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東漢任官的本籍回避制度為什麼叫三互法?

看板SAN-YanYi作者 (封侯事在)時間2年前 (2022/01/17 12:2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三互法的名稱,應該是來自於 後漢書 蔡邕列傳: 初,朝議以州郡相黨,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兩州人士不得對相監臨。至是復有三互法,禁忌轉密,選用艱難。幽冀二州,久缺不補。 上面的文字中,並沒有提到本籍迴避。 自漢武帝以後,漢朝的某個州的刺史不能為本州人,某個郡的太守不能為本郡人 這種制度,似乎是嚴耕望統計史料所發現,漢武帝之後的慣例, 但是這種本籍迴避的情況,似乎並沒有在史書上明書。 個人認為把本籍迴避稱為三互法好像不是很精確? 不知道版友有沒有知道其他史料可供補充的? -- 我服食豹胎、鹿胎,再加上潭中的海狗之腎,覺得痛楚稍減,想不到這豹鹿雙胎混以海狗 腎,正是驅毒的良劑,如是長期服食,體內毒發的間歇也漸漸加長。初時每日發作一兩次 ,到後來數日一次,進而數月一發,最近五、六年來居然一次也沒再發,想是已經好了。 ——《民明書房》刊 あなたの知らない神雕侠侶 第三十九回 より抜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7.2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YanYi/M.1642393383.A.3C7.html

01/18 22:02, 2年前 , 1F
歡迎板友貼貼相關史料
01/18 22:02, 1F
文章代碼(AID): #1XvEydF7 (SAN-Y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