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道3號3.1公里崩塌事件調查及補充說明

看板Road作者 (大提琴夜未眠)時間13年前 (2011/04/11 20: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國道3號3.1公里崩塌事件調查及補充說明 更新時間:100/04/11 新聞類別:重要新聞 業務類別:公路運輸 新聞日期:100/04/11 新聞提供單位:交通部路政司 國道三號大埔段(北上2.8公里處、南下3.1公里處),於99年4月25日14時33分 左右發生嚴重的邊坡崩塌,近20萬立方公尺的土石坍滑於國道上,導致4人罹難 。交通部為瞭解災害發生原因與後續相關處理對策,委託中華民國大地工程學會 ,進行災害發生原因調查工作,由理事長廖洪鈞教授擔任召集人,邀集國內外專 家學者成立專案委員會進行調查,以釐清災變原因,提供後續的對策建議。 調查結論在99年11月29召開之「因應極端氣候道路邊坡安全防災與生命週期維護 管理策略國際研討會」中已初步對外公佈。大地工程學會後因工作內容擴大、涉 及單位複雜及歷經20年之資料彙整困難等,將總結報告再經專案委員會審閱與討 論修正後,於100年1月28日提出正式總結報告;交通部於100年3月1日分函送請 監察院及基隆地檢署參考。 本次調查結論指出,國道順向坡崩塌災害主要原因為長期地下水入滲造成順向坡 內砂頁岩薄紋層強度軟化,及部份地錨預力鋼絞線鏽蝕等原因合併作用,造成邊 坡達其破壞臨界狀況。推定可能因素如以下說明: 1.工程擾動,本處順向坡原本即為節理發達,表層有風化現象之順向坡塊體,然 而因國道三號與台62線之興建,進行大規模之路塹開挖,造成地表植被移除、岩 層裸露、地下水流狀況改變,以及大地應力變化等現象,對順向坡造成不等程度 之擾動。 2.砂頁岩薄紋層岩石強度應變軟化,本處順向坡覆蓋著砂岩層,其節理發達且風 化明顯,而地表水或地下水流循張力裂縫及裸露岩層等,蓄集於較不透水之砂頁 岩薄紋層表面,此一蓄積現象亦會隨季節更替與降雨有所變化。一旦地下水蓄積 在砂頁岩薄紋層表面,即會使岩石強度持續軟化,也使邊坡下滑趨勢逐漸明顯, 最後衍生成為漸進式順向坡破壞。 3.地錨鏽蝕,本處順向坡滑動現場所暴露之地錨構件,以及事後對地錨進行內視 鏡之調查發現,地錨構件有明顯的鏽蝕現象,此一地錨鏽蝕現象除會逐漸降低地 錨之抗拉能力和邊坡之安全係數外,亦是造成邊坡於最後在短時間內崩塌的原因 。 4.破壞歷程,本次災害的發生為長達十數年之漸進式層面弱化順向坡滑動破壞, 以及地錨構件長期因地下水入滲作用造成鏽蝕現象。破壞主要原因為邊坡岩體節 理發達、順向坡地質構造明顯、地下水入滲與季節水位變化等因素,致使岩層強 度軟化,以及地錨預力鋼絞線鏽蝕而造成之結果。 而調查工作並審閱分析規劃、設計、施工及養護各階段資料。各階段作業人員雖 均依循當時作業規則與規範執行,災害仍然發生,顯示當時之規則與規範仍有須 要改善之處,調查報告認為主管單位應審慎嚴肅地面對相關問題。最後調查團隊 檢視現行國道邊坡養護制度與現行道路技術規範後提出改善建議。 對專案委員會本次完成之調查報告,交通部尊重其獨立專業的調查結論,已請國 工局、高公局等相關機關查照辦理;未來並會再依據監察院及基隆地檢署之調查 結果積極檢討改進。 聯繫人:路政司王瑞麟 電話:2349-2196 http://210.69.99.7/mocwebGIP/wSite/ct?xItem=19018&ctNode=145 附件 國道3號3.1公里崩塌事件原因調查工作總結報告建議事項交通部目前辦理情形 (請見原連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36.114
文章代碼(AID): #1DelilMA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