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三國志後傳 第一回

看板SAN-YanYi作者 (lsy)時間16年前 (2008/07/08 21:06), 編輯推噓7(701)
留言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明]酉陽野史 第一回 後主降英雄避亂     漢家二十四皇帝,明聖相承天下治。桓靈微弱質昏庸,不信忠良信常侍。刑餘   閹宦把朝權,文武官員如狗彘。陳蕃竇武被謀誅,李膺杜固遭摒棄。紛紛黨錮半天   下,賢良君子遭囚系。英雄豪傑盡不平,智士仁人皆憤氣。騫石多奸構禍基,何進   無機謀失利。內難釀成董卓來,外冠黃巾起幽冀。李郭乘亂寇長安,獻皇遷許皇綱   替。江南孫氏號東吳,移詐曹瞞稱大魏。幸而漢德未全衰,昭烈英雄能繼世。文倚   臥龍并鳳雛,武賴關張黃趙輩。建國鼎足五十年,會遇強橫司馬氏。助曹恃勢起侵   凌,指顧虎狼入西地。後主闇庸黃皓奸,譙周妄議國遭廢。須臾篡魏又伐吳,三國   迭亡俱無罪。魏臣服順吳臣降,忘君事仇真可愧。漢將懷忠盡逃避,曾無一介歸晉   氏。予懷漢亡關張後,史冊不傳書不備。而今表出世人看,聊泄生平忠義氣。   蓋聞天開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自人之生,而有聖人,繼天立極,以維人紀。 上自三皇,中及五帝,下至商湯文武,迭相為治。當是時也,純用禮樂,行一不義,殺一 不辜,而得天下,所不為也。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 也已矣。」宜其延世三十,歷年八百,後世鮮及焉。迨至戰國,亡王用霸,日尋干戈,壞 亂已極矣。秦用商鞅之法,尚戰功,忽禮樂,雖然得志一時,幸吞六國,而享祚不長,傳 世惟二。孰謂天道微藐之不足信,禮樂教化之不足用哉!漢高之興,能變秦律,立法三章 ,天下歸心,隨滅秦越。雖然扼於強臣佞戚,光武卒能繼述,垂統綿長,不亦宜乎?及於 三國之際,炎精將涸,吳魏分崩,所賴荐生玄德,足稱令主,至窮不背於仁,百敗不折其 志。天生賢哲,為之羽翼。雖云立國一隅,而實君臣一德,以弱為強,六征九伐,亂畏若 虎,足為一時之偉稱也。奈何營中星殞,丞相云亡,遂使奸雄得志。千載于今,人心痛念 。幸而天道尚存,假手苗裔,夷凶翦暴,使漢祀復興,炎劉紹立。要惟卯金未艾,禮樂未 廢,人心向慕之至也歟!   且說蜀主劉禪,自癸卯登位,賴孔明當國,安享四十餘季。丞相既亡,至炎興元年, 其中寵用宦官黃皓,致先世文武大臣,關、張、黃、馬、趙諸勛舊子孫,皆不得天預軍事 ,或退閑、或致仕,於是國勢浸衰,兵威不振。魏司馬昭聞知,議欲伐之。當有王祥一門 ,常懷漢德,因上疏阻之云:「蜀火雖狹,民怠其惠,君臣義睦,無隙可乘。況今歲星在 蜀,伐之死致不祥。」昭不聽,乃命鄧艾領兵五萬,自狄道越甘松嶺,出沓中,以絆姜維 之師。諸葛緒引兵五萬,自祁山趨武街橋頭,以絕姜為歸路。鍾會引兵十五萬,從斜谷子 午谷,分作三路而進,以趨漢中。細作報入沓中,大將軍都督軍事姜維,修表馳奏後主。      後主即命蔣舒、傅僉領兵二萬,分守陽平等關要隘,更欲大發兵以助姜維。時黃皓用 事,深恨姜維常欲除己,今若發兵助勢,敵退爵尊,我必受虧。隨阻於帝曰:「臣曾探魏 主深疑司馬,司馬自救不暇,焉能謀人?此來風乃懼我兵見加,故為虛張聲勢耳。」又引 巫師詐誕,以聾帝聽。以是帝隨不為設備,罷其預守之,議群臣皆不知姜維上表請兵之故 。   八月,魏軍長驅大進。姜維聞鍾會兵至,乃與廖化、張翼等合議阨守劍閣以拒之。鍾 會引兵攻打,被維出奇兵斷會糧道,前後身自挑戰,凡數十合,互有勝敗。   會亦慮糧運險遠,急未能得志,隨退兵安營相守。忽探得姜維有襲糧之兵出矣,會心 甚懼,即欲回長安,再圖後舉。鄧艾聞知,以書抵會曰:「竊窺蜀國無能為也。蓋由宦豎 專權,忠良解體,縱一姜維之智,亦不能驅眾遠出,不過虛為聲勢以分我軍,彼得以逸待 勞耳。將軍但當堅守,待小將父子,引本部兵從陰平邪徑,經德陽亭出劍閣之背,西去成 都,不過三百里,以奇兵出其不意,沖其腹心。姜維知之,必撤劍閣之兵,還救涪城。都 督則可方軌而進矣,何退之有哉?如劍閣兵不回,涪城無救,取之甚易。姜維前後受敵, 必為公擒,此不待智者可知也。」艾竟不俟約期,即引兵行無人之徑七百餘里,鑿山通道 ,極其險處。艾則自裹以氈,推墮而下,將士扳援魚貫以進,至江油城,蜀將馬邈以城降 ,其妻憤而自縊身死,隨逾陰平。   忽於岩畔見一石,上題:「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艾探知乃 諸葛孔明先設示警告者,艾因大驚,遂訪孔明之墓,躬備儀禮拜祭,以求赦宥。是夜乃夢 二力士,稱:「元運真君有召命。」艾方猶豫,二士夾之而去。須臾至一處,殿閣崢嶸, 光曜顯赫。力士引艾至內門,仰觀殿上,執事羅列,整肅森嚴。稍傾,真君出御曰:「吾 即孔明耳。往時謫降人世,目擊曹瞞、馬懿並無仁德,惟務奸偽,欺上惑下,竊據土宇, 吾曾奏聞上帝,削其國籍。劉漢二十六君,守道育民,初無失德,宜使其裔,興漢復祀。 其餘附奸凶忍之徒,悉填憲典。即目劉主迎降,乃保眾惜民之仁。爾兵進城,若不約束, 大禍旋至,可宜知改。」諭畢,命力士引還。後來,鄧艾忘戒縱暴,父子遭戮,鍾會亦坐 誅夷,晉、魏國祚不永,劉氏繼立,漢祀復存,皆如夢中之語。   艾既覺寤,神思惑亂,按兵遲回者數日。鄧忠等進曰:「大人深明理道,何不察妖幻 者邪術也?是不脫王郎假妻為神,以阻光武之故智耳!何因一,夢隨阻軍心,正中其術矣 !」艾隨釋疑,引兵而起,進至綿竹。   飛報入成都,後主大驚失措,慌議出師,群臣無敢應諾者。諸葛瞻急入大慟曰:「國 家養兵育士,正在今日之用,何無一人應命?皆由陛下寵用黃皓,以至於此。今事已危急 ,臣雖不才,願拼微軀,上報陛下,下慰父心。」帝即付以禁兵二萬。瞻至綿竹與鄧艾兵 遇,安營己畢,召諸葛尚議曰:「吾兵履敗,銳氣已喪,須以奇計取勝,若韓信背水,庶 可為力於眾也。」尚曰:「大人之見甚善。彼兵屐勝,志必驕惰,若能三軍致死,勝之極 易耳。」   次日,兩軍方合,瞻即揮退,艾即逼追至港次。諸葛尚大呼曰:「前臨溪港,後有追 鋒,若諸軍不拼死鬥,則盡無生矣。」以是三軍回身死鬥,艾兵大敗。瞻亦不敢深追。鄧 艾收兵,責眾不盡力,忠曰:「一人捨死,百夫莫敵。況勝敗兵家之常,安足為責?以子 之見,諸葛終非父比,趁今夜彼方得勝,必不提防,一去劫營必收大功。」艾曰:「謀人 之所不謀,正此之謂也。」即命忠在前,自為策位,三軍盡起,望瞻寨殺來。是夜瞻父子 果不提備,為忠斫營而入,諸軍俱在睡中,人不及甲,馬不及鞍,諸葛諸乃嘆曰:「天不 佑漢人,其如何!」隨子尚俱戰死於陣。可憐忠義兒,罹此殺身慘。所謂綿竹之戰,見孔 明之有子也。   敗兵逃回者,入城奏知後主,計無所出。或曰:「急召姜都督回救。」或曰:「棄城 白帝城,入吳求救。」眾議紛紛不定。太史令譙周曰:「大將軍拒鍾會,其兵不可抽,抽 則兩失。東吳非好相識,且艾兵已近郊,若知陛下出,縱輕騎追之,亦恐不能脫,皆非善 策耳。臣觀乾象,見國數已衰,賊氣方盛,客星犯闕,主星韜光,戰則無益,不如出降。 上可救全城百姓之命,下可以保全九族,乃應天順時之舉。非臣不忠,敢陷陛下為屈膝事 也。」後主惑其言,乃議出降。鄧艾因頓兵城下。   當有帝之第三子北地不劉諶知之,急入阻曰:「誰獻此計,誤陛下為萬世如何主?況 城中尚有十萬之眾,當率之或戰或守,敵兵何能即入?彼兵遠來,野無所虜,糧草不接濟 ,但能堅守一個月,全軍皆沒城下矣。且姜維諸將在名,安得無計?獻此計者,不但誤陛 下,誠可斬也!設使勢窮力竭,猶當父子背城一戰,何至含垢忍恥,以圖苟活,何以見先 帝於地下耶?」帝曰:「爾小兒何知國計,可速去!」北地王知帝存婦人之仁,執性不回 ,乃將幼子托劉璩撫育,隨哭入昭烈之廟,先殺其妻,乃自刎。   劉璩者,梁王劉理之子也。在諸王之內,號稱智囊,且機警有權略。比時亦欲進議, 因見劉諶之死,知帝執迷,不可以舌諍也。方哭念劉諶間,有劉封次子劉靈入省。璩曰: 「今國勢如此,奈何?」靈曰:「惟應與吾兄劉宣等商議,全身害遠,豈可束手待斃,行 奴顏婢膝事乎?」劉璩曰:「謀亦為此而思度,非宣兄莫可與計者。」靈即馳請宣至,璩 曰:「大廈將崩,一木難扶。城若一破,玉石俱焚,兄輩計將安出?」宣曰:「吾弟才略 勝我百倍,必有定見。以愚諒之,帝意不可轉,國事不可支,明矣。為今之計,惟有逃避 遐方,審機諒勢,或圖興復,此為上也。若還居此遲回,必遭大辱。」璩曰:「兄計深與 我合。」   言未畢,又有一人自外而入,呼曰:「劉子通在否?」劉靈忙出迎候,乃楊儀之子楊 龍也。龍曰:「適到尊府訪議,云兄到此,是以隨亦來會,正欲見殿下呈鄙見耳。」於是 同入見璩等,乃曰:「龍本不識時務之人,因思先父曾言諸葛丞相臨終,惟先父在側,囑 以後事,言劉氏此復中衰,越三十年後,當有英主再出,復興漢業,重定中原。臣父對臣 言之,謹記不忘,將謂國家尚有一統之日。不意事勢若此,主上惑於譙周之說,必不可移 矣。臣觀七殿下相貌不凡,神異種種,將來主大器者,必殿下也。夫智者見於未萌,豈待 已著乎?申生而待死,重耳逃而復伯,此已往之明鑒也。吾輩願從殿下周遊,萬死而不辭 。」   言未畢,有一勇士自外披襟而入,大叫曰:「汝眾尚不逃走,是欲自送死耶?」眾視 之,乃梁府護衛親兵總領秦州狄道人齊萬年也。劉璩乃拉萬年手曰:「吾知欲脫此虎阱, 非將軍不能周旋。奈何尚有一大關系,須累將軍保扶之。昨北地王死於社稷,天地為之悲 慘。又將幼子劉曜托我撫育,以為我必不負托者。我輩仗威力,或可幸全。是兒方在襁褓 ,為之奈何?若此兒不得出,我亦無棄行之理。」言訖,淚下如雨。萬年言曰:「殿下親 子在外,監軍尚不言及,而拳拳以托侄,立相與存亡之誓,真仁人之設心也!他日必為萬 民之主,不卜可知矣。」蓋璩之長子聰,生而有神力,善於弓馬,因此後主命之監助姜維 之軍。姜維每資其力倚重之,故嘗留於其軍。萬年乃曰:「臣敢不體殿下之心,以報北地 不之忠?但只身恐不能兩全。臣有契友廖全者,真勇士也,兼之義俠逾常,乃平西將軍廖 化之子也。每欲從征為國家出力,渠父惜惟一子,留家不遣。因與臣較藝,隨為刎頸之交 。臣當前去約彼至此,將曜主縛於其背,臣則向前開路,誓當死戰,以報國恩。但須急速 ,毋致遲誤。」眾曰:「永齡真義勇丈夫也!速宜馳之。」   萬年即偕廖全至,劉靈、楊龍等皆會。萬年即手持大刀,當先開路。廖全負劉曜,挺 槍次隨,劉英、劉宣保護各家眷屬居中。璩與劉靈、劉和等斷後,一齊俱望西門而出。當 有魏將方來引兵阻去路曰:「吾觀汝輩,皆仕宦裝束。且汝主既降,則盡是魏民,吾主方 事招徠,何用逃竄?」萬年更開言,怒眸若電,就輪起大刀,劈面斫去,方來亦挺槍相迎 。論方來豈萬年之敵乎?但賊兵眾多,要要保衛眷屬,惟衝擊而已。萬年乃殺條血路而出 。廖全奮勇挾鬥,人不敢追,擁衛眾人以出敵圍。方來不捨,從後引兵追來,萬年曰:「 賊徒不知死活,尚敢來追,不斬之無以見英雄!」乃隨勒轉馬迎之,未及二合,將方來手 起一刀斬之。眾魏兵見如此厲害,那個敢來追,各自奔散。正是:             他年開國興基手,先向成都顯首功。   卻說鄧艾知得西門廝殺,即令部將褚群引兵助戰,從後殺來。劉璩忙令劉靈抵敵曰: 「不殺鼠賊,無以雪胸中之忿。」乃大喝曰:「認得劉將軍麼?」褚群忽見劉靈身長一丈 ,膀闊三停,成風凜凜,大是驚駭。旋勒馬謂曰:「汝家國已破,尚欲何往?不降何待? 」靈曰:「賊奴!汝輩上可降彼婦人小子,安能降我真將軍耶!」言訖橫衝而入。褚群亦 魏中名將,舉刀急架,鏖戰移時,魏兵合圍而來。靈即心生一計,抽馬佯敗而走。褚群不 料,從後急追。靈勒馬緩行,褚群馬逸,不能收步,撞過馬頭,被靈一槍刺中透心,落馬 而亡。後兵潰散,不敢復追。正是:                 巧施阱虎擒龍技,得樹安邦立國勛。   卻說劉靈方離家之際,猛憶起:「王彌乃吾心腹之友,當今無以匹者。萬一陷於敵, 中為彼收用,則失吾國一棟梁矣。」忙使人邀到,與之同出。蓋王彌者,乃北地將軍王平 之子也。自幼生而穎異,膂力過人,長而有千斤之力,尤精於騎射,每為其父器重之。後 乃襲父蔭居職,嘗有開跋之志。因見帝之昏庸,信任黃皓,妨賢拒諫,遂杜門不出。時人 尚未之,奇惟劉痛父失事遭戮,飲恨不仕,彌乃與之結為異姓兄弟,時與較藝,始知彌之 賢於人矣。其後,彌與關氏兄,弟俱稱時俊,亦相結納。當日得靈之信,乃喟然嘆曰:「 吾父子早知有今日矣!子通兄既來見召,倘不從命,是無忠義之心,而生平之所學矣!但 關家兄弟與我有休之托,彼年尚幼,安能自拔?」遂奔至關家。而關防、關謹見說彌至, 乃從而大慟而出曰:「飛豹兄,當今事勢若此,奈何!奈何!」   初,關興於青龍元年間從征失利,患病在家。因見國事日非,每嘆說:「任奸邪於危 難之秋,喪無日矣!吾族安能免哉?」昨見王彌來省,坐論時事,乃太息曰:「王子均之 有子也,可以托孤寄子矣。」遂囑防、謹深相結納之。王彌曰:「國家垂破,而尊府與賊 為世仇,禍且不測。吾因劉子通召往偕遁,深念昆玉,故此待來相訊,且欲議為今之計, 惟當速避。後與諸公協謀興復,乃為上策。」防曰:「兄言甚是,其如家口之計何?」彌 曰:「大丈夫為國不顧家,況司馬父子,方有大志,圖纂天下,假仁假義,以收攝人心, 安肯仇害人之家屬乎?願賢弟放懷,以圖大事。」防、謹乃依命同出,竟留家屬在城中, 後遭龐德之子龐會毒手,合家盡罹慘禍,曾無譙類。傷哉!   卻說王彌同防、謹到家辭親,帶平時用器,強弓勁弩,忻然偕關氏弟兄,一齊躍馬而 出。關謹曰:「北門有鄧艾自在那裡,不可輕往;東西二門,賊兵亦盛。惟南門路窄,提 防稍懈,我們當從南門而出。」王彌然之。於是望南門衝突而去。時有魏將李因列兵擋住 去路,王彌乃曰:「我等是異鄉客人,因在成都生理,今天兵圍城,口食不給,是以欲奔 還鄉,望將軍開一生路,放我眾人逃命,深感大恩。」因曰:「吾奉主將之令,那敢放走 一人?必須拿進大營,查驗一過方可發落而去。」王彌知事不諧,即輪起大刀殺進。李因 亦挺槍急架,二人相持良久。關防怒上心頭,亦提起鐵楞,混殺一場。於是且戰且卻,將 逃二十餘里。   且說鄧忠正巡視至南門,知城中奸細走出,李因已去追趕。乃令族弟鄧濮帶領家兵二 千,星飛趕捉。而王彌等早被魏人團團圍住不放,正在危急之際,只見東南坡下突出三騎 ,領了莊客數百人,各持利刃,殺入陣來。且看那三人入陣,恰似虎入羊群,揮刀亂斫。 鄧濮驟馬接戰,卻不提防,被箭正中坐馬,把鄧濮掀翻在地,那樊榮只一刀斫死。不想放 箭者,卻是李珪。於是關防、關謹乘亂殺出重圍。李因縱馬急追,防、謹奮力抵衛。殊不 知王彌從旁躍出,將李因一刀刺中左腿,因負痛逃去。諸副將亦不知去向。那三人縱橫衝 突,彼追兵伏屍流血,殺死殆盡。   王彌、關防等見追兵已散,乃回身下馬,相見拜謝,深感再造之恩。且問:「為何得 諸君來救?願聞姓字因由。」三人答曰:「某等弟兄乃李珪、李瓚,與表弟樊榮也。先祖 李嚴被上遣責,徒居於安樂鎮,此去尚有六十餘里。先父李豐嘗為參軍,見朝廷任非其人 ,囑我輩不可出仕。今與叔父李裕,權止舊窩。聽得魏兵追捉列位,吾弟兄在前山看已多 時,見諸公勢窘,心甚忿怒,以是統領蒼頭,前來助鬥耳。」王彌等稱謝不已,亦各道訴 逃竄之故。珪曰:「既如此,皆是同志,即吾一家,乃天使之相遇也。且今天色已晚,權 到敝莊,住宿一宵,再作他圖。」王彌等感其殷勤,即與同到莊所。   莊內僮僕迎進,其叔李裕秉燭出接,分賓主坐定,又各達姓衷曲。裕置酒相款,席間 嘆息曰:「余先君在日,每嘗戮力王室,為國忘家。因失事被遣,厥志不遂,見諸葛丞相 又亡,傷念不已,竟成疾而逝。今吾輩目擊國破主辱,不能繼述先君之志,以匡救王室, 何用生為?」眾皆感悼,無不泣下數行淚。惟王彌撫掌大笑而起曰:「夫否泰運也,榮辱 數也,何足悲哉?況天生吾才,必有所用。昔晉文避難出奔,賢士芸眾,卒復霸業,吾輩 才雖不古人,然有志者事竟成,安知他年建立,出於晉文公下乎?諸君何用作楚囚之對泣 耶!」裕曰:「飛豹之言,真達時有志之論也!」眾皆拱手稱謝。   次日彌等辭謝,即欲告行。裕曰:「劉氏諸公子不知去向,諸君宜且暫住寒莊,待我 遣人往張、黃、諸葛、趙等各家,探聽的實,那時赴會未遲。不然,彼此各自一方,勢分 力弱,欲成大事,此實難矣。」彌曰:「既蒙老丈厚愛,敢不惟命是從!固速修書一封, 盛使馳各家一探,則老丈報主之忠,交友之信,可謂兩得矣。但思我輩家屬且不顧,恨不 能滅此逆賊而後朝食,安可再有遲疑?今就告別,隨盛使去尋舊主,兼打探各家下落,以 共圖大事。蓋國賊不俱生,非賊死吾手,我必死於賊之手矣。」裕曰:「有諸君如此忠肝 義膽,天地亦為之垂佑,何患事不成哉!」即送王彌等起程。臨行,攜手囑曰:「早晚若 舉大事,某當遣侄輩三人,前來相助,聊盡老夫先世以來報國之志耳。」眾皆謝別。裕又 曰:「諸公如有確信,望早惠玉音,以慰懸念。」眾應而別。裕贈詩一首曰:             君因國破棄家鄉,萬里迢遙赴遠方。             此去若能興大業,早傳魚錦慰牽腸。 -- 有幸得此書一覽,練打字順便分享..... 這個還有版權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1.3.212

07/09 13:37, , 1F
推一個~
07/09 13:37, 1F

07/09 14:18, , 2F
看到裡面的人物關係 我只能說是「奇書」!!!
07/09 14:18, 2F

07/11 00:35, , 3F
我也不知道有沒有版權,不過看了長見識,也挺有趣~~。
07/11 00:35, 3F

07/11 01:36, , 4F
板主大大,你這樣講,我就要害怕一下了.....
07/11 01:36, 4F

07/15 14:05, , 5F
推聊泄生平忠義氣
07/15 14:05, 5F

07/15 14:15, , 6F
推璩之長子聰
07/15 14:15, 6F

07/15 14:17, , 7F
推安能降我真將軍
07/15 14:17, 7F

07/18 11:03, , 8F
這種古代章回小說 沒有版權了 除非你用到某出版社的編輯注解
07/18 11:03, 8F
※ 編輯: ueyo 來自: 211.20.205.184 (04/20 00:15)
文章代碼(AID): #18SsPSEX (SAN-Y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