蘭,霸別遣至皖,討吳將韓當,使權不得救蘭。當 遣兵逆霸,...。權遣數萬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蘭,聞霸軍 在舒,遁還。霸夜追之,比明,行百餘里,邀賊前後擊之。賊 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眾。由是賊不得救蘭,遼遂破之。 (皖縣、舒縣皆屬廬江郡。) 曹操十四年七月揮軍合肥,沒記他本人在合肥跟孫權發生戰爭,但武帝 紀有「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以及征天山賦記同年十二月「曹公 東征,臨川未濟」,故也不能說曹操軍合肥的目的單純只為撫民屯田, 或者他本來的打算就是征孫權。 且十二月曹操在合肥遣張遼攻陳蘭的同時,又遣臧霸攻吳將韓當,臧霸 也跟孫權打了一仗,勉強算是曹操征孫權,如果樂進當時隨曹操到合肥 屯兵,也勉強可以說「從征孫權」,而曹操回譙後就把樂進留在合肥了。 以上,是以張遼、樂進和李典屯合肥在十四年為前提之下的解釋。 通鑑考異嚴格來講只說明了為什麼張遼斬陳蘭、梅成在十四年,並沒有 說明為什麼張遼、樂進和李典屯合肥在十四年。 最後還另有一種情況,──資治通鑑把事情的前因後果連寫在一處,方 便閱讀,避免零散,所以張遼、樂進和李典屯合肥就被一起寫在了建安 十四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2.218.193

07/05 22:52, , 1F
這樣的話劉備寫信跟劉璋說樂進在青泥山跟關羽相拒情勢危急
07/05 22:52, 1F

07/05 22:53, , 2F
就真的完全是在騙肖仔了。
07/05 22:53, 2F

07/06 13:16, , 3F
謝謝1f補充XD
07/06 13:16, 3F
  是歲,璋還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明年,曹公征孫權,權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吳,吳 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 克,...」 我沒看到這一段,謝謝一樓的補充,現在也順便貼上來。 不過這段所說的應該已經超過了建安十四年, PO這篇文只是試著按資治通鑑的寫法解釋, 若三人在十四年屯合肥,樂進傳「從征孫權」的另一種想法而已, 僅供參考。 ※ 編輯: mizarfar 來自: 218.172.216.150 (07/06 15:12)

08/25 04:48, , 4F
張遼、樂進和李典屯合肥的正確時間當在建安十八年(213年)
08/25 04:48, 4F
文章代碼(AID): #1CCUKZ-S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