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0816 彭瑞金老師談鍾肇政文學 筆記分享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zoobox)時間9年前 (2014/09/05 16:54), 9年前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親愛的夥伴: 今年8月16日下午,彭瑞金老師在「鍾肇政文學營」有一個小時的時間, 跟大家談鍾老師的文學。 雖然因為時間有限,不能完整談完,但內容仍然很深刻, 將自己的筆記,和各位夥伴分享。 看看五十多年以前文學家對台灣社會和台灣人處境的觀察與理解, 對照台灣的現況,是不是仍然顯示出超越時間的洞察與價值。 (如果找到錄音,再想辦法打逐字稿喔) (筆記中如有錯誤,當屬我的錯聽與錯記,不歸彭老師) 時間:2014年8月16日下午 地點:桃園龍潭 桃園縣客家文化館 講者:彭瑞金老師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 一、「冷的文學」 1. 井上靖 「冷的文學」 VS 「熱的文學」 要思考的文學 訴諸自己的經驗、情感、痛苦... 2.為什麼鍾肇政老師要採用「冷的文學」這種表現方式? 《台灣人三部曲》寫於白色恐怖、連「台灣」都不能單獨提起的時代, 「非把時代記錄下來的心情」「 白色恐怖的時代壓力」「冷的文學」 「非說不可的使命感」 鍾老師對於當時的台灣社會與台灣人的處境, 有「非把時代記錄下來的心情」「非說不可的使命感」, 但是考慮到當時「白色恐怖的時代壓力」中的特務手段, 因此選擇了使用「冷的文學」做為小說表達的方式。 二、以《台灣人三部曲》為例說明: 1.舉例一: 《台灣人三部曲》第一部的《沈淪》中,描寫1895乙未戰爭前後的台灣, 鍾老師並未選擇戰爭場面更大更激烈的中台灣等等戰役, 而是選擇桃竹苗地區的相對很小的戰役,如安平鎮戰役(今日的平鎮), 鍾老師對話的對象,難道日軍和日本人嗎? 不,是對當時的掌權者。 (當時是民國57年啊) 向當時的掌權者說:「人民的反抗,(不管何時) 是由於來到台灣的當權者讓人民生活不下去。」 2.舉例二: 《台灣人三部曲》第二部 《滄溟行》 則是描寫1920年代日本總督府開始「六三法」統治:司法行政民政 1919年文人總督的出現, 台灣社會中出現頻繁的「農民運動」、「文化運動」等等, 鍾老師將這些「釋出民權、使生活更好」的「反抗運動」的精神 轉化型塑在第二部曲之中。 3. 舉例三: 《台灣人三部曲》第三部 《插天山之歌》 寫到日治台灣晚期, 獨裁者用戰爭嚇唬人, 台灣人的地位、生活有因統治者的野心戰爭而提升而改變嗎? 三、 結論: 鍾老師一生都不是為自己的文學而文學,而是為台灣的文學而文學。 從終戰20週年編輯出版的10冊「省籍作家作品選集」(當時連台灣都要改稱省籍) 1冊的「省籍青年作家叢書」(其中有鄭清文、李喬), 鍾老師文學著重的是「台灣精神的領航」而不是自己的文學成就。 以上分享筆記, 謝謝各位夥伴喔!^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8.20.21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09907259.A.9F7.html

09/05 16:55, , 1F
謝謝筆記&整理~ "為台灣的文學而文學"QQ
09/05 16:55, 1F

09/05 17:02, , 2F
推,感謝分享這麼好的心得筆記 m( _ _ )m
09/05 17:02, 2F
謝謝大家不嫌棄啦! 如果台灣文學「反抗以求生存」的傳統立基於統治者造成人民無法好好生活, 對照這幾年的台灣,今天連吃什麼都不安心都有危險的情況, 文學的確向台灣各時代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發出諍諍的警聲! ※ 編輯: zoobox (111.248.20.212), 09/05/2014 17:27:45

09/05 18:15, , 3F
感謝分享 書單愈來愈長
09/05 18:15, 3F

09/05 18:23, , 4F
好心得
09/05 18:23, 4F

09/05 20:21, , 5F
09/05 20:21, 5F

09/06 00:36, , 6F
謝謝zoo大分享筆記!
09/06 00:36, 6F
文章代碼(AID): #1K2Nexdt (PublicIssue)