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有關日本高速公路的兩個隨想

看板Road作者 (B'z控之王XD)時間14年前 (2010/01/10 22:20), 編輯推噓5(5048)
留言53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1.日本的都市高速公路路網發展模式偏向美國而不是歐洲,首都高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東京 外圍的環狀高速公路一直要拖到1980年代才開始發展(其實除了中國和韓國以外,東亞很 少有都市的高速公路有外環線),如果當初首都高乃至於日本的都市高速公路是採用歐洲 式的外環道路,或許污染或雍塞會減輕不少 2.日本的高速公路很少考慮國防要素,不像歐洲,高速公路可以讓坦克車行駛(德國法國瑞 士都有這樣的設計)或是讓戰鬥機起降(最佳的例子:瑞典)等等,日本好像都忘了,高速公路 也是國防設施的一種  -- 卡蓮:「你們的命是誰的?」 黑騎成員:「是ZERO的!」 朱雀:「記住這張臉,下輩子投胎找我報仇!」 魯魯修:「外人亂我黑騎者,視黑騎團規,必殺之!同志亂我黑騎者,視黑騎團規,必殺之!」 不列塔尼亞皇帝:「11區的領導人是姓樞木的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0.188.189

01/10 22:28, , 1F
2戰戰敗國有簽條款吧....我猜的
01/10 22:28, 1F

01/10 22:29, , 2F
自衛隊有實力決戰境外吧
01/10 22:29, 2F

01/10 22:29, , 3F
po在這邊還比po八卦板好吧 =,=
01/10 22:29, 3F

01/10 22:30, , 4F
可是德國也是二戰戰敗國,高速公路設計就有考量國防功能
01/10 22:30, 4F
※ 編輯: yamatobar 來自: 219.70.188.189 (01/10 22:35)

01/10 22:36, , 5F
我不覺得日本是"忘了" 高速公路具有國防功能y
01/10 22:36, 5F

01/10 22:38, , 6F
日本都市圈的高速道路較鐵路發展的晚, 然而自用車數量
01/10 22:38, 6F

01/10 22:39, , 7F
上升後, 都市圈外圍開始建設連結原本放射狀狀的路網
01/10 22:39, 7F

01/10 22:39, , 8F
但這時候都市密集的程度已經讓國家無法支付超大的徵收
01/10 22:39, 8F

01/10 22:40, , 9F
費用, 以至於道路路幅很少出現單向三線, 幾乎都是兩線
01/10 22:40, 9F

01/10 22:41, , 10F
更別說雙層高架橋, JCT的形式都是以"節省徵收費用"為主
01/10 22:41, 10F

01/10 22:42, , 11F
所以在日本幾乎見不到最浪費空間的四葉苜蓿型
01/10 22:42, 11F

01/10 22:44, , 12F
的JCT... 但日本面對極度有限的空間 也發展出了很特別
01/10 22:44, 12F

01/10 22:45, , 13F
地下公路, 這種地下公路以大深度大量穿越民宅,可以減少
01/10 22:45, 13F

01/10 22:47, , 14F
徵地的費用(大深度地下利用法), 不同於歐美地下公路的
01/10 22:47, 14F

01/10 22:47, , 15F
明挖覆蓋, 日本甚至可以垂直於河底施作整條快速道路
01/10 22:47, 15F

01/10 22:48, , 16F
如中央環狀品川線於目黑川底下.
01/10 22:48, 16F

01/10 22:48, , 17F
首都高和阪神高倒是有一堆雙層高架橋XD
01/10 22:48, 17F

01/10 22:49, , 18F
btw, 其實美國也很多環狀公路啦~
01/10 22:49, 18F

01/10 22:49, , 19F
不過日本也有批評過首都高讓東京的河川數量大減,造成都
01/10 22:49, 19F

01/10 22:49, , 20F
市的溫室效應提高
01/10 22:49, 20F

01/10 22:50, , 21F
都市熱島,打錯
01/10 22:50, 21F

01/10 22:51, , 22F
因為等要日本開始面對大量成長的自用車, 開始建高速道
01/10 22:51, 22F

01/10 22:51, , 23F
時, 這時候也只剩下河道可以利用了.
01/10 22:51, 23F

01/10 22:55, , 24F
其實利用河道上方造成水體被掩蓋而增加熱島效應這個
01/10 22:55, 24F

01/10 22:56, , 25F
觀念不一定正確. 因為缺乏快速道路舒緩車流 或是增加
01/10 22:56, 25F

01/10 22:57, , 26F
行車速率, 車輛怠速所排放的廢氣 對環境影響也非常大
01/10 22:57, 26F

01/10 22:58, , 27F
嗯嗯,不過日本橋上面的首都高路段要地下化都還只是口號
01/10 22:58, 27F

01/10 22:59, , 28F
因為東京都已經很難找到可以挖的地下段了
01/10 22:59, 28F

01/10 23:00, , 29F
因為光是首都高中央環狀線就已經快要榨出地下化的極限
01/10 23:00, 29F

01/10 23:01, , 30F
不見得, 現在在東京似乎只要找的到一個夠大的區域作為
01/10 23:01, 30F

01/10 23:02, , 31F
潛盾機具的起始點, 日本是滿會挖的
01/10 23:02, 31F

01/10 23:02, , 32F
其他非高速道路的一般道路也開始朝部份地下化發展
01/10 23:02, 32F

01/10 23:04, , 33F
如環狀二號線汐留-虎no門(前麥克阿瑟道路)段
01/10 23:04, 33F

01/10 23:04, , 34F
不過看看日本,想想台灣,台北市區段的高速公路地下化和外
01/10 23:04, 34F

01/10 23:05, , 35F
環道何時才有譜Orz
01/10 23:05, 35F

01/10 23:06, , 36F
環狀八號線(環八通li) 已經通車
01/10 23:06, 36F

01/10 23:06, , 37F
M大要不要回個文?XD
01/10 23:06, 37F

01/10 23:06, , 38F
這有兩個思考的面向: 以新加坡的KPE來說, 地下化主因
01/10 23:06, 38F

01/10 23:07, , 39F
是為了環境及景觀考量, 而日本的地下化路段則多是成本
01/10 23:07, 39F

01/10 23:08, , 40F
取向.... 目前台北要興建一條地下公路 可能耗費的成本
01/10 23:08, 40F

01/10 23:08, , 41F
說不定大於徵收土地的費用 甚至高出很多, 在民意上要得
01/10 23:08, 41F

01/10 23:08, , 42F
到支持, 我想不簡單
01/10 23:08, 42F

01/10 23:09, , 43F
我指的成本 是技術和工程方面
01/10 23:09, 43F

01/10 23:11, , 44F
嗯嗯,而且台北縣市比東京都還雜亂得多,要建地下公路,真
01/10 23:11, 44F

01/10 23:11, , 45F
的很困難
01/10 23:11, 45F

01/10 23:12, , 46F
我是說市街和管線網路規劃,還有台北縣市的人口密度只輸
01/10 23:12, 46F

01/10 23:13, , 47F
給香港或新加坡
01/10 23:13, 47F

01/10 23:14, , 48F
地質狀況也是一個重點, 加上日本民宅通常都沒有地基
01/10 23:14, 48F

01/10 23:14, , 49F
要利用其地下空間穿越 技術上比台北容易許多
01/10 23:14, 49F

01/12 00:51, , 50F
德國的高速公路打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軍事用途而建的啊XD
01/12 00:51, 50F

01/12 00:52, , 51F
只是目的是運輸兵員物資,不是給飛機起降
01/12 00:52, 51F

02/03 22:25, , 52F
回應樓上:德國當初不是軍事用途而建,而是賽車用途
02/03 22:25, 52F

02/03 22:26, , 53F
因為根據考證在納粹之前就有Autobahn作為娛樂用
02/03 22:26, 53F
文章代碼(AID): #1BIU8w3U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