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群眾的創造性決定革命的做法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Less is More)時間9年前 (2015/04/01 22:1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媒體來源】 自由時報 【新聞標題】 群眾的創造性決定革命的做法 【完整內文】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革命就像不結束的變奏曲,是漫長又持續的過程。」觀察全 球群眾運動多年的日本知名藝術學者港千尋,從去年318太陽花運動發現了革命其實也有 做法,親自來到現場的他,以攝影文集《革命的做法》記錄這場影響台灣深遠的公民運動 ,直指議會的意義,就從人民的占領行動開始。 曾撰寫重要社會學巨著《群眾論》的港千尋,走訪各國運動現場後,在去年來到因學生抗 議服貿黑箱而發起攻占行動的立法院,「放諸歷史,大部分革命運動通常都是以暴力方式 進行,但318運動卻是以和平的方式扭轉情勢,可視為人們實踐都市空間權後的成果。」 港千尋說,隨著時代演進,都市街道皆已被商品化,尤其台灣又有集會遊行法規範,公民 想針對社會或政治議題發聲時,在程序的箝制下,往往變成沒有空間、管道發聲,「沒被 分配到發言權的公民,藉由攻占立院開始說話」,他認為當代議制度失靈引發公民攻占行 動時,「衝進立法院的瞬間,議會原本的意義才被彰顯。」 港千尋與國內公民運動的淵源,原來早從參與搶救樂生療養院開始,「參與運動後,深刻 感受到運動的目的並非是為了搶救弱者」,他表示運動的真意其實是透過為弱者設想的經 驗,逐漸改變社會的想法與風向。 「為他者著想」這點在太陽花運動上更為明顯,港千尋指出從現場秩序的管控到設立醫療 站,都能觀察到這場與眾不同的革命「鉅細靡遺地照顧到每位參與者的身心狀況」,觀察 敏銳的他說當時台灣執政者指控這群公民為暴民,「不過翻來覆去,當權者也就停留在『 暴民』的單一語彙」,港千尋認為這群當政者口中的暴民反而掌握真正屬於人民與生活的 語言,更善用傳播媒體置換並翻轉官方版本,「群眾的創造性決定了『革命的做法』!」 「太陽花運動是以兼具美學感性的能量所成就的公民運動」,以異鄉人之姿近身觀察的港 千尋認為太陽花運動所引起的革命是過程而非成果,「更是各式公民創造性進程的總和」 。新聞連結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868059備註心得】 當三月多事之春的台灣,開始梳理去年同一時間運動內部的複雜性與糾結時,難得有一位 外國人拉高對於太陽花運動的視野,從當代東歐、南美社會革命的淵源,以及多重論述觀 點,試圖凝視運動的未來要往哪裡去。好像有句話是這麼說:「悲觀主義出自情緒,樂觀 主義出自意志」。我想港千尋的樂觀,在於他對群眾、對民主有極為堅強的意志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181.2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27897564.A.E94.html
文章代碼(AID): #1L6_pSwK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