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1/30台北最後的地面鐵道

看板Railway作者 (阿木)時間12年前 (2012/01/29 14:54),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1/30台北最後的地面鐵道 台北機廠的鐵軌,像極了老樹盤根,以優美的曲線,緊貼著、親吻著偌大土地。或許是遷 廠在即,送修的火車似乎越來越少,我沒聽到列車壓過鐵軌發出轟隆轟隆的節奏,反而是 聽到時光湧動流逝、分秒倒數計時的聲音…… 清晨,台北的天空很陰霾,我背著相機往市民大道直奔。 會這麼做,是因為看到了大官們聚集在南港車站見證台北鐵路地下化全面完工的新聞;這 才驚覺,我得加快腳步了。 站在市民大道與光復北路交界處的東南角,高架橋不偏不倚地橫跨在上頭,有股莫名的壓 迫感;等候綠燈亮起的人與車,就像等候槍聲響起的田徑手,蓄勢待發,任誰都想趕緊離 開這兒,很少會注意到這一隅竟有一段台北市區僅存的地面鐵道。 火車醫院年代悠久 鐵道,由已轉入地下化的松山站南側分歧而來,與這個全台最重要的火車維修廠臍帶相連 。 進廠送修的火車,大都一臉病奄奄樣,蹭蹭蹬蹬地從那條鐵道自地底下被牽了上來,好不 容易有機會仰望台北的天空,卻也命在旦夕矣,真個是三聲無奈、戲弄人生的最佳寫照。 所幸,這個可追溯到日據年代的「火車醫院」,深藏許多巧手的老師傅;原本一些病得不 輕的老火車頭,大多在此脫胎換骨,舉凡近年來復活上路的蒸汽火車CK101與CK124便是。 不過,我最關心的,不是那個大跨距鋼構足可將火車懸空吊起的維修房,也不是那個利用 維修火車所產生的鍋爐蒸汽來加熱的大澡堂,而是極可能即將消失的鐵軌、火車與月台, 一種屬於鐵道文化資產最基本的歷史元素,也是一種屬於鐵道動態保存最珍貴的活化石。 這裡的鐵軌,像極了老樹盤根,以優美的曲線,緊貼著、親吻著偌大土地。 台北街頭火車奇景 或許是遷廠在即,送修的火車似乎越來越少,我沒聽到列車壓過鐵軌發出轟隆轟隆的節奏 ,反而是聽到時光湧動流逝、分秒倒數計時的聲音。 在地面鐵道末端,有個「止衝檔」,這意味著鐵軌終點就在此;更精確的說,止衝檔前有 一小段鐵道其實是一條折返線,當火車從地底冒出時,會先開進折返線,等轉轍器切換至 另一軌道後,再折回進廠;在台北街頭要看火車,已幾近絕跡,要看「倒退嚕」,更僅此 一處。 如果是早上七點半過來,會有一列EMU100型自強號停於此,一處沒有站名的小月台旁;它 六點不到,便從七堵站出發,一路載著台鐵員工來此上班。這款第一代自強號,具英國血 統,在歷經三十三個年頭後,已從剛出道的美少女變成了今天的老阿婆,在年邁色衰之際 ,漸漸淡出縱貫線,轉而擔任員工通勤專車,也算是老驥伏櫪,教人驚豔。 電氣化後,不同年代的柴電機車頭,也深隱在這兒頤養天年,像是R129,美國製,已有40 年歷史;另一輛R168,曾是台鐵牽引力最強的柴電機車頭;而裡面窩在「加護病房」急診 中的,是更老的R62,近50年高齡,不知它是否還能動? 台北機廠即將消逝 而最吸睛的,是那輛配合台鐵123週年,特別選它恢復藍色塗裝的R123,生龍活虎般在廠 區內活絡筋骨。聆聽它氣勢磅礡的引擎聲,轟轟作響,一下子就被拉回到六○年代場景。 舊山線復駛讓它找到了新舞台,經常是牽著一長串藍皮客車,拉出濃濃懷舊風。 我試圖從另一處制高點看整個廠區,像極了真實版的鐵道模型,而市民高架道卻像一條巨 龍,把它盤踞到快沒空間了;隔鄰的松山菸廠,大巨蛋工程也已如火如荼在展開。 離開前,忽然看到高聳的吊車正從「台北機廠」四個字後方冉冉昇起,彷彿即將吞噬這塊 稀世瑰寶。 唉!我的心情,瞬間變得異常沉重,就像台北陰霾的天空! 攝影/tseng 2012-01-29中國時報 吳昭明/文  註:台北機廠將於民國101年1月起陸續遷至桃園富岡,目前僅員工澡堂列入古蹟,其餘 將納入大規模商業開發,鐵道文化資產可否完整保存,再度面臨考驗。 http://www.howone.com.tw/railway/news.php?uid=12&id=1661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2.118.185

01/29 14:57, , 1F
原來現在台鐵員工通勤的改成EMU100
01/29 14:57, 1F

01/29 22:25, , 2F
原來鐵路地下化段有鐵道可以接上來? 完全看不出來
01/29 22:25, 2F

01/29 22:31, , 3F
去京華城對面的市民大道旁就看的到了~
01/29 22:31, 3F

01/29 22:49, , 4F
我一直以為鐵路地下化後那邊就是台鐵的孤島
01/29 22:49, 4F
文章代碼(AID): #1F9EqLhU (Rail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