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一場跟網路民主漸行漸遠的美國大選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諾索特)時間8年前 (2016/08/04 11:09), 8年前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轉錄來源】 INSIDE 網路趨勢觀察 【文章標題】 一場跟網路民主、世代正義漸行漸遠的美國大選 【完整內文】 美國民主黨全國大會(DNC)在上週 7 月 29 日落幕,並提名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 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讓美國大選正式進入希拉蕊對決唐納·川普之勢。許多人認為川 普具有強烈保守主義與種族歧視的政見,會讓美國陷入危機之中。但事實上,一場巨大 隱含階級差距與世代剝削的政治危機已潛藏在美國社會中,而位於颱風眼的不是希拉蕊 也不是川普,而是另一位民主黨初選候選人伯尼·桑德斯,與維基解密創辦人朱利安· 亞桑傑。 這場全球矚目的黨代表大會上現任總統歐巴馬夫婦的精彩演說成了會中另一焦點;然而 會中桑德斯其支持者極為不滿的聲浪,發起一波「選桑德斯,否則完蛋」的活動。 在黨代表首日當天,既使桑德斯親自登台呼籲團結支持希拉蕊,他的支持者們依然高喊 「伯尼,我們要你」,甚至讓不少人認為這次總統大選中,民主黨內恐有潛在的分裂危 機。 桑德斯的支持者會如此憤怒,就是因為 7 月 22 日 一批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與 希拉蕊間選團隊之將來往的 2 萬封電子郵件曝了光。這些郵件正說明了民主黨高層並未 遵守中立原則,而是極力刻意打壓立場十分偏左的桑德斯,包括想在他於南方活動時貼 上無神論標籤,企圖影響他在基督徒中的選情;另外也有律師建議黨中央怎麼因應桑德 斯對希拉蕊的指控做出反擊。民主黨主席 Debbie Wasserman Schultz 因此宣布下台, 緊急為選情滅火。 這場足以撼動美國總統大選,甚至是全球政經局勢的大爆料,正是出自維基解密之手。 隨後在 7 月 29 日維基解密公布了第二波爆料,這次是聲稱從 DNC 郵件伺服器中所截 取的 29 段錄音,其中包括希拉蕊支持者對桑德斯過於左傾的抱怨,批評他「根本不該 成為民主黨候選人」。雖然美國媒體普遍認為這次爆料殺傷力沒有第一次嚴重,但也一 再反映了民主黨主流與桑德斯之間的矛盾。 在 7 月 25 日,DemocracyNow.org 刊出一則訪談亞桑傑的影片,片中亞桑傑說明從他 「收集」7500 件由希拉蕊本人親自發出的文件裡,可以清楚看到希拉蕊擔任國務卿期 間干預利比亞,最後推翻格達費卻也造就伊斯蘭國(ISIS)的整個過程,包括大批武器 流入敘利亞與利比亞民兵組織,最後到達 ISIS 手中。 歐巴馬另外在 27 日一場電視訪問中,暗指了 DNC 郵件洩密是俄羅斯駭客所為,俄國 政府想藉由與維基解密合作影響美國大選選情,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正在調查這次 外洩事件。隨後俄國官方立即公開嚴正否認這項指控。但川普卻又在佛羅里達的造勢活 動上公開呼籲,要俄羅斯駭客找出希拉蕊消失的郵件。民主黨也把這件事與川普曾多次 讚賞俄羅斯總統普丁連結起來,作為攻擊他勾結俄國以利競選的材料。 不少聲音推測這是亞桑傑對民主黨政府主政期間一連串「政治追殺」所做出的反擊,不 過,亞桑傑也在 7 月 30 日與 CNN 一次視訊採訪中聲明這並非為「傷害」希拉蕊而 來,否認這一系列的行動出自於個人敵意或在幫助共和黨候選人川普,而是原則問題。 他也表示手中握有更多希拉蕊競選團隊不無人知的真相,將會排出戰略時間表,進行計 畫性的爆料。 桑德斯與亞桑傑正反映了「網路民主」的兩個面向 桑德斯 1981 年開始擔任 Burlington 市長以來,一直都以標誌鮮明的社會主義與理想主 義路線著稱,這次大選他高舉「民主社會主義」大旗,喊出反華爾街、反 TPP、增設富 人稅等等政綱,在初選獲得了 1300 萬票,黨內得票率為 43.1% 的驚人數據;甚至在 2016 時代雜誌讀者票選影響力百大人物,他高居第一。 這次大選中川普大膽、激烈的言辭,吸引了那些對「政治正確」厭惡已久,卻又在美國 貧富不均擴大中位於弱勢的高年齡白人,但是桑德斯路線並非站在他們的對立面。美國 年輕世代經歷 2008 金融海嘯與 2011 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等兩個事件洗禮,深切在傳統 政經結構下的巨大不平等為苦,根據哈佛大學今年四月做的民調顯示,18 至 29 歲被稱 為「千禧世代」的年輕美國人,其中有 51% 對資本主義表示了強烈抗拒,甚至有 33% 表示支持社會主義。因此試圖力轉貧富不均的桑德斯自然受到年輕世代愛戴,選戰也打 得十分年輕、草根,所以就出現了一幅情境:希拉蕊的網路競選團隊一字排開,都來自 矽谷的互聯網大公司,但是桑德斯的網路選戰卻是由許多年輕工程師們自發加入,透過 協作工具無償發起各式各樣的 app 或專案。 換句話說,希拉蕊與桑德斯所代表的社會階級與意識形態,也完全反映在兩組人馬的網 路競選團隊上。 從學理上來看,桑德斯大選中喚起年輕網路世代的相對剝削感,自發加入選戰符合了 Lance Bennett 與 Alexandra Segerberg 兩位學者所提出之觀點:網際網路提供了非常 個人化的方式,讓政治訴求與不滿得以極快的被分享;並且擺脫傳統從上而下的集體行 動邏輯,讓群眾參與不需具體領導者,也不需成立傳統類型的組織。從中東茉莉花革命 、佔領華爾街甚至到台灣 318 學運都是藉由由相同的方式凝聚共識,讓參與者自動自 發在網路上參與行動。 在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中,只有桑德斯採用了這種而下而上,完全去中心化的方式參與選 戰(這也是桑德斯常把自己競選稱為「群眾運動」的原因之一)。說到這讀者們或許已 能感受到,桑德斯支持者為何在民主黨大會上感到如此憤怒。因為許多人認為,他們正 是所要反對、抵抗的舊有政治勢力所操弄,以不公平的方式輸了這場選舉。 如果說桑德斯的草根選舉凸顯出網路民主積極主動,參與改變的那一面,那麼亞桑傑的 為就可能展現了網路於民主政治的另一個面向:透明監督。 目前民主黨包括總統歐巴馬在內,都指稱亞桑傑有可能勾結俄羅斯駭取郵件,試圖將與 論拉到「干涉他國內政」的道德層級。不過至截稿為止,尚沒有任何確實證據可以指認 亞桑傑是透過俄羅斯管道獲取內情。但如果先不談維基解密的駭取手段本身是否道德, 網路的即時與擴散性確實讓民主監督變得更加容易(台灣例子當屬今年 4 月立法院開放 直播,讓國會運作大幅透明化),對任何國家或政權的秘密形成巨大挑戰。 事實上維基解密在 2008 年發布的肯亞警察濫殺的文件(Kenya: The Cry of Blood – Extra Judicial Killings and Disappearances),讓問題正式檯面化引起國際人權組織 的監督,進而讓肯亞警察濫權的狀況有所改善;由國際調查記者同盟發起的巴拿馬文件 事件也讓包括習近平姐夫鄧家貴、普京親信 Sergei Roldugin 以及冰島總理 Sigmundur Gunnlaugsson 等等全球諸多政經權貴的關係攤在陽光下。就像亞桑傑自己所說的, 「這些(機密)情報一旦被公開,就有機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而網路徹底加速、 放大了這整個過程。 這場包含著階級、世代意義的信任危機,有可能修補嗎? 桑德斯最後呼籲在民主黨大會上公開呼籲支持希拉蕊後隨即宣佈退出民主黨,回歸獨立 派身份,但這場競選對許多人來說卻是一場新時代的社會運動,其重量級支持者 Erik Forman 也公開在 Medium 撰文,暗指將成立自己的政治組織持續草根性政治活動。原 本桑德斯競選頗有將希拉蕊政策拉向左傾的作用,但這次爆料顯然不只讓民主黨內部產 生巨大矛盾,它更正式凸顯美國世代分配不均現象,已從經濟急速擴張到政治領域的事 實。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接下來希拉蕊或是川普當選,他們勢必都面臨這群被現有結構壓 迫,深感社會不公的年輕人,去修補這道劃在美國社會的巨大傷口。 【轉錄連結http://goo.gl/IBseHJ轉錄心得】 換到台灣感覺就像柯P當年聲勢正旺,卻被民進黨搞掉一樣。 但就連「網路競選」這件事,都被徹底資本化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3.59.8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70280145.A.181.html ※ 編輯: NOSALT (118.163.59.85), 08/04/2016 11:10:12 ※ 編輯: NOSALT (118.163.59.85), 08/04/2016 11:11:23

08/04 13:37, , 1F
資本本來就是自由意志的延伸 沒什麼不好
08/04 13:37, 1F

08/04 14:19, , 2F
網路競選 是什麼?
08/04 14:19, 2F
文章代碼(AID): #1Neh7H61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