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傳誦1800年 故宮赤壁展帶你神遊三國

看板SAN作者 (匡國軍節度使)時間15年前 (2009/06/14 15:2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26日電)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奠定中國漢末蜀、魏、吳三分天下局面, 人才濟濟的風雲際會,傳誦1800年迄今, 國立故宮博物院28日開展的赤壁文物特展,將帶領大家重訪三國,重獲靈感啟示。 策展人、故宮圖書文獻處研究員林天人表示,任何時代與赤壁的任何遷動, 都會興起談論赤壁的熱潮,赤壁話題延燒近2000年不退, 諸葛亮的神算、已成神明恩主公的關羽都活到現代,在在顯示赤壁獨特的魅力。 其實,赤壁之戰只是歷史上在短短2、3個月打完的一場著名戰爭, 卻是透過靈活戰術發揮以寡擊眾的成功戰例,因而留下許多趣味話題, 正是令後代政界、藝術界、文學界前仆後繼參與談論、創作的獨特魅力。 故宮這次策展則把赤壁之戰不當成戰爭,而是一場歷史盛會, 從文物、藝術角度出發,展出赤壁戰爭前後相關人物的文物資料與作品, 另以後世歌詠赤壁的藝術繪畫、書法與明清時期三國小說、戲曲插畫, 完整描述赤壁與赤壁之戰在歷史、藝術、文學的影響。 展出最久遠作品是蘇東坡前赤壁賦,那是赤壁戰後800年,相當北宋神宗時的公元1082年, 蘇東坡被貶到湖北,泛舟遊黃州赤鼻磯而寫出膾炙人口的前後赤壁賦, 文中以三國風雲人物都已過往,個人遭遇又算什麼,來抒發他的胸中塊壘。 傳世的前赤壁賦是故宮珍藏,後赤壁賦未能傳世, 因此明代4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重作後赤壁賦並繪圖, 色彩、筆觸都展現強烈的文人畫傾向。 而元、明、清以赤壁為核心演繹東坡故事的戲劇也大量出現, 書法家也反覆抄寫赤壁二賦,畫家以圖像表達東坡故事的赤壁圖更是風行; 金朝武元直畫的蘇東坡遊赤壁圖,除了展出原作,更被畫在特展入口牆上。 林天人指出,赤壁之戰精彩絕倫,羅貫中筆下「三國演義」居最大功勞, 但晉陳壽「三國志」、融合宋元說書的平話文學,為明朝羅貫中的創作提供極佳史料素材 明清之後的出版商察覺三國故事的傳播魅力,以圖文搭配促銷, 還有名家評為「四大奇書第一種」、「第一才子書」,可知其廣受好評程度。 ---- NPM展覽概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極為著名的戰爭;它是用靈活戰術發揮以寡擊眾的成功戰例。 戰爭從雙方集結到交戰,前後歷時幾個月,但卻傳頌了一千多年,至今不歇。 後世以詩詞歌賦、藝術書法,戲劇歌曲, 各種方式稱頌這場戰爭及參與這場歷史盛會的英雄。 赤壁之戰除了戰爭前魏、蜀、吳三方陣營鬥智、權謀攻防的爾虞我詐, 戰爭過程中極富戲劇性的發展膾炙人口外, 戰後的影響也是令後世熱衷討論、研究的焦點。 一般說來,魏、吳、蜀三分天下的契機奠定於這場戰爭。 然而,三國鼎立的局面雖然出現了,但最後統一的局面, 並非由參與這場戰爭的任何一方完成。歷史的發展,曲折迂迴似乎沒有必然的邏輯。 赤壁之戰引起後世無盡的興味,還有一項重要的原因, 即為參與這場戰爭的「與會者」,都成為後世討論的對象。 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一個時代突然出現那麼多人才。 就人才分佈而言,各方陣營濟濟多士、猛將如雲。 長久以來,後世習慣立場的選擇,加上《三國演義》小說、戲劇的推波助瀾; 因此,讀史時便無意中流露出對歷史人物的偏愛了。 本展覽以文物、藝術的角度出發,展出赤壁戰爭前後相關人物的文物資料及作品, 另以後世歌詠赤壁的藝術繪畫、書法及明清時期的三國小說、戲曲插畫, 完整描述赤壁及赤壁之戰在歷史、藝術、文學上的影響。 NPM參觀網站 http://www.npm.gov.tw/exh98/redcliff/ --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8.174
文章代碼(AID): #1ADAPfGF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